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升平
【摘要】网络如今已进入社会的每个角落,网络用语更新很快,一些网络新词已被新闻传媒接受。这些新词短小精悍、风趣幽默,无论从构词方式还是修辞手法都是传统的,但又具有新意,在求新、求变中表达了广大网民的共同心声,很受读者欢迎。
【关键词】新闻媒体;网络;流行用语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上出现一个雷人的网络用语“给力”,该词在各大媒体迅速蹿红并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一向严肃的党报都可以用这么潮的词语,是不是传统媒体给出的一个风向标,一向难登大雅之堂的民间词汇可以进入主流媒体的官方语言了?一直板着面孔的主流媒体也开始从网络用语中吸纳新成员了?如果是这样的话,确实会给传统媒体吹来一股新风,让读者有一种新鲜感、亲近感。这个信号同时也显示了网络的强大力量,它的触角已经伸展到社会语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有人担心网络语言会给传统语言带来巨大冲击造成语言传统断裂,给语言安全带来危害。这种担心有一定的道理,但只要合理引导,适当规范,这些媒体中的新词新语会很好地融入我们的语言生活,接受语言传统的规范。这些新词新语是新时代的产物,它们的出现丰富了汉语的词库,同时也给现代汉语带来了一些新的表现手法,更好地满足了社会交际多样化的需要。本文主要从这些新闻媒体中的新词新语的构词特点、句法功能及流行原因作初步考察。
网络流行语的构词特点
1.仿惯用语式
语言与社会紧密相关,语言中的词汇更是社会变迁的晴雨表。新的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一出现,立即就有反映这些热点事件的新词新语出现。2010年物价涨声一片,导致CPI居高不下,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因此,这一年的年度热字是“涨”。这期间一批以“涨”字为核心,反映物价偏高的词汇很快在网上流行开来,并迅速进入其他媒体,如“蒜你狠”、“姜你军”、“煤超疯”等。围绕“涨”字而造的这批新流行用语从构词方式来看都是三字格,类似熟语中的惯用语。这类格式的词短小精悍,口语色彩浓,易学易仿,极易流行。
从修辞手法来看,这类格式主要是仿拟、谐音、双关、反讽等,并且是单用或综合利用这些手法创制出来的。从构词心理来看,这些网上流行用语大多折射着当今百姓的黑色幽默,在调侃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感慨和无奈。如绿豆价格在被游资炒高后,网友仿著名相声演员马三立的著名段子“逗你玩”的名字,造出“豆你玩”这一潮语。又如2009年杭州一富二代飙车撞死人后警方在事故通报时说当时的车速是70码,网民对这一说法持怀疑态度,用谐音手法造出了“欺实马”来讽刺警方的说法。这个词后被网民疯传并最终入选年度热词。而2008年年度热词“不折腾”是带比喻义的一个北方方言口语词。谐音、双关、隐喻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加了这类用语的趣味性、形象性。
2.部分重叠的ABB式
除了我们上面所列举的仿拟词外,网民带着调侃口气编出的“楼倒倒、楼歪歪、楼挤挤、楼抱抱、桥脆脆、范跑跑、郭跳跳”等词汇也在各种媒体上广泛传播。这些词汇的构词方式也是三字格,但后一语素重叠。这种格式实际上也是一种仿拟,现代汉语中有“大猩猩、洋娃娃、香饽饽”等名词、“过家家、死光光”等动词、“金灿灿、沉甸甸”等状态形容词,这些词的构词方式都是ABB式,可以看出这种构词方式是现代汉语的基本构词方式之一。[1]网民仿造的“郭跳跳、楼倒倒、桥脆脆”等都是按这一格式创制的。但现代汉语中名词性的ABB式一般是中心语在后、修饰语在前,而这些新词却是修饰语后置的正偏式三字格,单音节名词语素后跟着重叠的修饰成分,这种格式看起来是主谓结构,但又没有主谓结构的功能,后面重叠的谓词成分起修饰作用,而与体词的功能接近。这种构式中的BB重叠有加强语义的作用。[2]采用动词或形容词重叠式来修饰前面的名词性成分,静中见动,生动形象,三字格的形式短小精悍,容易理解和模仿,因而用这种格式创制出来的新词数量最多。
3.模块组件替换式
这种格式一般是媒体新闻、文艺作品、娱乐节目中出现一个新词语后,这个新词语很快就会成为一个被模仿的模板,在不断仿制中由一个自由组合逐渐变为一个固化模块。仿拟时会根据实际情况替换模块的部分组件而保留原格式不变。一个普通的词语会迅速出现在各种传播媒介中从而变成一个强势模因。网络成了仿造这种格式生成的流行用语的强力推手。如2009年的年度热词“被X”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打开百度一搜,“被就业、被中产、被死亡、被潜规则、被增收、被慈善”等被字结构大量出现在各种媒体中。这个模块中的X一般是双字格,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替换为三字、四字格式等。正常情况下不能变成被字结构的词因这个模块的强势被嵌入了模块中,结果是2009年媒体中的各种“被X”之声不绝于耳,从而成为一道独特的年度语言景观。仿拟这个模块而出现的各种新词语,反映了网民在现实世界中难觅幸福的踪影,只有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去诉说自己的伤痛,并寻求精神安慰或情感认同的这样一种社会现象。上面所举的这些例子的出现或流行都是利用一个现有的模因而大量仿制的结果。这种仿造虽与原词有差异,但人们却乐于用现有的模式去活学活用。“模因具有变异性,但离不开保留性。尽管其形式或内容会不断变化,但始终保持着原始模因的定型或精髓,继承着原始模因的基本特征和性质。人们凭借对原来模因的认识和感受,在头脑中经过类推、联想,很快辨认出新模因的形式,或者轻松地破译出新模因所表达的含义。”[3]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类网络新词语才会大量出现并流行开来。
4.直接移用式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传播平台,一个简单的常用词很可能在网上被大量引用而走红并进入其他媒体。这些被引用的词常常原封不动地进入引用者的话语中,然而也会被赋予新的意义。如“打酱油”本是一个日常生活用语,在网络用语中指的是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相当于“路过”的意思。各种场合中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都是“打酱油”的表现。又如“神马都是浮云”这个带有谐音色彩的网络热词一度被网友热捧并大量引用。“我爸是李刚、hold住、五道杠、反正我是信了、郭美美、小悦悦、亲、穿越”等这些长短不一、词性或功能不同的词、短语或句子无一不是某个社会热点事件的反映。这些词语或语句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我们身边的社会现实。网民用不着费力去仿造,也用不着花心思去填空,只要遇到相似的事情,直接从网上把某个成分移用到自己的话语中就行,简单方便,也不用考虑知识产权问题。
5.颠覆传统意义的新词
复合式构词法是汉语的主要构词方式,一批网络新词按传统方式构词,但语义却不是构词语素的简单加合,而是翻出了新意,不能按照字面意义理解,否则就会出错。下面略举几例:
“闷骚”。这个词跟苦闷和风骚一点都不搭边。“骚”是英文单词“show“(表演)的音译谐音。在组合成“闷骚”后,“骚”就要作“作秀”的意思去理解了。现在这个词一般是指外表冷静、沉默而实际富有思想和内涵的人。这类人群不轻易表达和外露个人喜怒哀乐和情感变化,但是在特定的场合或环境中,往往会一改常态而表现得特别活跃。这种表现有一定show的成分,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个人真实的内心活动。
“纠结”。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纠结”一词解释为“相互缠绕”,作动词使用。从字形上看,纠结是一个极具画面感的词汇,它给人们带来的印象是一团团物体相交纠缠、枝杈重叠的模样。“纠”与“结”有相同的偏旁部首,“纠”字意为缠绕,“结”字代表着一种凝聚的趋势,当“纠”遇到“结”,既缠绕又聚集,便陷入困惑或混乱状态。可形容人的复杂处境或内心思绪的纷乱状态,这个义项应是通过隐喻转化而来。
“秒杀”。秒杀就是以压倒性优势一招致命,在极短时间(比如一秒钟)内解决对手,或者称瞬秒(瞬间秒杀)。这个词出自英文SecKill,是一个网络游戏用语,形容一瞬间杀死一个游戏角色之快。后来这个网络游戏用语被网购所用,“秒杀”,就是网络卖家发布一些超低价格的商品,所有买家在同一时间网上抢购的一种销售方式,再后来篮球运动中的压哨球也被称为“秒杀”,由于它有使用泛化的趋势,因此入选了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
这些按汉语常规构词方式造出的新词既符合汉语构词规则又具新意,短小精悍又言简意赅,在媒体走红并被《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应在情理之中。
网络流行语的句法功能
这些传媒采用的网络新词前四类基本上与体词、谓词相当,多在句中作主语、谓语、宾语。如“楼倒倒”一词在《南屏“楼倒倒”审判结果公布 出资人获刑一年二个月》这个新闻标题中作主语,在《武汉又现“楼倒倒” 原因系水泥标号不够》等新闻标题中作宾语。“打酱油、纠结、秒杀”等一般在句子中作谓词用。如“去年我也被中产了”,“有价无市开发商有点hold不住了”,等等。第五类新词一般作谓词用,在句中多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网络新词走红的原因
第一,利用人们熟悉的构词方式仿造新词。这些进入各类媒体的新词语的构词方式一般是三字格、ABB类重叠式、直接移用、旧词新用等,这些都是汉语新造、使用词语的重要手段。在传统造词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反映了网民求新、求异、求变的心理。同时利用谐音、双关、隐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新造词语容易产生联想。这些出于传统又超越传统的新词新语反映了网民俏皮、调侃的口吻,同时又充满了草根阶层的机智和幽默,读后让人忍俊不禁,模仿着说起来也朗朗上口。平民化、大众化、生活化是这类词语的总体特点。另外,这些词语多在口语中运用,格式灵活,用起来自然、简明、生动、有趣,可广泛运用于新闻等语体中,适宜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这些新词游走在传统和新潮之间,用的是大家熟悉的汉字,不用怪异的符号,明白易懂,不极端也不保守,所以能迅速走红并赢得很多的受众。
第二,这些新词新语一般起源于社会热点事件,这些热点事件很受读者关注,如果有一个短小精悍的新词新语能准确地反映这类热点事件的基本特征或事件概貌,表达公众对这一热点事件的共同认知或价值取向的话,它就会立刻走红网络并快速向其他媒体渗透。这些新词新语代表了受众的心声,代表了草根社会的道德标准,是网民一种另类的宣泄方式。而虚拟的网络空间隐蔽了个人的真实面貌,在表达时可以无拘无束尽情地宣泄自己的种种情感,特别是可以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平现象加以尽情鞭挞,这种诉求方式在现实中是无法或难以实现的。一些不是很偏激,不温不火、言简意赅的网络流行用语在受到草根阶层欢迎的同时,也较容易被主流媒体接纳,“给力”的蹿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参考文献:
[1]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高兵,缑新华.现代汉语ABB式重叠构词的认知隐喻基础[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3]刘楚群,龚韶.词语族的构造例句及规范问题分析——基于“X族”“X奴”的对比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0(5).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
编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