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2012-04-29 01:43贾小平
甘肃教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语文教学思维

贾小平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问题情境;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4-0029-01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探究,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语文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让学生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认知。增长智能,提高语文素养。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有关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掌握知识、技能和阐明、解决学业问题的一种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和求知的欲望。实验证明,这种内驱力主要是从好奇的倾向,如探究、操作、理解外界事物奥秘的欲望,以及为应付环境提出的众多问题等有关心理因素中派生出来的。它是维持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学习的根本力量。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和思维矛盾运动是参与学习的真正内动力。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引人入胜的情境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活学生的思维。因而,在学生学习新的课文前,教师应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设置一些悬念。这些问题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学习。

二、精心设计问题。启迪学生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来帮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设计的问题容量要大,要有思维价值。不能琐碎,要以一两个大的问题统领全文。这样的问题才能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并能引导他们提出新的问题。自觉参与学习。学生的大脑好比是平静的湖水,教师的问题就是投入湖水的一块石头,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块“石头”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和探索的浪花。同时,教师设计的问题,还应把学生引到知识的“河流旁”,让学生自己来投入思维和探索的“石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才能自觉地、专心致志地读书。然后积极思维,最后热烈地参与讨论。学生自己有了当主人的愿望,就愿意学习,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

三、肯定亮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布鲁纳的教育观点是鼓励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也就是说应该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作为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主体。思想观念转变了。教师才会去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逐步解决。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鼓励他们自我参与,自我表扬,并给予极大的赞扬、肯定。学生的学习程度有高低,每个人的认知范围不一样。心理状况也不一样。教师应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问题,揭示认知、思维的内在矛盾,激起学生学习中的认知冲突。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便很浅显。教师也不能泼冷水,应该鼓励他,肯定他肯动脑、乐思考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进行有重点、有目的的训练,要充分相信学生,把学生当作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形成质疑问难的风气,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通过多种途径激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的思维机器充分发动,感受语文学科的特殊魅力,受到感染熏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语文教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