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有“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学

2012-04-29 20:36徐自钱
考试周刊 2012年48期
关键词:旧知新知评析

徐自钱

一、背景

新课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教师如何面对新教材呢?教材不应成为限制教学的框框,教材虽然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我们应结合“情境”(生活环境资源)和“人才”(学生自身的人才资源)来重新认识教材。“用教材教书,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对教材要进行创造性的设计,让学生学具有生命力的、丰富多彩的教材,让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最终回归实际生活。

二、情景描述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出示课件:CCTV1播放奥运会刘翔夺冠一刻的场景)同学们,2004年雅典奥运会是中华民族值得记忆的时刻,中国运动员刘翔首次在奥运会男子田径跑道上获得金牌,它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中国的明天属于你们,你们准备好迎接明天的挑战了吗?

[评析]国情是最鲜活的教学材料,利用奥运会的巨大成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儿歌体验。

引入:那么同学们知道“CCTV1”表示什么吗?经常看电视的同学马上给出答案(学生兴高采烈)。“CHN”“WTO”呢?还有其他的吗?(生举例)

师:你们真不错,知识面这么广,那谁能告诉我,这些名称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呢?

生:简单呗!

师:的确是,语文可以这么做,我们数学也可以,而且更简单!信不信!听!

[评析]教师不是平白给出知识,再现课本,而是以课本为载体,为素材,设置背景,利用字母缩写能简明的表示一个名称,启发学生思维的迁移:用字母也能表示数,也能让复杂的数学简化。

朗读儿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

……

读到三只时,有些学生就烦了,没了先前的新鲜感;到五只时,大部分学生烦了,有些学生叫起来了,不愿跟着音乐往下说。

师适可而止:是啊!它用语文是永远说不完的,用数学只要一句话,就可以把它非常清楚地表达出来!用什么呢!这么大能耐!

由于有了刚才的铺垫,有些生发现新大陆似的:用字母!

哪位同学能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呢?

生: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n声扑通跳下水。(齐读,感受)

生感叹:真的好简单!太妙了!

[评析]以风趣的儿歌作为学生的素材,学生在素材中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中切身体验数学中的奥妙。看学生学得多么兴奋,这样的素材使静态的数学以鲜活的面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使知识充满了生命力,更使学生爱学,会学,善学。

(三)回忆体验。

师:其实,用字母表示数,并不是我们刚刚才接触,在小学就学了很多,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学生马上回应)

生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矩形的面积公式s=ab,……

生2:运算律:ab=ba,a(b+c)=ab+ac,……

师:太棒了,老师还想问一句,这些公式和运算律是怎样得出的呢?

生:通过大量的事实验证而得。发现规律,寻找关系。

师:可它们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有什么好处呢?

进一步体验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的简明和一般化。

[评析]用旧知去验证新知,新知使旧知得到升华,升华了的旧知又进一步巩固了新知。这就是旧知与新知最完美的结合,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找到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四)简单应用中体验(合作学习)。

1.师:这个知识大家在数学中成功的找到了它的足迹,那么下面同学们能举出生活中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要求每人至少说出两例,并在组内交流)

生1:山上有n棵树,地下有n颗草。

生2:一斤橘子1.5元,n斤橘子1.5n元。

生3:我比弟弟多两岁,我a岁时,我弟弟是(a—2)岁。

……

2.师:有意义的实际问题可以用字母或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那么字母和字母式子能否赋予一定的意义呢?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给下列式子赋予生活的意义(至少两个以上)。

(1)3x(2)3a+2b

[评析]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使数学学习发生在真实的世界中;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程度;赋予式子生活意义,使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增长“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模型化思想,培养创新精神,更好地体会字母表示数带来的方便,感悟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

(五)探究中发展体验(试一试)。

请同学们取出课前准备的火柴棒,动手拼一拼以下图形,并同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1)搭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火柴,按图的方式,搭2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搭3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

(2)搭10个,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你是怎样得到的?

(3)如果用x表示用火柴搭正方形的个数,那么搭x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

通过操作实践,探究交流,老师也参与其中,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再去发现规律:

[评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来源于灵巧的手指尖。这一课就充分地证实,以上那么多的好结果,不就是来源于学生的指尖吗?所以,我们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多实践,多动手操作,不要怕浪费时间,请相信学生,往往教师给学生一次机会,学生带给你的是一次惊喜。(遗憾之处,也是惊喜之处,就是由于学生的惊人发现,多角度地思考和探究花费了较多时间,练习题没有完成。但是,我却认为这是这一课的黄金时段。)

三、教学反思

(一)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

“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体验”就是指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节课始终以这种思想为指导。首先,在国情和儿歌的情境中体验新知,在语文和数学哪个更简洁的比较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一般性和简明性。接着就在回忆旧知和生活实践中体验,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新知。最后,学生在动手实践和合作操作中对新知进行探索体验,使新知得到升华,培养了创新意识。

(二)学”活知识”,学有“活力”的知识。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重组,包装教材,让学生学有活力的知识。本课的情境就是以这一理论为指导,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研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兴趣是前提)。例如导入,通过“奥运会”这样一个人们关注的话题引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如,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用字母表示数,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设计时直接从儿歌开始研究讨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他们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亲自体验规律的形成与论证过程,变静态数学为动态数学,因此,后面的结果水到渠成。

(三)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使学生体验做数学的乐趣。

“送给学生一个信任,学生会还你一个奇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只不过是课堂的组织者,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指导,给学生充足的观察时间、想象空间、表达的机会,尊重学生的意见,不搞一锤定音。这节课的教学都是应用学生身边生活有关的事例,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另外,整节课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较多,特别是最后一环节,学生情绪高昂,自由讨论积极,错的对的都予以验证,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体验到做数学的乐趣。

(四)反思。

如何把握问题的“收”与“放”?学生提出的问题提出不会一模一样,如何在课堂中应对学生的问题,控制教学节奏,完成教学进度,需要深入地探究。而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更是探究的关键。

新课堂是活动的课堂,讨论的课堂,合作交流的课堂,德育教育的课堂,应用现代技术的课堂,因此新教育理念,新课改下的新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培育,面对新课改唯有主动适应,才能获得新生。

猜你喜欢
旧知新知评析
新知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生活新知
评析复数创新题
岁末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导入”
英语教学中旧知对新知的同化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