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2012-04-29 00:54吴铁峰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2年6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数学知识生活

吴铁峰

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一直是我们数学课改努力的方向。让数学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以人为本,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宗旨。它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体现着改革与创新精神,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未来的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教学内容的现实性

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书本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扎实,但是同时它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拓性、创新性、延展性方面又具有相当大的限制。为了给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我们可以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大课堂。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在新知的教学时,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况,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每位数学教师重视的问题。教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凭借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因此,当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灵活处理教材,根据需要重组内容,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社会紧密联系的一些数学信息资料。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数学趣话,一位老师叫班中的某同学算一道计算题,她说不会算,可是当教师说可以把这道题当成用一些钱去买东西,请她计算一下剩余的钱时,她却算得又快又准确。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有一定数学知识的积累,数学思维的惯性。那么,我们何不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好好利用这些资源呢?

本学期教材上安排了一类综合应用的题目,总体要求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于是我捕捉了全班学生在“六一”举行联欢会这一实际生活问题场景,给大家提供的条件是用班费150~200元购买大家喜欢吃的水果。请小组设计合理的购买方案。这道题涉及了我们以前学的统计方面的知识,还有平均数内容,并需要学生通过调查了解生活中的一些数学信息(如水果的单价),然后才能制定出一个合理的方案。所以,学生兴致很高,大家分工协作,有的调查了解水果的单价,有的统计全班学生对水果的喜好,经过认真地计算,找到了较合理的购买方案。

二、呈现样式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中,大家普遍有这样一个感觉,就是教材中的大部分内容比较乏味、单调,活动性、操作性不强,学生学得很累,教师教得也不轻松。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有益的数学游戏,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后,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带入课堂。

比如,在教学四则运算时,学生的计算错误率一直很高,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基本的计算正确率,可利用纸牌进行算“24”的练习,这样的方法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在“玩”中享受到了数学的乐趣。

再如,在渗透排列、组合这部分思想内容时,可把电脑游戏中的“数字宾果”引入,学生学得趣味十足,调动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愿意学到想学再到要学,不再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或是任务。

三、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新课程标准很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能独立思考并能一起合作探究,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通过个人或大家的智慧解决问题。老师教给学生的是一种能力,而不是问题的答案。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重在于“导”,具体应体现在启发、点拨、设疑和解惑上。能让学生先说的,尽可能让学生说,能让学生操作的,尽可能让学生操作,能让学生讨论的,尽可能让学生讨论,力求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会被大大激发。正如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1个问题。”让学生“会问”,首先是让学生“能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在学生有了“问”的机会后,教师才有可能去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出来,萌芽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

如教,“分数大小比较”时,可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幼儿园张阿姨拿来一个大西瓜,张阿姨说:“我分给小明1/6个,分给小红2/12个,分给…….”请同学们来帮忙,“张阿姨到底分得公平吗?”这样,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

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合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数学思想、数学概念、公式改造我们的现实生活,在生活中挖掘数学,因此小学数学知识教学的生活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数学知识生活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