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人才培养之教学与科研并重

2012-04-29 23:31刘晶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44期
关键词:科研人才培养教学

刘晶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大多在实行分类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又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导致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失衡。从近代西方大学理念的发展来看,在对待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的问题上,分别存在着重视教学、重视科研和教学与科研并重的三种观点。教学与科研并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而要实现“穷理尽性”的大学理想首先确立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大学理念最为重要。人才培养是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结合点。建立教学与科研等效评价机制是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关键。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01-02

“穷理尽性”是大学理想与使命最好的也是最高度的概括。[1]要想实现大学的理想,“穷理”与“尽性”二者不可偏废。而现实中,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失衡。因此,有必要讨论“穷理”与“尽性”并重,理清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确立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大学理念。

一、西方大学理念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理念是应然性和实然性的统一。[2]大学理念是人们对那些综合性、多学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观点。大学理念的核心是回答“大学是做什么的”,“什么是大学”,“怎样办大学”和“办什么样的大学”这样几个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种大学哲学观。[3]大学理念是整体,大学理想和大学精神是局部,大学理念涵盖了大学理想和大学精神。[4]大学理念研究大学在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问题,涉及大学的性质与目的、职能与使命等相关的概念,从根本上回答大学是什么的问题,它揭示大学的性质,反映人们对大学的追求。[5]大学理念是关于大学本质特征、存在价值、职能任务和活动原则等的理性认识,也是人们对大学的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教育观念或哲学理论观点,具有理想性、可实践性。[6]近代西方大学理念发展至今,在对待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重视教学、重视科研和教学与科研并重的三种观点。

1.重视教学的传统。早在古希腊、古罗马就存在着研究和传播高深学问的教育机构,但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产生于中世纪后期的欧洲。在中世纪的大学理念中,大学是一个学者的社团,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和学术自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高深学问的场所,强调探索普遍的学问,并将其传授给普遍的人。这一时期教学是大学唯一的职能,其目的就是培养人才。纽曼的大学理念是重视教学的典型代表,于1852年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大学教育的主张,次年整理出版为《大学的理想》。这本书被认为是已知的第一部专论大学理念的著作。纽曼坚持教学是大学的唯一职能,认为大学为传授知识而设,而不是为科学研究而设。认为教学是大学的唯一职能,要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学习环境,传授普遍的完整的知识,为社会培养良好成员。[7]

2.重视科研的变革。洪堡把科学研究放在第一位,在大学理念发展史上这种理论从某种程度上等于一场革命性的变革。他认为大学的职能应具有双重性:一是科学探索,二是个性与道德修养。纯科学是洪堡坚持的理念,然而对科学研究的过分重视,也是导致研究型大学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倾向的根源之一。[8,9]

3.教学与科研并重的趋势。从传统意义上的重视教学,进而发展到重视科研,再逐步发展成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多元化趋势,西方大学理念在探索中走向成熟。但无论大学理念如何发展变化,其对于知识的探求没有变化,大学对于人才的培养,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进一步证明教学与科研并重是发展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理念不可或缺地受到本国历史文化的影响,使其具有一定的本土性,另一方面世界的发展各种文化的交叉冲击又使其具有国际化趋势。[10,11]大学理念从重教学的传统到重科研的变革,继而转变为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理想状态,因此说教学与科研并重是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二、我国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现状

我国的高等教育,无论在教学方面还是在科研方面,近年来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的处理上,却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高校中普遍重视科研而对教学却不够重视,结果是教育质量难以提高。教师投入大部分时间精力于科研工作,挤压教学应有的投入时间。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激发学生好奇、求知的热情,学生得不到正确的指导。而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下,教师以发表文章来满足评职称地条件,这成了部分教师搞研究的目的,使真正的科学研究缺少创造性。以此为目的的研究成果理所当然很难融入教学内容之中。教学与科研不平衡最终不仅会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创造性人才培养困难,同样也会影响具有创造力的科研成果的产出。我们看到,在高校管理实践中,应建立科研反哺教学的机制,但这正是现今所缺少的。教学与科研,这二者本是高校教师工作内容的根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职能,科研与教学应相互促进,共同满足高品质大学的需要。从科研的角度提升教师的学术品质,教学能力由使得高校的本质得到提升,进而使教学与科研更加切合高校的特点。教师从事科研研究,不仅可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精神气质,而且在创新意识、好奇心和进取心、独立探索的自觉性等方面,又将反过来有助于教学。因此我们说:教学与科研应相互促进,并重共举。

三、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实现

大学在追求卓越,而独特的办学理念似乎是大学走向世界一流、走向成功的根本,理念的突破和更新是大学的改革与发展的先导。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教学与科研并重,使具体的大学行为具有一种超越自身、跨越现实的功能,产生持续性发展的内在动力,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确立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大学理念最为重要。面对我国大学的教学与科研出现了失衡,应正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情况,从理论的整体高度把握方向。用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大学理念指导大学管理。其次,大学的根本在于人才培养,而教学与科研并重是结合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高级人才、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人才。高等学校所指的科学研究,又不同于普通的科研院所,她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高等学校不是纯粹的研究机构,它是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机构,因此其科学研究应转化到人才培养中来。张维迎指出在选择大学老师时,“我选老师的第一标准就是他的创造性,他不创造知识我就不会要他”。[12]可见,大学教学要处在知识发展的前沿,要不断地与时俱进,要培养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科学研究也应成为重要的育人方式。从这个意义上,就很能理解高等学校要把教学、科研统一到人才培养的目标上来,把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与教学、科研的重要性统一起来。最后,教学与科研等效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关键。职称评定为主要方式的大学教师评价体系催化了高等学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科研水平成了职称评定体系中的最主要构件,甚至几乎是唯一的组成。有些高校很少甚至从未将对教学能力的评估纳入职称评定的标准体系中。评价体系的公正、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学校对教学科研的定位、高校的发展导向和广大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和积极性。评价体系失衡,导致教师无法安心教学,同时也漠视了教学能力的自我培养。由此可见,教师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显得至关重要。教学与科研等效评价机制的建立,将有利于调动高校教师积极投身到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及开拓,以及对高质量、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也同时有利于学校的学风、教风和学术风气的建设和学术氛围的优化,更有利于科技人才的快速成长,防止在科研与教学和管理等方面产生不协调。教师专心于教学,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是高校的发展目标之一,但仅仅单靠教师们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相应的奖励激励机制,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机制,来引导广大教师从重科研,转而重视教学、投身于教学,提供教学质量。

由此可见,在高校的建设发展中,理清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有着非同寻常的必要性。教学与科研等效评价机制的建立,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这也是提高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参与国际一流大学竞争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宣勇.大学组织结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2]李承先,徐辉.大学校训与大学理念——兼论道德论大学理念[J].高等教育研究,2005,26(6):6.

[3]韩延明.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学理念探析[J].教育研究,2003,(9):50.

[4]王冀生.大学之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5]肖海涛.大学的理念[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8.

[6]龚天用.中国“大学理念”发展史浅析及其展望[J].资料通讯,2007,7(Z1).

[7]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2.

[8][9]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

[10]克拉克·科尔.大学之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0.

[11]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2.

[12]张维迎.大学的逻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

猜你喜欢
科研人才培养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