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材建设研究

2012-04-29 07:18代洪丽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2年6期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教材建设工作过程

[摘要]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作为课程的载体教材建设也就成为重中之重。文章从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入手,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以及原则,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作过程;会计电算化;教材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1年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立项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专业课程建设改革研究——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11JGA16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代洪丽,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财税金融系经济师、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学(农村金融、区域金融)、会计学,广西南宁,530007

[中图分类号] G4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5-0112-0003

我国教育部 [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建设包含很多具体的内容,而教材建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教材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们国家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教材的改革始终贯穿于发展之中,这期间涌现了很多优秀教材,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粗编乱造的教材。据笔者调研发现,我国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材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已有教材存在的问题

1.从来源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有的仿照会计本科专业教材,缺点是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偏重理论轻实践;有的由原来中专会计专业的教材处理形成,对内容进行深化;还有的是由奋战在一线的专任教师依据教学经验编写而成;还有的是由出版社组织几个学校的教师在一起经过几次会议和讨论联合编写而成的。这些教材不能反映一线岗位对相应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学生毕业后往往感觉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的比较少,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适应岗位需要,职业性不明显,不能满足高职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不利于培养职业型人才。

2.同一门课程教材版本多,质量良莠不齐,不成体系。有些教材或者案例的编写都有严重错误或者纰漏。此外,高职院校在教材订购环节也存在问题。以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会计系为例,订购教材的时候,各专任教师只以本门课为出发点,找适合自己教和适合学生学的教材,不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这就导致教材的选购很难保证课程体系设置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3.教材内容与从业资格考试用书、ERP证书考试、全国高职组会计技能大赛比赛内容缺乏有效的衔接。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要想毕业以后从事会计工作,就必须通过考试的方式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此外,为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还要考取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比如助理会计师职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有《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而高职教材中几乎没有与这三门课程相配套的。学生既要学习教学大纲当中设置的课程又要自学或者参加职业资格培训,两者之间有很多重复的内容,致使“职证人才培养模式”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精力。特别是2010年广西无纸化考试实行以来,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考证通过率再一次受到考验,同时也失去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特色。

(二)编写教材人员目的不纯、水平有限

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扩招,以广西财经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会计电算化专业在该院是个热门专业,每年都有大量的考生报考会计电算化专业。从2004年起的270人到2011年的400人,2012年预计招生人数也不会低于此。需求的不断扩大,再加上利益的驱使,许多出版社纷纷投入高职教材建设,市场上高职会计类教材层出不穷。而且最主要的是编写者编教材的目的也不够单纯。据笔者调查,绝大部分作者都不是从教学需要角度出发,而是为了晋升职称的需要而编写,而且作为出版社或者学校来讲,并未真正重视教材的编写,相应的激励机制不到位,这导致编教材是个人晋升职称行为,在这种趋利因素影响下,教材的质量就很难保证。学校缺乏对教师参加教材编写的统筹、规划、组织和管理。在个别学校个别老师身上,甚至出现了教材编好以后都没有在课堂使用就无人问津了。从高职教材建设角度来讲,也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教学质量很难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目标决定了教材内容一定是具有可操作性的,适应实际需要的,但是真正在一线懂得实务的专家又很难抽出大量的时间来编写教材。参编教材虽然是教师晋升职称的一个指标,但是不是主要考评指标,很多高职院校的老师都是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天天上课,而实地调研学习提高的机会很少,所以很多老师对参编教材不积极。具有丰富经验的实务专家和具有较强理论功底的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以上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亟须进行进一步改革,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适合会计电算专业培养人才目标的需要。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始终围绕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来编写教材

1.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工作第一线需要的,掌握经济理论知识以及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熟悉财会工作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电算化会计人才。培养的人才规格是:侧重会计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独立编制会计统计报表、数据分析、提供决策依据,能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工具提高实际业务操作能力。职业岗位:毕业生面向的职业岗位包括:出纳员、会计员、统计员、审计人员、会计主管人员、会计电算化操作员和财务管理人员等。

2.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理念。强调让学生直接顶岗或以模拟实训的形式来掌握融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

3.在保留原有学科体系中适合现代高职发展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开拓性的创新,将教学内容分设为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专业内容按照实际操作组织编写教材。

4.在内容组织上,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习课程的过程变成基本符合到企业工作的过程。

三、改革教材编写的建议和意见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材开发的总体思路

通过到各类企业去做调研,了解各类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及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收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对学生需具备的各项职业素质和能力有明确的要求。了解了岗位的需要,就知道了学生真正应该学什么,在此基础上转化到学习领域的要求,来设置学习情境,真正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以依据“工作过程”配套编写《会计基础》、《会计业务核算与报告》、《成本会计》、《税费计算与申报》、《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化》、《会计综合实训》等系列教材,各学习领域教材的每个学习情境都按“学习目标——任务案例——任务分析——知识拓展——归纳总结——任务测评”格式编写。

(二) 提高参编人员的积极性

一本好的教材,往往需要理论和实务专家多年的努力和积累,才能够编制出来。所以在现阶段需要积极提高参编人员的积极性。首先需要学校能够注重教材的编写,给教师一定的激励机制(可以折合课时或者给予编写奖励),鼓励教师参编教材。另外,要统筹、协调参编教师并出面与出版社联系,把个人行为演变成学院行为。其次,针对教师实务工作经验缺乏的现象,动用学校各种社会关系,联系企业和企业中知名的会计类实务专家,请进来和教师一起编写教材,理论从实践中来,学生学得更具有针对性,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最后,培养学校自己的实务专家,学校鼓励和推荐教师去到企业实习实训,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让教师真正了解企业的专业实务,真正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讲解起来就不会囫囵吞枣,一知半解。编写的教材才更准确,更贴近实务。

(三)将教材的编写和从业资格考试用书、ERP证书考试、全国高职组会计技能大赛比赛内容有效地衔接起来

比如会计基础的教材编写,涉及到其他各类考试大纲要求的部分就可以参照考试用书来编写,这样既考虑到学生技能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职业考试的需要。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顺利地通过从业资格考试和其他各类考试,为顺利地就业铺就道路。

[参考文献]

[1]裴更生,李建英,刘艳云,杨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

[2]田家富,邹丹.高职会计专业教材改革的路径选择[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3]张洪波,朱黎,赵孝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基于工作过程教材建设工作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类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在PROTEL教学中的实践
深度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研究
关于核科学技术专业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在《药事管理与法规》课程中的应用
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的《港口电气设备安装调试》课程实施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