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瑞荣 陶勇
最近观摩了重庆市“走进新课程”——语文教师优质课大赛第二片区决赛,听了12节语文优质课。执教者都是各个学校、各个区县选出来的优秀教师。看得出来这些选手都是作了充分准备的,新课改的“三维目标”理念贯彻得较好,所以课上得很周正,找不到什么漏洞。但是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喝了一碗冷水,不解渴,不爽气。我边听课边仔细分析,从设计上来说,该有的都有了,有多媒体,有讨论,有板书,有背景材料,有课外延伸。老师们着实是想了一些办法的;从技能上来说,各个环节的把握,各种手段的运用,也都还熟练,有些地方还颇具匠心,整个课堂的起承转合也都还自然,从这些方面来说还是一堂比较好的课。那么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败了口味,坏了兴致。思前想后,我想到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在《不跪着教书》中的《呼唤风格》一文,终于找到了答案:这些选手没有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下面是笔者对新课改条件下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几点思考,期与同行商榷。
一、培养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意义
程红兵在谈学校文化时指出,当前中小学普遍存在着千校一面、万人同语的不良现象。其实,就教师而言,同样存在着迷失自我、没有个性、只能做“传声筒”的不良现象。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发现自我、找到自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风格。所谓教学风格,就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独特结合与表现。
众所周知,成熟的艺术家往往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如京剧中的“四大名旦”:雍荣富丽的梅兰芳、深沉委婉的程砚秋、潇洒清新的荀慧生、刚劲洒脱的尚小云,莫不自成一家,各有风韵。语文教学也是如此,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也应该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雕塑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在艺术中,有风格的作品,才是美的”。其实,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这么说,有风格的语文课堂教学才是美的。教学风格是一名优秀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影响着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
(一)动脑模仿
这是任何学科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起点,包括模仿其他老师的教学语言、表情、教态、板书等。由于语文学科固有的特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模仿过程中必须注意高标准,严要求,善于琢磨思考,得其精髓。否则,不利于自己教学风格的形成,也不可能上出有个性的语文课。笔者曾于2004年参加了“重庆市新课程实验区中小学优质课决赛”,执教课题是《竹影》。为了获得一个好名次,我不顾实际,生搬硬套光碟中那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教态、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将自己激情、幽默、善于朗读的风格丢了,在教学中失去了自我,尴尬地完成了一节毫无个性的语文“优质课”,现在回想起来还后悔不已。可见,没有智慧的模仿是不利于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的。
(二)大胆实践
在模仿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后,语文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刻苦锻炼教学基本功,逐渐做到把别人的经验为我所用,开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方法来探索性地进行语文教学,迈出建构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重要一步。这时语文教师应做到学用结合,把模仿与大胆实践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我于2008年3月至5月指导了一位西南大学中文系的实习老师,她在执教实习汇报课时,活学活用了我上课时的激情、幽默、善于朗读的特点,大胆创新,融进了自己的旁征博引、善于写作的特点,将何其芳的《秋天》演绎得淋漓尽致,听课教师无不称赞这是一节鲜活的、很有思想的语文汇报课。
(三)突破超越
语文教师在从教一个时期以后,应当从教学个性的角度将自己的工作总结一下,这样的总结,能够感知自己的实际位置,启迪自己向高层次攀登。众所周知,“师”与“匠”不属一个层面,匠的技巧再高,难有创见,师则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善于创造。所谓技巧,得之于教训,积累为经验;“思想”能使每一位语文教师老师站起来!我们在进行独立的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要以自己的某种特长为突破口,定向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使教学进入个性化阶段。这种创新和突破,意味着语文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既来自于他人而又异于他人,同时也意味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对他人教学风格的一种突破与超越。
(四)不拘一格
这标志着语文教师已成为一名成熟的教学艺术家。这时,语文教师的教学已经不拘一格、一式、一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俗话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齐白石先生也说过:“无法之法乃为至法。”这样,教师的语文教学从内容的处理、方案的设计到方法的选择、过程的组织,都表现出多样性与稳定性、灵活性与独创性的有机统一。
三、影响语文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
(一)要有敬业乐业的精神
一个语文教师,要迎接自己的教学风格早日成熟,就必须要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有责任心,有兴趣,这样才能奋其志,才能激其情。由于语文有自己的学科特点,教师在备课和批改作业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就对语文教师的敬业乐业精神要求更高。如果语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没有高度的敬业乐业精神,那他永远也不会进入教学风格的理想境界。
(二)要有渊博的语文专业知识
语文教师具备了广博的语文专业知识,语文课上才能在语言文字中游刃有余;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一部分语文教师还有得过且过的思想,缺乏学习精神,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终年不读一本书,他的桌子上放的就是几本教参、课本、习题集,你说这样的教师上课还能有什么新东西可言!
(三)要有自己的个性
首先要有对语言文字独特感觉,即独特的语感。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他的语感是开展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前提,也是保证他的教学个性不可或缺的素质条件。从心理语言学这个角度来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实现教师语感向学生的转移,也就是把教师的语感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现在有些教师之所以只能照着教参上课,只能人云亦云、照本宣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自己独特的语感,他本人对课文没有深切的体验,没有真实的震撼,上出来的语文课就没有吸引人的地方。其次是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语文教师具备了精深的生活体验,才能引导学生在探究课文内容时将理论化为实践,这一切都具体于丰富的生活沉淀上。如果一个语文教师没有对生活的精深体悟,何来语文课上的津津乐道?何来语文课上的趣味横生?何来语文课的风格独具呢?再次是语文方面的特长。有的语文教师,特别擅长朗诵,他的课就是以朗诵为主,有的时候尤其是上文学作品的时候,听他读一篇课文,对学生来说完全是一种享受;有的语文教师写有一笔好字,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喜欢老师的那一笔好字而喜欢上他的课的;有的语文老师擅长写作,他的作文教学就是自己和学生一起写作文,为学生提供示范。有的语文老师非常喜欢古文,功底很深,上起文言文来如数家珍,轻松自如,把本来很枯燥的古文教得丰腴生动。那些有着某种特长的语文教师,往往把语文课上得很简单,往往没有过多的环节,过多的招式,就直接把学生领到作品面前,和他们一起来感受语文之妙。语文教师这些特长,正好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走向语文殿堂的通道。
当然,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形成,总是要历经一个漫长而艰苦的探索过程,必须经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到“众里寻她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三重境界。我们青年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更是如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持之以恒地去追求,勤奋刻苦地去探索,使自己的教学风格日渐成熟起来。所有成功的语文名师案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的探索、创新,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不盲从,勤钻研,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让学生获得语文教学艺术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