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为斌
摘要: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标准,作者对高中英语的课堂教学采用简约建构策略,对课堂教学各个方面进行优化组合,实现打造优质高效的英语课堂的追求目标。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简约建构策略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学习的各项技能的目标与要求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尤其在学习策略分级目标中,对高中生的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的要求有了质的飞跃,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基于这样的变化,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尝试简约建构策略,同时,这也是一种解决教与学实际问题的高效策略。
所谓简约建构课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情况和教学情况的实际需要,对选择的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方法等加以优化组合,即再选择或改良。这种优化组合是建立在“遵循规律,实事求是;删繁就简,化难为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之上的,它的终极目标就是呈现简洁、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简约建构策略的背景
“提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打造优质高效的英语课堂”已成为广大英语教师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但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周围的许多教师虽说换了教材,但“换汤不换药”,备知识、教知识仍是教师所关注的重心所在,对新教材的处理仍与旧教材一样。更有甚者,有些教师一味从应试出发将新教材中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和拓宽学生语言思维的Task章节略去,使学生失去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形成英语思维的锻炼机会和途径。此外,一堂课中教学目标结构混乱的多,符合《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少;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按部就班的多,独特处理的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较多,学生活动设计的较少,即使有学生活动,也针对性不强,学生思考时间和思考深度有所欠缺。凡此种种均造成学生因英语思维锻炼的缺失而无法提高英语应用水平。
那么,面对高中英语新教材中变长的课文,急剧上升的词汇量,我们该如何对英语课堂教学实施简约建构,实现打造优质高效的英语课堂的追求目标呢?
二、如何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简约建构策略
1.简约建构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
在实施新课改的背景下,因为受限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及面临的高考的压力,常常使许多英语教师置教材的编排体系于不顾,恨不得“一口气吃成个胖子”——短短四十五分钟内,设置了纷繁杂乱的各种教学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课堂教学任务的繁杂。因此,只有简化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任务才能简明,这正是遵循认知规律,删繁就简原则的体现。
笔者认为,英语教学设计应力求简洁实用,重点把握好“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这三个核心问题。为此,我们应努力实践“为学习而设计教学”的教学理念,合理定位课时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标准,围绕有关教材内容,针对学生实际拟定的,在一课时内预期达到的具体学习结果,应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测性的特点。在具体实施教学活动时,是否达到课时教学目标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教师是否正确地评估了类似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实际问题。例如针对类似“定语从句”这种重要的语法教学内容,许多教师总是不按照课程标准和课本上的设置讲授的,而是集中用几节课,采取专题的形式把常见的和不常见的、重要的和难处理的、易混的和易考的一股脑儿塞给学生。绝大多数同学对这一语法知识消化不良,更不用说灵活运用了。
简约建构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时还要体现出渐进性和层次性,即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新课教学时可适当降低目标和层次,待下节课复习或阶段性复习时再进一步提升。对明确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可考虑在深度和难度上恰当处理;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过程性和終极性目标,则需要我们时刻记住,每节课都要渗透一些。
2.简约建构课堂的教学方法
我们经常在一些示范课和观摩课等公开课上看到课堂教学内容和流程繁冗,方法和手段繁多,使人目不暇接的同时,也眼花缭乱。这样的课丢掉了教育崇尚本真的实质,尤显繁杂。实践证明,教师过多干预和过分引导,常常使学生产生依赖思想,逐渐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大大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简约建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则意味着要在教育教学理论和《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学情实际和教情要求,对常用的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体现其针对性和实用性,要追求简练,不要盲目追求时尚和特色。无论什么教学方法都要适合相关的学生和老师。例如面对信息技术和英语学科的整合进行得如火如荼的背景,许多教师上课就是多媒体课件从头用到尾。整节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了,容量大了,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自主活动的时间和做笔记的时间却变少了。所以,教师应认真考虑自己所处的基础条件、基本教情和基本学情,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喜好,灵活地选择一些先进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和方法辅助教与学。
3.简约建构课堂内外学生的学习活动
笔者认为,作为英语教师,在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的前提下,我们应责无旁贷地秉承“为学生发展而教”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尽快形成完善的英语思维。为此,我们要简约建构一系列的课堂内外学生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动性。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课堂活动的开展形式较多,思维型较少,尤其在公开课中,不少学生活动的实施纯粹就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学生并没有完善和深入地思考。
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强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英语思维习惯,提升英语能力;应充分反映学习特性;应注重参与过程的质量。然而,一部分教师在设计课堂内教学活动时,本末倒置,忘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多的是考虑自己怎么上这堂课,很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学生会遇到什么问题或会对同一问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快到上课时,教师沿着预先设定好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扼杀和忽视学生自己领悟和感受的过程。在遇到某些具有质疑精神而不按牌理出牌的学生所导致的突发状况时,教师往往不能自如应对而影响教学进程,甚至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教师在精心设计课堂内外学生的学习活动时,应注意活动的关联性、针对性和简洁性,不要贪多求快,而要时时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创设情境。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加以关注,但不应过多干涉;应着重解决随机产生的典型性的问题并及时调控课堂教学步骤,适时对学生活动进行简要的评价。
三、结语
显而易见,从综合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来看,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训练和积累的过程。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对课堂教学实施简略建构策略,以便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长期引导。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有关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培养的各种训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蔡宪.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是教育技术的首要任务[J].中国电化教育,2000,(4).
[2]吴方忠.谈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0,15,(2).
[3]郭玉英,王克芹.英语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J].英语周报:高中教师版,2008,(41).
[4]卢银中.高中预备班读本(英语)[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