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众多年轻父母成为社会进步与城市建设的中流砥柱,繁忙的工作使之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因此产生了大批“城市留守儿童”,相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城市的留守儿童面临着更多教育问题。
【关键词】城市留守儿童;常见;教育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众多年轻的父母成为单位乃至整个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应酬与人际交往当中,因此,社会中悄然出现了一大批“城市留守儿童”。这部分孩子与真正的“留守儿童”相比,他们生活富裕,家庭状况良好,他们的父母虽然就在身边,但是因为工作太忙或是交际太多,与孩子见面的机会不多,即便学校召开家长会,也是极少能看到他们父母的身影。
形成城市留守儿童的因素比较多元化,例如父母异地打工、父母进修学习、父母挂职下乡、父母异地开公司或被派往异地工作、父母离异、父母工作繁忙;还有一种就是父母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在异地购房,把孩子户口迁入异地,这些孩子往往被寄养在亲戚或学校、教师家里,也是一种新的“城市留守儿童”。由于成因的不同,城市留守儿童产生的教育问题也各不相同。但最常见的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家庭亲情缺失导致心理缺陷明显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也就相对的减少。孩子长期不能和他们的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在身边的亲自的照顾和关爱,从而影响了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信任和依恋,使得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越来越淡薄。例如:现在许多家长为了方便,中午把孩子送到学校就近的小饭桌,有的甚至晚上也托管在小饭桌或者老师家中。由于父母不能照顾孩子,沟通较少,就想办法在金钱上满足孩子,渐渐的,孩子有了什么想法也只会埋在心里,不再与父母沟通。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越来越淡漠,相互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不少儿童因为长期不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即使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也不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感情上的支持。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错误得不到父母当面开导,随着时间的慢慢累积,天长日久就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儿童心理问题。
亲子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种教育资源。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与子女进行互动的父母,更易成为孩子倾诉心声的对象。作为父母在询问孩子的学习状况时,不应只侧重于分数,更多的应关心孩子的起居生活、在学校与同学间的交往情况等等,让他们充分感受亲情的温暖。经常不能陪伴孩子的父母可以选择打电话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多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随时随地掌握孩子成长的动向,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加以解决。
二、隔代教育错位导致价值观念扭曲
城市留守儿童另一个比较突出的教育问题就是隔代教育错位导致的价值观的扭曲。
特殊的国情(独生子女)、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等,都使得祖辈对于隔代的儿孙,采取一些不科学不符合现代家庭教育思想的手段。也许对待自己的子女会严格要求,奖惩有度,但是对孙辈则会过于溺爱。这是由于我们的祖辈生活的年代子女众多、年轻的时候因为工作繁忙,根本无暇抽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子女,退休后没有了繁杂的工作压力,拥有了更多闲暇的时光,因此,他们把年轻时未能倾注的亲子之爱一股脑的倾注于孙辈的身上,而这些孙辈们多为独生子女,又远离父母。所以,在这种家庭中祖辈对孙辈们百般依从、过分溺爱,使孙辈们从小就养成了娇生惯养,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不良品行习惯。
其次,祖辈们和孙辈之间在日常的家庭活动中缺乏有效的情感沟通,使孩子觉得心事无处倾诉。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及所受教育的差异,孙辈与祖辈很少有能谈到一起的话题。孩子们常常会觉得跟祖辈谈自己学习中或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他们听不懂,也得不到共鸣。因此,“代沟”意识使他们把这种需要交流对象的选择为自己的同伴。再加上当今孩子的早熟以及少数传媒的负面引导,部分稍大一点的孩子把异性同学选择为倾诉的对象,甚至发展为“早恋”。这种不正常的情感交流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三、监护管理疏漏导致行为习惯不良
在城市留守儿童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属于非亲属托管。家长为了方便孩子中午吃饭和晚上辅导作业,孩子要么被托管在小饭桌,要么被托管到学校老师的家中。托管人不是孩子的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存在顾虑,特别是在孩子做错事时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去教育他们,因为孩子不是自己的,教育过于严厉恐怕孩子不接受的同时跟父母反应有偏差,造成孩子父母的不满。又因为孩子的父母回家之后更多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和身体,所以,他们往往只关注孩子的安全及学习成绩怎样,却忽略了其他方面,尤其是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例如本来作为家中成员应当承担的一些必要的家务,肯定不会让被托管的孩子去做;再比如良好的生活、学校习惯都会被疏忽。由于监管人员的顾虑和疏漏,孩子的自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学习生活中的自觉性及必要的家庭责任意识都会比其他孩子差,导致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
总之,城市留守儿童作为新兴的一个社会群体,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其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下最主要的任务,想要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仅仅靠学校单方面是不够的。家、校、社会应该携起手来,共同构筑起以学校为中心的、关爱“城市留守儿童”的大环境,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创设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帮助城市留守儿童树立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在祖国的蓝天下!
参考文献:
[1]谭中长等著.留守儿童教育模式与经验[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10)
[2]范明刚.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及对策[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9)
[3]邢红林.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教育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4)
[4]王东宇.小学“留守孩”个性特征及教育对策初探[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
作者简介:
郭剑 ,女 ,2001年6月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音乐舞蹈系音乐专业.就职于兰州市城关区南河小学,现任南河小学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兰州市骨干教师,兰州市音乐学科带头人。撰写的多篇论文、教案曾获国家、省、市、区各级奖项,并有多篇论文发表、收录于国家级、省级刊物。由于学校工作需要近年来主要致力于研究“流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