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华燕 王银普
摘要:拓展训练作为一种舶来品受到全世界教育、培训机构的极大推崇。学校、公司、军事训练等都通过模拟探险活动进行的情景式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来培训学员。使学员在体验式学习中锻炼意志,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场地拓展训练进入公共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拓展训练进入公共体育课教学非常有必要并且具有相当的可行性。以期场地拓展训练能真正的进入到公共体育教学中为培养社会所需人才而作出努力。
关键词: 拓展训练;公共体育教学;必要性 ;可行性
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调查发现有20.23%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11.7%的大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有过心理危机的占75%,另外一项对大学生合作精神的调查表明,53.2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合作意识不强,他们有明确的个人目标,但却不知道如何去实现它;他们自信心很强,但又很脆弱,经不起风雨;他们抱负远大,但缺乏韧性和意志力,没有良好的心态;他们思想活跃,智商很高,但相当一部分没有吃苦精神;他们偏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动手能力;他们过于强调个人的能力,没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能力。这种心理状况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发展,亟待改善。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场地拓展训练课程为研究内容,以场地拓展训练进入公共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笔者通过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户外拓展等著作30于部,并通过中国期刊网、知网等检索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大量的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2.访谈法
笔者通过与多加拓展公司负责人和拓展培训师就场地拓展内容、功能等进行访谈。同时也与本校多位教育、心理学专家及体育学院多位教授探讨场地拓展训练进入公共体育教学相关问题。
二、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场地拓展训练进入公共体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 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始终把传授知识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体育教学则过多的注重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技术、技能、知识和提高运动成绩,大部分只注重生理单一局面,对学生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锻炼不足。
场地拓展训练是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像开训时的破冰环节让人们在不熟悉的环境里快速的进入角色。场地拓展训练中如背摔、人椅、一路声响、盲人方阵等能快速的熔炼团队、增强人们之间的沟通能力,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所有的项目都基于体能活动注重心理反应,着重锻炼学生的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
2.丰富公共体育教学课程资源
目前我国还是处在经济发展不协调阶段,各地区发展不均衡,因此难免出现经济不发达地区高校课程资源的缺乏。首先,由于教学经费的欠缺,对于一些需要高要求器材的项目来说其不能满足,所以需要引入一些具有教育性又对场地要求不高的课程资源以弥补教学上不足。而场地拓展训练多是由无器械或器械要求不高的项目组成,多益于个人挑战和团队合作项目为主。所以对于场地拓展训练进入高校作为公共体育课程显得尤为必要。
3. 场地拓展训练区别与体育游戏
拓展训练主要是通过一些项目来达到训练效果,这些项目很多人会把它和体育游戏混在一起。有人认为,体育游戏也是通过一定的项目达到锻炼人的目的,那为什么还要引入场地拓展训练呢?
首先,体育游戏虽然也是通过一定的游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一定的育人目的,但是,体育游戏仅仅停留在过程,没有最后的提炼,上升到思想层面;拓展训练是通过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 等环节使所学的可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去。其次,体育游戏本身主要是以娱乐身心为主,尽管体育游戏也有培养拚搏上进团结协作的功能,但对于个人挑战、打造团队的功能不高,与拓展训练相比较对人的心理影响强度较弱。
(二)场地拓展训练进入公共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 理论依据
开展大学生户外拓展训练的指导思想是依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拓展训练根据它独特的方式,实现人们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的目标。拓展训练就其的特点与培训过程都与体育教学特点与过程相似。体育教学也是注重身体体验及锻炼人的意志力等。
2. 国内外的成功经验
目前,经济和教育先进的国家,在体育课程教育实践中都设置了拓展训练的内容,并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同时,拓展训练也被作为商务公司的团队精神及个人能力提升训练的重要手段而被广泛使用,如美国的拿破伦?希尔和卡耐基的成功学训练营、德国的创意训练中心和智囊公司、日本的魔鬼训练营和鼓气学校等。
1999年,我国拓展训练在经历了四年发展和提高后,和学校在教育培训活动中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2002年在教育部体育卫生司倡导下,我国部分高校进行了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尝试。北京大学的拓展训练课从2002学年开始,作为全国第一所开展拓展课程的学校,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一等奖和全国精品课程。还有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浙江大学、人大、北科大、中国工商管理学院等院校相继开设了拓展课,学生积极参与并对拓展课程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些成功案例给我们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提供了可参考依据。
3.良好的师资力量
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普遍较高,教学经验丰富,对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再加上高校良好的文化底蕴和学习氛围,只要系统的接受正规的培训,完全有能力胜任拓展训练的教学工作,而且还能依据大学生的特点和拓展训练的特征设计出适合在高校开展的拓展训练项目。像山东大学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东南大学、吉林北华大学等几所大学均派出教师参加了定向拓展培训师的培训,并都顺利拿到资格证书。于是,他们这几所学校就有了师资的积累,他们将会不断培训新的拓展培训师,从而为学校开发了拓展训练课程的师资。
4.场地拓展训练有利于推广
场地拓展训练是拓展训练的一种,主要是在陆地上进行,其对器材、场地要求不高,大部分项目都是无器械项目,即使用道具也是较简单,且多数道具完全可以自己自制。开训时的破冰活动就不需要道具如:人椅、人浪、松鼠等。场地项目要求的也是一些简单的道具如电网只需要一些玻璃绳就可以完成;信任背摔只需要一个高1.5米左右的台子和一根绳子就行;盲人方阵只需要一根长16米的绳子和一些眼罩等这些项目的道具很简单,也很容易找到。所以从场地器材这方面来说,易于推广,不受场地、器材等的约束。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场地拓展训练进入公共体育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且具相当的可行性。
1. 场地拓展训练进入公共体育教学是符合素质培养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心理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自我挑战能力得到提升。
2. 场地拓展训练进入公共体育教学可以适当解决课程资源不足问题。
3. 场地拓展训练进入公共体育课具有相当可行性。
(二)建议
1.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丰富教学内容各高校可以引入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并且能达到拓展训练效果的场地拓展训练作为公共体育教学内容。
2. 从课程效果及发展来说,师资是最强有力的保证,所以,需要对教师最相关培训,为场地拓展甚至是拓展训练积累课程师资资源。
3. 场地拓展训练虽然对器械、场地要求不高,风险性也较小,但是不代表没有风险,所以开展场地拓展训练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参考文献:
[1]王勇,王凤.户外拓展训练对大学生新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0(2).
[2]刘广路,石磊.论户外拓展培训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J].教育与职业,2009(2).
[3]王澜沧.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的理论分析及初步实验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