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军
摘要: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能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数学学科的特点要求数学课堂的组织更科学、更合理,教师必须在课堂观察、有效提问、教学监控、适时调控、问题处理等方面有积极行为,从而达到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目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组织内容
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是一种动态的过程,重点和核心是组织教学;数学课堂每项活动、每个环节都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存在,科学合理的组织形式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包括课堂环境的建设、课堂秩序的维持、课堂教学活动的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完成、教学重点的凸显、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实践的落实与评价)。教师从上课开始到下课结束,必须引导、指导、组织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活动,让学生在有序合理地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练习、提高,让“教与学”动态活动有效进行。
一、注意即时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在一节课40分钟内,学生很难一直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不同知识水平、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学习状态起伏会有所不同,有些甚至很大。这就要求教师随时进行有效课堂观察。通过教学观察,教师可以及时捕捉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表现的信息反馈,并迅速做出适当的分析和判断,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手段、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和调整,使课堂向自己预设的希望的方向发展,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让全体学生在自己的组织调动下都动起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新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即时观察不仅要调整自己的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而且要调整学生的情绪状态和参与状态,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进行课堂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的目的一来是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了解学情;二来是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让学生思维能跟随教师思维思考或在提问引导下对学习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究。不管什么目的,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提问面对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发问应该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听到、听清楚。在问题的设置上,要尽量做到“恰到好处”, 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范围要适中,不宜过难过繁,也不宜过易过简,而要考虑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水平,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通过问题调动所有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切忌问题的设置跳跃性太大或不易回答,从而造成学生思维的不连续性,甚至导致思维混乱,给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困难。“是不是?”“听懂了没有?”“有问题没?”等问题缺少启发性,质量不高,效果不好,应避免这样的无效提问。
三、合理监控教学活动
初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3—15岁,处在青少年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生理、思想、行为都处于形成阶段,情绪往往处于不稳定状态,在课堂活动中容易出现过分活跃状态或不活动现象,使课堂失控或死气沉沉。因此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的每一项学习活动,教师都应该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及时引导、启发,让学生活动在教师“导”的过程中有序进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应用“有意”注意,监控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进程。切忌出现只监控几个学习尖子生或几个“学困生”,而造成学习活动的不一致,出现由于主观态度引起局部发展不良的局面。
四、科学利用时间
课堂教学中有两段时间是学生注意力最不集中、精神最容易涣散的时间:一个是上课开始后几分钟,一个是下课结束前的几分钟。如果教师不注意做好组织管理工作,就很容易把时间浪费掉。上课开始几分钟,学生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应该使全班同学安静下来,为学习做好精神上物质上的准备,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师的行为引导上。在即将下课前的几分钟内,部分学生感觉任务已经完成,从而放松自己,教师在练习、小结后,要根据课堂内容或学生思维的发展,布置能引起学生兴趣、拓展思维的实际问题,让他们无暇过早放松学习状态,并通过教师的引导达到提高思维能力的效果,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五、关注课堂违纪现象
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用肢体语言进行暗示,通常采用讲话声音的变化、眼神交流、手势提示、问题提醒等方式,让违纪学生明确意识到教师的关注。对于课堂中出现的学生违纪行为,教师必须及时进行关注,及时进行纠正、引导,以免引起课堂违纪现象的连锁反应。当然,处理问题时,应遵循“有理、有法、有度”的原则,不要将事态扩大化,要明确教师的职责,注意教师的形象,注意方法的选择,处理问题时一定要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进行,切忌不冷静、急躁、冲动。
总之,有效组织初中课堂数学教学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认真学习、潜心研究、主动交流,才能不断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业务能力、综合素质,才能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