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
人们对于教育的记忆,从来都是祥和而温馨的:或是宁静的校园,明亮的教室,朗朗的书声,或是夜静更深伏案用功、挑灯苦读,一派凝神静气、风雅动人的美好印象。没有人会将它与暴戾之气、凶狠之态联系起来。但现在不同了,杀伐攻略、弱肉强食的气息弥漫于教育的方方面面,以至于幻化成虎狼出没的丛林境界。让人叹为观止。
曾几何时,“虎妈”、“狼爸”鼓噪四方,单是这名称的出现就够骇人听闻。而这“虎狼之喻”皆因“教育子女”而起,意在证明,不发“虎狼之威”就难以让孩子“顺利成才”。这里先不说“虎妈”是不是一只名符其实的“母老虎”,也不说“狼爸”的“狼性”到底有多重,把某些家长教育子女时的所作所为拿“虎”“狼”作喻本身就有问题。
不由想起鲁迅先生写的一首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头时看小於菟。”诗中讲得很明白,冷酷无情未必就是真豪杰,儿女情长同样能成大丈夫。就连狂啸生风的兽中之王,也时时流露出爱怜虎仔的顾盼之态。在虎的世界里,“虎妈”与“人妈”一样,对于自己的子女都是呵护有加,怜爱备至,绝非凶暴无情。常言所讲的“虎毒不食子”,只是一每最基本的底线,人们眼中的母老虎之所以厉害,皆缘于“护犊情深”。同样,在狼的生活中,狼爸狼妈们为了狼仔的生存而终日奔波,它们通常要到很远的地方寻觅食物,然后跑回去把自己吃进去的东西再吐出来给狼仔吃,其情其景,可感可叹。现如今人类把自己的无情或矫情强加给这些动物,让它们背上莫须有的罪名,其中的自以为是与蒙昧无知是显而易见的。
假如站在虎狼的角度,相信它们一定会把那些凶狠严厉地对待子女的母虎公狼们称为“人妈”、“人爸”,因为虎狼眼中的我们比我们眼中的虎狼应该更可怕,更凶残,也更无情。因而它们对不听管教的仔子们也一定会说:再不听话,就把你送给人妈人爸去教育,看你还捣蛋不?
当然,个别人拿虎狼作招牌,也许只是为了炒作。现实社会中,一个人只要成功了,说什么和怎么说,完全由着自己的那张口,背后的是非真假其他人是很难辨明的。所谓的“成功人士”的许多说辞都是靠不住的,大可不必作更多的分析解读。但不容忽略的是潜藏其中的一种人性的“恶”:当许多家长在教育日益功利化的大背景下不知所措时,这些靠不住的“成功经验”就会被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借鉴和效仿,如同有些邪教组织蛊惑信徒去自残一样,伤害的都是别人,而鼓动者自己是不会“以身试法”的。现在的教育已经到了严重异化的境地,而“虎妈”、“狼爸”之类的喧嚣,会使更多的人难以抑制“恨铁不成钢”的教育冲动,从而使“学习暴力”不断升级,让那些幼小的生命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重压下步入绝境。这并非虚言,只要上网一搜便知,近年来已有不少孩子因不堪重负而自赴黄泉,可谓触目惊心。真正的虎狼可曾如此?我们又怎么好意思拿虎狼说事?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天性禀赋,不同的家庭也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个世界因多样性而精彩,在人才培养上同样不可能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范式可言。比尔·盖茨人人钦羡,学他样子的人不在少数,但至今还没有出现第=个。如果反向思维,假使全世界一下子出现几十个或几百个比尔·盖茨又会是什么情景?结果可想而知: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可能会因竞争激烈而破产,“比尔·盖茨”也可能变成一个失败的代名词。由此可知,前不久国内某个地方宣称要花巨资培养成百上千个乔布斯式的创新型人才,又是多么的荒唐和可笑!
话说回来,虽然虎狼们受到了人类不公正的对待,背上了不应有的恶名,但真正受伤害的其实是我们自己。因为它们早已习惯了自诩为高级动物的人类的欺凌,背上这点黑锅根本算不了什么,倒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置于了十分危险的境地。纵观当下的中国教育,我们一方面不遗余力地倡导所谓的教育创新,一方面又在大刀阔斧地砍掉一切不中规矩的枝权;一方面宣称要加快培养创新型人才,一方面又在倾尽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考试机器人”。“虎妈”虽然身在国外,但根性却是中国化的,而“狼爸”则是百分之百的“中国制造”(请原谅对虎狼之名的诬蔑性借用):在虎去狼来的中国教育生态环境里,究竟有多少虎穴,有多少狼窝,并由此而培养出了多少应试的“丛林强者”,确实不好妄下断语,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应试法则”的强力助推下,将有更多的人为了自己的后代明天生活得更好,会在功利之徒的误导之下虎威大发,狼性陡起,制造出形形色色的悲剧来,到那时,“虎妈”、“狼爸”之类的称谓可能已不足以比况家庭教育的凶险,非得上升到“鬼妈”、“魔爸”之类更恐怖的境界不可,而真正的虎狼们倒是会因此而幸运地得到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