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记述的神画故事

2012-04-29 13:15王梅格
寻根 2012年5期
关键词:画中人吴道子

王梅格

中国最早的神画故事,应该是张僧繇的画龙点睛。张僧繇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画家,吴郡(今苏州一带)人,梁武帝天监年间曾为直秘阁知画事,后来官至右军将军、吴兴太守。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记载说:“(梁)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张)僧繇画之……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睛者见在。”这个故事流传很广,在古籍中辗转记述,《历代名画记》之外还有《水衡记》、彭蕴灿的《历代画史汇传》卷二十四、《太平广记》卷二一一等,亦载有此事,以至于“画龙点睛”成为一个具有固定意义的成语,比喻诗文中用一二精辟词语在关键地方点明主题。这个故事本身并不是真实的,但是它的引申意义却是非常深刻的,直到当代,“画龙点睛”依然是常见使用的生动成语。

北齐著名画家杨子华,也有神画的传说。他在齐武成帝高湛在位时官直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他曾在墙壁上画马,夜间人们听见有马的嘶鸣声,好像是索要草料饮水似的;他还在某寺院墙上画龙,人们看见有云雾蒸腾聚集。(《太平广记》卷二一一)高湛很看重他的画,让他住在宫中听候差用,若没有皇上的诏命不得给外人画画,当时人们称他为画圣,但是这个画圣的称号还不够流行。

唐朝的著名画家吴道子,字道玄,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因善画而在唐玄宗时被召为内廷供奉,官名为内教博士,后世称他为画圣,比杨子华的名气要大得多。唐代卢言《卢氏杂说》记载说,吴道子有一天到某寺院去探访僧人,那些僧人非常傲慢,对吴道子不以礼相待,吴道子就在寺院中的墙上画了一头驴,然后离去。此后,僧人们所住房间里的家具及物件都被牲口践踏得一片狼藉。僧人们气恼不堪,心里明白是吴道子画的这头驴干的,于是就向吴道子赔礼,请求免除祸乱。吴道子就把画在墙上的驴用白灰涂掉,之后寺院里就不再发生牲口捣乱的事情。

与吴道子大约同时代的冯绍正,其画也很有名。郑处诲《明皇杂录》记述,开元年间关中一带大旱,唐明皇让大臣敬神求雨却没有一点儿效果,于是就让冯绍正在一座新建大殿的墙上画龙求雨。冯绍正在西边的墙上画一条白龙,蜿蜒盘绕,如腾跃状,还没有画完,风和云就随着他的画笔而产生了,龙的鳞甲上好像出现了水雾,不一会儿,雾气弥漫,雷鸣电闪,所画的龙乘着云气飞升上天,接着阴云密布,真的下了一场大雨。(《太平广记》卷二一二)

唐玄宗时期还有一位著名画家韩干,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官至太府寺丞。他最善于画马,堪称一绝。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二记载说,唐德宗建中年间,有人牵一匹马求兽医诊治,说是马的一只脚有毛病。兽医见这匹马毛色鲜亮,骨相健旺,笑着说:“这匹马很像是韩干画上的马,真马中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正好韩干经过这里,看见这匹马,说:“这就是我画的设色之马啊。”他回到家中察看所画的马,有一匹马的一只前蹄子上缺了一块墨,这大概就是所谓马脚有毛病的地方。于是他心里明白,是自己画的这匹马显灵成真了。

唐代马总《大唐奇事》记载说,有个山东人廉广,到泰山上采药遇风雨而到一棵大树下面躲避,半夜时候雨停天晴,他在山坡上信步而行,遇见一位神仙赠给他一支五色笔,对他说用这支笔画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廉广回家后一开始并没有声张,时间长了就不由漏出风声,中都县县令李某得知,逼他用这支笔画画进行验证。廉广不得已,在墙上画了一百多个鬼兵,这些鬼兵就互相交战起来。廉广又到下邳,下邳县县令得知他有神笔,也让他画,廉广就画了一条龙,刚停笔,这条龙就腾空而起,兴云降雨,以致大雨连日不止。下邳县县令认为廉广是在用妖术作怪,就把他逮捕下狱。廉广在狱中向山神求告,夜里梦见山神指点他,他就用笔画一只大鸟,骑在大鸟背上飞出监牢,到泰山寻到原来送给他笔的那个神仙。神仙责怪他不该把秘密宣示于人,以至于自取灾祸,就把神笔收了回去。(《太平广记》卷二一三)这篇故事情节曲折,是典型的志怪小说。

这样的小说类的神画故事,在后世仍然不断出现。元代无名氏《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前集卷二“绘儿能啼”一节记述道,北宋仁宗时有个叫毛绘的遂昌人善于作画,他曾到曾山广仁寺院,在佛殿墙壁一角画了一个妇女给小孩儿喂奶。到了夜间,寺院里的和尚就听见有小孩儿的哭声,感到奇怪。毛绘再来的时候,和尚把这奇怪的事告诉他,毛绘说:“要想听不到小孩儿的哭声,这并不难。”于是他拿笔在那墙角的画上把妇女的乳头画成含在小孩儿的嘴里。从此以后,寺院里的和尚在夜里就再也听不到小孩儿的哭声了。

古代还有不少书中记有画中人的故事,说来更是神奇。唐杜荀鹤《松窗杂记》和五代于逖《闻奇录》所记述的赵颜的故事具有代表性。赵颜是唐朝进士,他从一位画师那里得到一幅画在软布幛上的美女图,那女子十分美貌,赵颜心生爱慕,就对画师说:“人世间我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女子,你如果能让她活,我愿意以她为妻。”画师说:“我本是神画大师,我画的这个女子名叫真真。如果你能够连续百天昼夜不停地呼唤她的名字,她就会应答,然后你用百家彩灰酒灌给她喝,她就一定能活。”赵颜按照画师教的方法去做,女子果然成了活人,和赵颜一同生活,一年后生了一个男孩。孩子两岁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一位朋友,向赵颜指出这女子是妖怪,送给赵颜一把神剑,说这剑可以斩杀妖女。真真看见这把剑,立即明白是怎么回事,对赵颜说:“我是南岳仙女,同你有一段姻缘。现在既然你怀疑我,我就不能再住在这里了。”说罢就带着孩子上了画。赵颜看那画上,美女如故,旁边多了一个小孩。

明末冯梦龙的《情史》卷九“情幻类”收录了赵颜的故事,又记述了同类故事两则。一则讲的是明朝天顺年间绍兴书生葛棠,狂放而有文才,有一天在书房里饮酒消遣,看见墙上挂着一幅古画,画的是一位桃花仕女,就举杯对女子戏言说请她下来饮酒。当天夜晚果然就有一位女子来到他身边陪他饮酒唱歌。第二天早上葛棠看见画上的那个仕女不见了,过了一会儿仕女又出现在画上,于是他怀疑房中的女子是画上的女子成了精,就把画烧掉了。另一则是有个叫程景阳的老年文士,某日夜间有两个年轻女子来到他的房中,调戏并勾引他。程觉得自己年事已高,不胜风月,就不理她们,两女子就打了他一顿耳光,离去了。第二天,程的儿子们看见父亲脸上有伤痕,询问是怎么回事,程说了夜里发生的事情,儿子们检查房间,发现有一幅古绢画上画有两个美女,心想一定是画上的女子兴妖作怪,就把绢画烧掉了。

像这样的画中女子成精的故事还不止这些,其他笔记小说中也有类似的记述。

笔记小说中记述的画中人的故事,又被后世的文人取作素材,进一步改写为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明代话本《杜丽娘记》写杜丽娘游春感怀,梦中与柳生相爱,竟然伤情而死,她的鬼魂又追随柳生,后来复活,终于与柳生结婚。汤显祖根据这个故事又改编为《牡丹亭》传奇,成为家喻户晓的不朽名作。关于此剧情节,这里没有必要详细复述,但是需要特别提及的是,杜丽娘临死时留下一幅画像,柳梦梅拾得画像,看到画上的美貌女子而心生爱慕,就把画挂在房中朝夕呼唤,感动得杜丽娘鬼魂出现,这是他们能够结成姻缘的关键。剧中由画结缘的情节,不仅是采用了话本《杜丽娘记》的构思,也是借用了前述赵颜和真真的故事。明代末年,又有吴炳撰作的《画中人》传奇。此剧写广陵书生庾启不满于家庭的束缚,意欲在幻想中寻得理想的佳偶。他凭想象画了一幅美人图,画上的美女竟然和刺史的女儿郑琼枝的容貌相似。庾启对着画上美人呼唤二十一天,美女竟然从画上下来,与他相会,这正是离魂而死的郑琼枝的鬼魂。后来琼枝复活,与庾启结成夫妻。《画中人》的剧情与《牡丹亭》有所雷同,同时也杂取各种笔记小说中记述的画中人故事,加以整合,成为一部通篇以画中人为主要情节的大戏。清代中期地方戏兴起之后,又出现了据吴炳的《画中人》传奇改编的梆子腔剧本《画中人》,今存有嘉庆十年(1805年)抄本,收录于孟繁树、周传家编校的《明清戏曲珍本辑选》,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出版。此剧内容对于吴炳的原作又有很大改动,男主角由庾启改为常明,女主角仍为郑琼枝,剧情作了更多的铺张,但是剧中常明得到郑琼枝的画像并由画结缘而最终成婚则保持了原作的基本思路。地方戏曲的改编演出,使画中人的故事更加广泛流传,也更加为人们所熟知。

话本小说及戏曲中的画中人故事,是原来出现于笔记小说中的神画故事的扩展和演变。综观古代典籍中记述及演绎的神画故事,其中关于画物成真、画人成活的描写,显然是虚幻的,不真实的,甚至是十分荒诞的。但是,神画故事的产生及其演化,却具有一定的历史及人文背景,故事的内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故事的思想倾向较深刻地反映了古代中国大众的文化观念和文化心态。

其一,古籍记述的神画故事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演变,反映了古代大众对于著名画家的绘画成就及其技艺的认同和赞赏。琴棋书画是古代传统认识中的四大高雅艺术,在这四个方面有特殊才能和突出成就的名家都受到世人崇拜和尊敬。当其技艺达到精纯非凡的境界时,他们的作品就在一定程度上被大众神化了,其中对画家也是如此。张僧繇、吴道子、韩干等都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流的画家,他们的画作也就被涂上神话的色彩。人们认为他们画什么就像什么,进而认为他们画什么就能真的是什么。他们的画作在传说中变成神画,这正是古代大众对他们的绘画在予以高度认同与赞赏的心态支配之下加以夸张和渲染的结果。

其二,古籍记述的神画故事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演变,反映了古代中国人从图腾崇拜到图像崇拜的观念拓展。在人类文化史上,许多民族在远古时期都有过对于某种动物和物件的图腾崇拜,中国古代的先民也是如此。图腾崇拜的对象,在早期大都是实物,后来就逐渐演变为表示某种实物的图像或符号。中华民族最崇拜的动物是龙,但是真实的龙本来是不存在的,它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因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崇拜的对象只能以图像与符号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仿制的造型(造型其实是具象的符号)。古代中国人崇拜的动物图腾除了龙之外还有凤凰、麒麟、马、虎、龟、蛇等,马是在现实中存在而且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之一,人们对于马的图腾崇拜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文化情结。因此,画家能画出人们崇拜的对象,人们的图腾崇拜意识便必然地扩展到他们非凡的画艺及其作品中。传说中张僧繇画龙点睛及韩干画马成真的故事,即是表现了古代人们图腾崇拜意识和图像崇拜意识的融合。

其三,古籍记述的神画故事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演变,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天人感应意识及物人感应意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体系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个重要观念是认为天人合一,即强调“天道”和“人道”或“自然”与“人为”的合一。这种天人合一观念的进一步神秘化,则形成天人感应意识,即认为上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天的概念犹如西方文化观念中的上帝,是虚幻的,空灵的,而天人感应的直接结果,往往是通过物化的具体事物来实现,如天空产生风雨雷电、天降祥瑞或出现灾异等。因此,天人感应则常常表现为物人感应,人的行为能改变上天,即改变天道原有的自然规律。在天人感应的思想体系中,认为上天能干预人事,是强调天道的主宰作用和决定作用;认为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则是强调人的精诚与意志的超常力量。古代关于神画的种种传说,即是突出强调了画家的精诚与意志以及赏画人的精诚与意志,画上的物件成真或画上的人物复活,就是这种精诚与意志的超常力量产生的超常结果。冯梦龙的《情史》在记述葛棠和程景阳的故事之后,说:“若画出名手,乃精神所泻,如僧繇、道子,笔笔通灵,况复以精神近之,安得不出现如生也。”这里的议论,正是古代中国人的天人感应意识及物人感应意识的反映。

作者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画中人吴道子
拉斐尔:谁还不认识画中人
画中人
画中人
“画圣”吴道子
浅谈“画中人”故事与中西方艺术观
若有若无
——读高扬《画中人》《远道而来》有感
万世之功郑国渠
画圣吴道子
从“画好一滴水”开始
3000万天价“画中人”:前路那生命的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