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建材
今年春天以来,老李常常感觉头昏脑涨,稍微劳动就胸闷、心慌、气短,终日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有时还有视物不清、站立不稳,老李还以为是“春困”所致。孝顺的女儿赶紧带老李去医院看病,医生开出了一张“血流变”化验单,经过化验后老李被告知得了血黏度偏高,应该尽快治疗。
所谓“血稠”,是指血浆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纤维素、无机盐以及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含量相对增高,使血液在血管中形成一种高黏稠的状态,医学上称为“高黏血症”。专家提醒,老年人本身血液黏稠度偏高,加之春季风干物燥,会消耗掉人体内的大量水分,从而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当血黏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血液凝聚,造成血管栓塞、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引发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脑血栓、高血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高血脂等,慢性肝、肾疾病也均与血黏度升高有关。其实,血黏度增高也是有象可查的。一般来说,在春季,如果中老年人出现下面几种表现,就说明体内的血液黏度可能比较高了,就应进行必要的检查治疗。
1.阵发性视力模糊有些中老年人平时视力还可以,但常有暂时性视力模糊的情况。这是因为血黏度高的人血液不能充分营养视神经,使视神经和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导致阵发性视力模糊。
2.晨起头晕,晚上清醒血黏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后即感到头脑晕乎乎的,没有睡醒后大脑清醒、思维流畅的感觉。吃过早饭后,大脑逐渐变得清醒。到了晚饭后,精神状态最好。
3.蹲着干活时气短血黏度高的人肥胖者居多,这些人下蹲困难,有些人根本不能蹲着干活,或者蹲着干活时胸闷气短。这是因为人下蹲时,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黏稠,使肺、脑等重要脏器缺血,导致呼吸困难、憋气等。
4.午饭后犯困正常人午饭后也会有困倦感觉,但可以忍耐。血黏度高的人午饭后马上就犯困,需要睡一会儿,否则全身不适,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如果睡上一会儿,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这是因为午饭后,血黏度高的人大脑血液供应不足出现的典型症状。
专家提醒,老人血液太黏稠除了积极的治疗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日常保健,主要应注意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
1.控制饮食:平时饭菜宜清淡,多吃些粗粮、绿叶蔬菜和瓜果,如黄豆、黑豆、玉米、燕麦、荞麦、牛奶、生姜、大蒜、洋葱、黑木耳、香菇、山楂、柠檬、番茄、葡萄、香芹、胡萝卜、苹果和猕猴桃等。这些食品有降血脂、抑制血小板凝集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动物脂肪(特别是内脏)和甜食会加重血稠,故应少吃。还应多吃些萝卜、梨、香蕉等具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要禁烟、酒和辣椒等燥热之品。注意适量的增加水分的摄入,特别是在干燥的春季,更要主动饮水,多喝一些蔬菜汁或水果汁等,以增加体内的血容量,起到稀释血液的作用。
2.适当运动:平时应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并保持心情愉快。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最好是在室外进行一些强度不大的有氧运动,如跳绳、踢毽、慢跑等,提高血液的循环速度,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