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课教学设计中新课改理念的实现

2012-04-29 23:23沙凤林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2年5期
关键词:学科教材信息技术

沙凤林

编者按:本栏目着重记录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教研人员在学校视导后关于课程整合的心得与体会,主题不一而足,包括整合课堂中的教学理念、技术应用、语言表述、教学节奏等。

本栏目投稿邮箱:tougao5@chinaitedu.cn,欢迎各地教研员赐稿。

当前,人们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效性、科学性、创新性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正在进一步努力探索。在此过程中,如何把“十一五”后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三维教学目标及其各学科课程体系完善后的新理念,有效贯彻落实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教学设计中去,使新课改理念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学设计中得以实现,这是摆在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简称2011年版新课标,新课标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怎样把三维教学目标落实到整合课教学中去,通过教学设计与实践使之转化为学习者的素质,需要对三维教学目标进行必要的分析与明确。三维教学目标具有三大特征:首先,从系统论的角度上看,它是一个统一完整的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三位一体,圆融于教学活动全程,不能孤立存在,更不可以随意拆分。其次,三维教学目标在同一系统内又有各自特定内涵,知识与技能属于知识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属于情意领域目标,过程与方法则蕴含着对学生知识能力教育和情意系统培养的双重因素。再次,从三维教学目标的表现形态看,知识能力目标属于显性教学目标,情意系统目标属于隐性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显性教学目标和隐性教学目标两者兼而有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计至关重要。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定位合情入理,才能够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编排与教学活动计划,才能够确定教学策略与教学手段的选用,才能够确定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为此,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三点:一是要把三维教学目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课堂教学设计中去,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兼顾知识能力目标和情意领域目标,突出显性目标,强化隐性目标。二是要特别注意隐性目标的教学设计,宏观上要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从横向上理解和把握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对独立性,明了它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人们情意领域的整体面貌。从纵向上理解和把握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连续性,懂得它是人们情意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体[1]。同时要使隐性目标不留痕迹地嵌入课堂教学,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像贴膏药一样把情意系统教育的内容强行粘贴上去。三是要把三维教学目标置于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去,因课而异,体现学科特点;因师而异,体现教学风格。有些课之所以设计得不伦不类,或把语文课上成信息技术课,或把物理课上成社会实践课,其根本原因就是没能科学规划课堂教学目标。例如,有一节《迎接奥运》小学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课,这节课作为小学语文课应当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去,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和资源,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文情怀,但教师过分强调了信息技术的学习而损伤了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情趣,使课堂教学归于失败。这是何等发人深省的一课!

科学把握教材的实现

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教师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教材、把握教材和使用教材。当下,教材版本众多,质量良莠不齐,即使是优秀的教材当中,也难免不妥当的地方,甚至存在瑕疵。因此,教师进行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最重要工作之一,乃是对教材分优劣、辨真伪,然后择其善者而用之,否则就会因教材选用不当造成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中的缺憾。例如,一位年轻教师设计一堂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整合课《礼仪礼貌》。教师在该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媒体和教学策略等的设计都很成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堂情景创设、课堂教学交互等方面都做得不错,但让人产生质疑的是教师照搬照用教材中的一幅插图。这幅插图描写的是在书店购书的情景,其中,有三个人物,一个大男人、一个小女孩和一名中年女售货员。男人和小孩交钱买书,男人在前,小孩在后。小孩说道:“阿姨,买书。”于是,中年女售货员就先给小女孩收钱售书,而那个大男人则在一旁愣愣地看着。教材的意思是说小女孩懂礼貌,售货员理所当然就先卖书给她。教师依据教材的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显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判断为什么售货员先给小女孩结账卖书,提示答案是小女孩懂礼貌。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这幅插图所讲的故事让人产生多少疑问:从人的社会行为最低规范的法律层面上说,现实社会生活是要讲秩序的,俗话说“要有先来后到”;从人的社会行为最高规范的道德层面上说,上述结果有可能是售货员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使然。而从另外的意义上可以说,大男人爱护妇女儿童,所以见到眼前的一幕,也可以说小女孩与售货员有“阿姨”之外的至亲关系,售货员涉嫌优亲厚友……教师对于这样一幅容易引发争议的教学插图照搬照用,并且去强调答案的唯一性,显然是不恰当的,它既不能准确反映本课教学意图,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现实意义何等重要。

教学模式整合的实现

通常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教学理论或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在一定经验基础上所形成的教学基本框架,包括理论基础、教学目标、实现条件、操作程序与教学评价等[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信息化教学理论等多种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在已有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所搭建的信息化教学平台与所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各种教学模式创新而成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模式,这种创新型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继承—借鉴—整合—创造。关于这一点,我们仅从课堂教学的程序上就不难得到印证。上世纪30年代,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了“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及“布置家庭作业”五个环节的“五环教学模式”[3]。“五环教学模式”对我国各级各类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因此,在眼下开展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仍然无法摆脱其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现在讲目标教学模式、探究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等,从操作程序上看,哪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能够离开“导入”、“当堂练习(探究)”、“教学评价(成果展示)”、“教学延伸(课外交互)”等基本的操作环节?从另外的意义上说,“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与伙伴”的新课改要求在我国古已有之,当时叫做“教学相长”、“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人强调师生之间是亦师亦伴的关系,谁有学问向谁学习。教学模式的继承、发展与创新之内在联系可见一斑。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教学设计中,应当注重在已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依据先进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经验和现实教学物质条件,继承、发展与创新教学模式,让教学模式为我所用,为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所用。在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该继承的要敢于继承,如整合课中的“教学导入”、“当堂检测(成果展示)”、教学延伸等环节的设计。该创新的要大胆创新,如整合课教学基本环节中的媒体运用、情境创设、角色表演、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穿插。教师应当围绕新课改理念的落实,以课堂教学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拘一格,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设计出不同凡响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才能够使教学育人的新理念落到实处。

教育技术应用的实现

教育技术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技术,因此,教育技术姓“教”而不姓“技”,这是人们在长期研究与实践中所形成的共识。然而,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有的教师往往盲目追求教育技术应用的新、奇、巧,因而造成教学实施中学科教学特色被弱化,甚至造成喧宾夺主,影响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例如,有一堂小学数学课讲乘法的分配率,教学设计的重点没有放在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与运用上,而是放在了教学课件的动画效果上,致使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大屏幕上动画长时间的闪动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而另有一堂初中物理课讲电磁和电磁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凭借多媒体教学平台,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把重点放在学生对电磁和电磁场现象与规律的认识上,通过形象化的情境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操作中去探究学习。这个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实施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融入教学、服务教学之路。

在教育技术融入教学与服务教学的过程中,一是要特别注意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的整合,仔细斟酌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的选用。有些时候,对于某些具体学科来说,现代教育技术未必时时处处是优势,传统教育技术也未必时时处处为劣势,因此,是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而用之,还是在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之间择其善者而用之,要视具体学科教学和具体学情实际来定,切不可因标新立异而对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育技术任加取舍。例如,中学理科的学习适合于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这样易于使学生认识、理解和把握学习内容。而文科的学习除了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情境教学外,有许多学科知识性和人文性的内容需要通过学生观察、体验、感悟、内化、升华等一系列活动来完成。这里还需特别指出传统教学中“板书”的使用,板书不仅具有提示、示范等作用,而且还有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与人文启迪成分在里面,用与不用,如何使用,这些都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加以判断,并落实到教学设计中去。二是应当特别注意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适时、适量、适合与适度,有学者将其概括为“适切”。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都应当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位,以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追求,反复思考,精心设计,如此才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无缝连接,切切实实优化“教”与“学”的过程,使整合课教学取得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

结语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新课程理念的实现提供了信息化教学平台与资源,如何利用好这一教学平台和资源,使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付诸课堂教学实践,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承载着千钧重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教学设计,只有在教学目标的科学确定、学科教材的合理安排、教学模式的正确选择和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上深入研究与精心策划,才能够形成科学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中促进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进而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赵德成.新课程实施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3(9):10-13.

[2]教学模式.[EB/OL]www.pep.com.cn/xxkx/xxkxjs/xkxsyj/jxlw/20...53K 2008-2-19 -.

[3]李其谟,徐梅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构建新型教学模式[EB/OL]. www.cbe21.com/subject/information/article...27K 2008-3-26 -.

猜你喜欢
学科教材信息技术
【学科新书导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