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清怀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业往往成为学生和教师的沉重负担,并且收效不佳,作业的减负增效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业,应该有新的定位、功能和方法,具体措施包括作业的设计、批改、讲评三个环节的内容。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作业设计批改讲评
作业作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是教师衡量自己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有效方法,然而,部分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大搞题海战术,作业已成为学生和教师的沉重负担,并且收效不佳。这应该归咎于陈旧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通常是以教师为中心,偏重于知识记忆而非能力的培养,并且忽视数学能力的实际应用。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主张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定位教学中的作业,在作业的设计、批改、讲评三个环节上,采取减负增效的有效措施。
一、作业设计要精挑细选
1.作业题量要适当
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作业量过大,就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作业量太少,就达不到练习的目的。那么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需多长为宜呢?一般以30分钟左右为宜,时间太长,学生会产生厌烦感。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慎重,坚持少而精,避免机械重复的作业和繁琐的运算,保证质和量,精选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题目。
2.作业难度要适中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层次性的。同一班级学生的水平往往参差不齐,所以都做同一难度的题显然是不科学的。作业设计应该因人而异,并兼顾全体,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消化和处理知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以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大多数学生应该掌握且必须掌握的基本练习题,同时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3.作业形式要“丰富”
目前作业布置的形式和内容大多是统一的要求,这种统一的作业形式不能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要求,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在教学时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这就要求作业设计应该形式多样,内容现实有趣,富有思考性和诱导性。在教学中可尝试设计:
A.绘画型作业练习: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设计一些绘画式、手工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知识。
B.游戏型作业练习: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将所学的知识蕴涵于游戏之中,可以提高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二、作业批改要形式多样
单一的作业批改方式,不能及时地反馈教学的效果和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也不能让学生在反思错误中成长。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我们应该采取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多种形式的作业批改方式。
1.教师当堂巡回批改
教师批改作业大都是在课后进行的,这不利于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巡回批改的方式。教师在巡视中看到学生做对的题目,随手批改,看到错的题目及时指出错误,让他们立即订正。这样,教师既能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又能减少课后批改作业的时间;学生既能及时知道对错,又能提高学习积极性。
2.教师重点当面批改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无论在教学还是在作业过程中,都会有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对待作业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教师采用当面批改方式,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当面批改,是师生的单独交流,不仅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而且可以更有效地沟通。当面批改可以在课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后进行。
3.学生互批互改
互批互改,即学生先将作业相互交换,相互判断对错,并要求学生在错误之处批上记号,然后还给本人。通过互批,学生既可了解自己作业中的问题,又能从其他同学的作业中学习到新颖的思路和方法,锻炼提高其改错和辨析能力。
4.学生自我批改
这种方式是在作业完成以后,教师当场公布答案,学生对照答案,改正自己作业中的错误。学生自我批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减轻教师的负担,但不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也容易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因此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复习题,或答案比较机械的作业。
另外,还可以有小组批改、网上批改等方式。灵活地运用批改作业方式,能及时、真实地获取信息反馈,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能使教师有足够时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教得轻松;学生也能减轻课业负担,学得愉快。
三、作业讲评要实用高效
作业讲评是作业批改的延续,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1.讲评前的检查与订正
讲评前先把作业分发下去,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自查错误并自我纠正。要求学生先行思考,挑自己能订正的题目自行订正。这样学生有了自行反思的机会,就会印象深刻。对那些自行解决不了的错题,可以尝试分小组讨论并互相订正,找出原因并交流心得,完成部分的试题订正。讲评前做好统计,还有哪些题目没能订正好,哪些学生不会自己订正,哪些是讲评课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这对提高作业讲评的实效起着决定性作用。
2.讲评中的重点讲评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充分做好讲评前的准备后,教师应有重点地选择讲解的内容。帮助学生找出其错误的根源,剖析错误是作业讲评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辨析,找准错因、错源,探究正确思路,做到纠正一例,预防一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教师讲评,学生就能明确错误原因和解答问题所必备的知识点和方法。讲评不仅要帮助学生找到答案,还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讲评后自我整理
学生作业中反映的问题大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大可能一次讲评后他们就完全掌握。因此,每次讲评后,要求学生对错题加以订正,做好错误记录,建立错误档案,并注明正确答案及解题思路,以便学生在下次练习或复习时有的放矢。可尝试根据作业中出现知识遗漏,布置相关的练习,通过强化练习,巩固讲评的效果,以帮助他们真正地掌握。
总之,作业过程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从习题的选择、布置的形式、作业的批改、反馈的策略等,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推敲,只有尽可能地优化每一个环节,才能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丁惠祥,张芳英.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与评价.上海教育科研,2011(6).
[2]葛灵光.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例谈.教学与管理,2011(8).
[3]叶火生.浅谈作业设计.教育教学论坛,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