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莲月
摘要:国力的强盛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中国要从传统的农业大国转型为现代化工业大国,既需要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又需要教育体制的改革,其中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职业教育为现代化工业培养强有力的生力军。但就目前中职教育的现状而言,将教学软硬件、生源状况、就业岗位的需求相结合,在新教改指导思想下进行分层教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构建中职教育分层教学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职教育,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中职教育;分层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5-1125-02
分层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实质源于中华名族自古提倡的“因材施教”。而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分层教学就应该从生源层次、技能层次、就业岗位层次进行分层教学。从而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可见,中职教育的分层教学改革具很大意义。
1中职教育分层教学的现状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以提高教育水平。在我国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之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一系列的惠民政策更加说明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亟待性。很多中职学校已经纷纷加快教改步伐,根据生源情况,分层教学的模式也孕育而出,此教学模式希望学生尽可能地开发自身潜能,其出发点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但目前中职教育的现状却使得分层教学质量不高、效果不好。其主要表现如下:
1.1观念难转变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决定教育发展的方向,也决定教育的质量。中职分层教学这一新的职业教育模式需要有新的教育理念,但老师们的教学观念却显出与分层教学的不适应。例如,传统的知识结构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观念、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观念等。
1.2教管难结合
分层教学使班级学生经常根据学习效果进行调整,学生的不稳定性导致教师在教学管理上极易出现一种无序状态。再则,由于中职学生原本的一些因素,故在分层时通常会因学生学习效果和日常纪律两方面表现来划分,因此在同层次班级里也会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这让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等过程中出现被动。
1.3实训操作资源匮乏
据了解,大部分中职学校使用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实训资源都是那些已被企业所淘汰的陈旧的设备,设备落伍使学生难学到最新操作方法,有的甚至连这样的条件都不具备。学生的操作技能教学多数只停留在耳听口授或观看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对于实际动手操作甚少,在这样的条件下分层教学的开展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1.4学生对分层教学积极性不高
部分学生认识不到分层教学对后继发展的积极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消极厌学情绪,不愿到层次高的班级,存在畏难思想。
2中职教育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国家政策、体制和具体实施过程形成的矛盾
虽然国家一再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确定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并推出一系列的中职教育优惠政策;但另一方面对于当前各用人单位不切合岗位实际盲目追求高学历人才的现象没有加以调控,执业资格认证、执证上岗还未规范化,从业体系也还未得到完善,因此中职教育在实施分层教学后学生、企业均没有最终、最直接的效益评价,导致学生体会不到分层教学的良好效果带来的现实利益。
教育资源匮乏与分层教学之间的矛盾。
2.2这里的教育资源主要指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
在师资建设上,国家每年对“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培养名额极其有限,导致大量的中职教师在适应市场新技术方面的能力弱,大部分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相适应,缺乏必要的工作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另外,国家政策引领不够,学校也缺乏更深的探究,没有合理的师资培养机制,教师在分层教学的实施中时有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则,当前很多中职学校只有少数的实训场地,其规模和完整度远远比不上实训基地,带来的教学效果也远不及实训基地的效果好。
2.3传统的教育管理方法与新模式之间的矛盾
传统的教育管理是静态的,学生一旦划分好班级就不再变动。从卢因的“群体动力理论”可知群体中人与人之间既有相互接触又是相互影响的,集体学习也是如此,动态的分层教学形式使“群体”处于一个动态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学生更大的学习积极性,但动态形式需要灵活的教育管理方法来维护。比如在同年级里进行专业内分层,各班学生根据每一阶段的考核成绩分到相应层次的班级,这在打破原有的班级范围上还需根据实际情况时常的进行动态调整,由此带来的学生课堂出勤、学生成绩的统计、各层次考核的标准是否客观合理等等问题都需要更灵活的教育方法来解决。
3提高中职教育分层教学质量的建议
3.1解放思想、统一观念,打消畏难情绪,创新教师队伍培养模式
首先,需继续解放思想、统一观念。职业教育要想发展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当前中国发展形势及对技术型人才又有了新的要求。而分层教学是在结合当前市场需求下开始探讨的新模式。但是,尽管很多中职教师意识到职教改革的重要性,在改革路途中他们的思想和观念亟须进一步转变。另外,通过进一步完善激励制度,大力推进绩效改革,能更有效的激发老师们主动学习、主动作为,在教师队伍中营造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氛围。另一方面,加强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在实施中职教育分层教学时一直关注的是学生情况,往往忽略了教师这一重要参与者,其实,中职教师的个体差异同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客观依据,这些差异决定教师自身的条件能否真正达到分层教学的要求。基于很多因素,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师构成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从高校毕业的学生从事中职教育,这类教师有激情、有想法,但在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广理论、轻深度、轻实践”的教育缺陷下他们往往专业知识不够硬、实操能力也较弱,在进入中职教育岗位后发现中职学校所开设的一些课程与大学课程是脱节的,对他们来说,不仅是学生新学习此课程,他们自己也是新接触此课程。加之学校对新教师上岗前缺少相关课程的系统培训,无形中造成年轻教师一种教学压力,导致这部分教师尽管有热情、有计划,但却因怕出错而在工作中畏畏缩缩,心存犹豫,这些畏难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其主动作为。另一类是中职学校从工厂企业引进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技术人才,这类教师在工厂积累了大量的实操经验,教学中走的是经验传授途径,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两类教师各存在利弊,因此亟需加强教师队伍的在职培训,探索一条理论与实践并进的教学改革模式。但目前已有的“骨干教师培训”的指标名额极其有限,要想将培训成果大范围的推广学习有一定的难度。除有限的国家组织的专门的理论培训以外,中职学校也可内部实施岗位轮训及交流,让同专业教师之间以共同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的开展。另外,学校还可利用校企合作这一重要资源,适时派遣相关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学生岗位实地培训学习。在提高教师岗位技能后更利于教育教学的实施,对提高分层教学质量有很大促进作用。
3.2改进中职分层教学方法,形成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指导下,由教育对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法、途径、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构成并且集中为教育教学模式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过程的总称。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当前就业;二是后续发展。为此,职业学校应当着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为目的,加强专业技能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就目前职业学校生源质量有问题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一方面,在很多中职生眼里读技术学校就是混日子的,所以对于诸如课后还有家庭作业等等他们觉得是不可思议的事,他们向往的是越轻松越好,根本不屑去什么好的班级学更多的知识技能,这些学生心中重要的是玩得舒服,在这种前提下分层教学的开展发挥不了其激励作用;另一方面,职业学校的分层教学大多还处于尝试初期,具体的实施办法、情况反馈、分层教学效果对学生的直接效益都还处于探索时期,各用工单位在招聘面试时也没有将学校的分层教学和学生顶岗实习岗位联系起来考虑,导致学生思想里认识不到分层教学对自己今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即使实施分层教学也激发不了他们刻苦学习、积极竞争的精神。可见,职业教育的分层教学需要与岗位技能、职业发展紧密结合。当前科技的迅速发展已经注定单一技能型工人迟早被淘汰,社会需要的是能快速适应转岗需求的复合型技能人才,而分层教学是构建灵活的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分层教学的学习后,让各层次的学生取得相应的技能知识,在实际的就业岗位上获得分层教学带来的直接效益。在推行中职分层教学改革中,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方式,提升中职生就业竞争能力。
3.3改进教师教学方法
绝大部分中职生是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弱势群体,但这并不说明他们动手能力就一定差,而分层教学主要侧重的是实操技能,通过分层教学的学习减少学生之间实操能力的差距,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等进行分层次设计,形成科学的教学管理方法。
3.4改进传统教育管理方式,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
首先,实行教学管理信息化,通过大量真实的数据,教师可以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教学水平,调整教学管理办法。教学管理实现信息化,还可以使教师快速掌握正确的信息,信息处理也变得相对容易。例如,某阶段分层考核结束后,教师通过网络将成绩提交,管理系统就可以分析成绩,检测学生本阶段的学习水平,教师教学质量,为未来修改、制定教学计划提供数据。其次,完善校园网站,在校园网上增添一些专业知识、专业软件的下载和学习等等。这不仅对学校的长远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通过学生反馈信息也可以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再次,建立现代远程教育,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具有特色的中职教育。
总之,中职学校的发展须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要在当前无法改变生源状况的前提下脱颖而出,除了改革中职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分层教学的探索外,还需加强改革后情况的反馈,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促进中职教育分层教学质量的提高。(下转第11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