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燕萍
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也有人说教师从事的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更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这些美誉中我深深地领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颗火热的爱心,这颗爱心会生发无穷的魔力,将浓浓的师爱涌向学困生,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着阳光和雨露,让一棵棵稚弱的幼苗也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情感,以情感人把学困生吸引到教师周围。
学生学不好数学,不能直接责怪学生,教师首先要自己找原因,教师的责任就是从不懂到教懂,从不会到教会。学生回答不好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首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没有疏漏,教师发现学生作业中存在普遍性的错误,不要急于讲评,可以利用作业批改激励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己去改正,然后再给学生评分。要让学生认识到,作业做得差的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同样可以做好。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
在我四年前接的班级中有一个男生长得高高的,白白净净,从外表看很招人喜欢,可平时沉默寡言,很少发表自己的意见,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成绩差,而且惰性十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与家长沟通,了解到孩子生下来体质就弱,父母亲由于工作忙,主要是奶奶带,学习上也是奶奶教得多,在数学作业中一遇到稍微难一点的题就不愿动脑,直接问奶奶。奶奶便耐心地教他,可教了多遍就是不开窍,时间一晃就到了晚上11点多钟,怕耽误睡眠,没办法只好报答案了,时间一长,奶奶也没耐心了,“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做,真是太笨了。”“朽木不可雕也。”“你真是一颗榆木脑袋。”……对于这样的评价,孩子最终丧失信心,破罐子破摔,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尽了办法。平时上课我拿比较简单的问题提问他,可他总是低下头用极小的声音回答,旁边的同学都听不到。我便走到他身边低下头专心听他回答,发现他答对了,我很高兴微笑地对他说:“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相信你能大声说给全班听。”于是他把声音提高了。他的话音刚落,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看见他露出了笑脸。下课后找他谈心,表扬他的优点,指出其不足,发动组长轮流利用下课时间给他辅导。我每天下午放学后把他留下来,给他补脱节的知识,通过几年不厌其烦的有意识的开导,使他克服了自卑心理,丢掉了心理的包袱,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毕业统考时数学得了78分。
我们说话是很容易的事情,张口就出,因此千万别吝啬你的这几句话:“你比上次强多了”“你很棒”“真是个懂事的孩子”“真有礼貌”“这真是个好办法”“你都快超过×××了”“真不错,如果能再努力点就会更好的”……诸如此类的话还有很多,我们应该“慷慨”一些,与其天天板着脸让孩子很紧张,不如换一种方法,老师的一个温馨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牵一牵他们的小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我现在教一年级,班上有个学生,他天天上课捣乱,趁我不备还做出怪动作,经常惹得其他同学哈哈大笑,影响课堂纪律。我刚开始总是很生气地说:“你能不能表现好点?”而他却表现出很害怕的样子看着我,用很小的声音说:“能,我下次不敢了。”我接着批评:“你越来越不像话了,在班里连一颗‘星都没得到,还好意思这样?我真替你感到脸红……”我估计他根本没用心听我说话,因为类似这样的对话已经有好多次了,估计他也听腻了。于是我改变了教育方法。比如,在做作业时,别的同学都在认真地做题,我班的“捣蛋鬼”又想干别的事,我看见后,大声地说:“大家都要像×××同学那样,认真计算。”接着我又小声对他说:“你今天表现得真好,做得很认真。”我这一番话,使他很快地打消了想做小动作的念头。这种方法经过我灵活地运用多次后,在几次单元检测中,这位“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上课纪律也比以前有明显的改善。这次数学期中考试得了满分。是呀,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困生的学习虽不好,但这并不能代表他们其他方面都不行,由于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他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老师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发挥特长,把自己其他方面的长处、优点都表现出来,以便达到培养他们学习兴趣的目的。相信只要我们用爱去点亮他们的心灵,就能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