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家长莫将孩子逼焦虑

2012-04-29 00:44冯晓婷
食品与健康 2012年5期
关键词:心理医生考试家长

冯晓婷

每年高考前夕,总有一些考生说,其实感觉适度的紧张也不错,起码学习效率提高,时间利用率高了。自我没感觉到焦虑,但反而是爸爸妈妈很焦虑,老是一看到哪里有“考试焦虑”的报道,就剪下来,放在书桌或餐桌上。平常一走进教室,老师也一再强调,大家要调整好心态。原本不焦虑的,也被“逼”得考试焦虑了。针对家长和考生常见的问题,心理医生为你支招如下。

【学生篇】

一、坚持自己的复习计划

问题:感觉同学学习效率都挺高,我的效率怎么这么低?

心理医生的话:很多考生的焦虑来自与周围人的比较。比如课间聊天时得知某位同学昨晚完成四张试卷,我怎么只做了三张?某位同学会在复习中提出某方面的问题,我怎么想不到?是不是我的复习不够深入?一天下来好像没做什么事,时间都浪费掉了。类似的焦虑涉及学习方法和学习效率的评估,单靠学几招放松方法效果不一定好。

对策是给自己制定好时间表并有效率地实施,有了时间表就可以明清楚地看到每天完成了哪些,进步了多少,压力可能会减小。当然,这个时间表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度放宽松点,圆满完成计划时,会增加成功的喜悦。

切忌攀比,每个人的禀赋不同,擅长的科目也不一样。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自己的计划和节奏,因为适合别人的计划、方法,不一定适合你。

二、目标别定得太高

问题:觉得自己还有潜力,但目标好像总是达不到,为什么会这样呢?

心理医生的话:这往往与期望值过高有关。有位男生失眠,原因是他对自己很有信心,觉得只要在这段时间好好把握,就一定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可事实总不如意。他的问题就在于听说了许多激励人心的故事,自己也会激励自己,但想在考试中百分百地发挥潜力,这是不现实的。对策是给自己制定两个标准,一是根据目前的水平,能达到的理想水准;二是做最坏的打算,给自己一个宽容的界限。

每天自我激励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可以是单纯的自我肯定和积极暗示,比如“我很棒”、“我今天心情很好”,但不必与具体目标结合起来。

三、做做“战前军事演习”

问题:万一考试前睡不好怎么办?

心理医生的话:这种担心很正常。考前可以做做模拟训练,比如每周安排一到两晚体验第二天就是高考的感觉,算是一种“战前军事演习”。万一睡不着,也没关系,偶尔一两天睡不好,并不会明显影响第二天水平的发挥。

为了让自己在高考时保持最佳状态,需要考前几天按照高考的时间安排,进行两到三轮的“实战演习”。做试卷的时候,一定要做到无人干扰,就像是在参加高考一样,中途不得离开或者做其他无关的事情。经过两天的“实战演习”后,休息一天,第四和第五天再进行一轮“实战演习”,如此一来,到高考的时候,你已经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佳了。

有的考生可能一直睡得比较迟,一下子提早了睡觉的时间,结果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反而造成失眠。所以,生物钟的调整要循序渐进,逐步完成,比如,以前一直是晚上11时30分睡觉的同学,那么,从今天开始,可以每天比前一天提前10~15分钟睡觉,这样经过五六天的调整,你的生物钟就可以达到正常状态。

【家长篇】

一、把不良信息过滤掉

问题:有家长说,我们其实真没给孩子压力,常常安慰:“没关系,只要你努力了,考多少分算多少分。”怎么孩子一点都不领情?

心理医生的话:“考几分算几分”,其实是家长自己焦虑,利用讲这种话来缓解。孩子很敏感,马上就感觉到话中投射出的焦虑。他们甚至会觉得父母很虚伪,而且父母好像也不相信自己能考好,自信心易受挫。因此,家长自己心态要平和,虽然心里有要求,但起码别让孩子感到你的迫切。生活中多聊聊轻松的话题,避免谈到高考的具体事情。对某些孩子来说,家长还要起到“阻断不良信息传递”的作用,比如谁家孩子模拟考发挥得不好,谁有考试焦虑,谁现在多努力,天天晚上12点睡……目前这个阶段不是刺激孩子努力的时候,而是要让孩子理性地、更好地面对高考,所以,过滤一些不良信息就是实实在在地帮了孩子。

有些学校在教室里写上高考倒计时,对一部分坦然处之的考生来说,有利于提高紧迫感;但有些考生,一看到倒计时就紧张。家长可以建议学校取消倒计时牌,改为利用黑板报、橱窗出些“考前如何舒缓压力、学会自我放松”等内容,既点明高考迫近,又教给学生实用的知识。

二、相信孩子的感受是真实的

问题:我的孩子不管大考小考,一到考前不是头痛就是胸闷,考完就没事。他是不是为了躲避考试而装病?

心理医生的话:这是很错误的认识。孩子情绪长期紧张后,心理的焦虑会通过躯体化症状来表现,常见的就是失眠、胃肠道反应、鼻炎发作、胸闷、心跳加快、小便增加,甚至呕吐、发烧等。所有这些躯体化症状都是孩子真实的体验,家长要理解、接受、积极关心,并对症下药。有一位考生,每次考试都会心慌,平常他都忍着,假装没事。到了模拟考时,实在心慌得无法掩饰,导致考试都无法进行。还好,家长送他去看心理医生,经过几次心理治疗后,他才能重新坐进考场。

另外,如果孩子不想看心理医生,可能就是他自我感觉程度不太重,没有这个必要,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必反应过度。

三、做孩子的情绪稳定剂

问题:孩子现在在家好像没话说,我们想安慰也不知从何说起。

心理医生的话:家长要学会做孩子的心理医生,心理医生的最大特点就是无条件地支持对方,耐心地倾听。当孩子主动谈到烦恼时,不少家长马上给出具体建议,比如请个家教、买点提神醒脑的药、告诉孩子怎样做更能提高效率,看起来是不断给孩子一个力量,推动他更好地努力,实际上是在给孩子增加压力,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不愿跟家长说话了。

孩子的倾诉,也许只是想从父母那儿找个情绪宣泄口和情感上的支持,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真诚的倾听者,而不是说教和反驳。父母的“积极行动”恰恰让孩子觉得你们在乎的不是我这个人,而是最后的成绩。相反,如果父母耐心倾听了,并以身体前倾、不时点头、目光对视等方式,给予积极的情感肯定,孩子会觉得我很重要,父母很支持我。这种自我重要性的增强,也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另外,这段时间,有的孩子显得易激动,动不动就发火,这恰恰是焦虑的一种表现。从来医院咨询的考生看,考试焦虑很大部分来自与父母的冲突。有一位考生说,我楼上楼下多跑几趟,接几个电话,父母就要说:你怎么一点不紧张,时间都不知道抓紧?所以,性子急或平时作风比较强硬的家长,此时要少发脾气,更多地尊重孩子,不要用自己的方式“逼迫”孩子。

请相信,考生有自己调节情绪、安排复习的节奏,从小学考到高三,他们也算是身经百战,自有一套应对办法,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复习,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当然,有些家长处处小心翼翼,整天嘘寒问暖,也没什么必要。除非孩子主动有要求,否则,要避免时不时递个苹果、倒杯水地打扰孩子。

猜你喜欢
心理医生考试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所谓失败
所谓失败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更大的负担
家长请吃药Ⅱ
更大的负担
你考试焦虑吗?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