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古典文学名著教学的适度拓展

2012-04-29 00:44:03唐远胜
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石猴古典名著名著

唐远胜

“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小学语文教材试图抛砖引玉,将中国古典名著巧妙地特别编排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中,以单元推进辅之以补充的形式单独设立了名著欣赏单元(第五组),其中的四篇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分别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另外,在其他单元中也穿插了《晏子使楚》(《晏子春秋》节选)、《“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红楼梦》节选)、《临死前的严监生》(《儒林外史》节选)、《杨氏之子》(《世说新语》节选)、《孔明智退司马懿》等名篇名段,进一步凸显了古典文学名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纵观当今的小学中国古典名著教学现状,不乏出现两种倾向:第一,孤立课文,就事论事,使文本脱离了原著;机械、游离、狭隘的肢解,常常会令学生一脸的茫然;第二,从课文的改写,到原著回读;从人物的个性探究,到文本的内涵挖掘,整个下来,导致了文本的无度拓展。

名著阅读可使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以便学生在生命与语文学习的起点就占据精神和生命的制高点,为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那么,如何引领学生触摸名著,感受名著的脉动,去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浸染呢?

一、感悟语言,拓展质朴灵动的语言表达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习得语言,在语言发展的基础上提升人文修养,使语言与精神得到和谐共振。古典名著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深刻。人文精神的感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脱离语言学习的人文感悟是空洞的、贴标签式的感悟,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化”。

1.研读语言

教学实践中,古典名著人文精神的开掘必须通过语言的学习来落实,人文精神的感悟必须以语言的发展为依托,让学生在语言能力提高的同时,人文修养也得到真正的提升。

2.揣摩心理

我们一再要求学生写作文时讲究修辞格式,多用辞藻,准确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但我们来看看《草船借箭》的第二自然段是否用了华丽的词藻?没有。这两个自然段的语言十分质朴,提示语没有用到一个描述性的词语,却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作品的语言魅力,作者不加任何的修饰,却将人物的特点写得栩栩如生。

3.内化语言

我们不需花很多力气就可以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也十分有趣。可以通过课本剧的表演,让名著人物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借此提升文本的价值取向。

古典名著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深刻。教学实践中,古典名著人文精神的开掘必须通过语言的学习来落实,人文精神的感悟必须以语言的发展为依托,让学生在语言能力提高的同时,人文修养也得到真正的提升。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准确地捕捉典型的语言形式,引导学生去关注、去学习语言的表达方法。

二、走近人物,拓展有血有肉的人物个性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出场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也颇受读者所关注。要深刻体会到名著的魅力,阅读时就必须做个有心人,让学生感悟名著的形象美。

1.呈现形象

节选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作者对王熙凤的个性刻画匠心独运,作者通过装束和语言的描写,勾勒出了一个活脱脱的人物。

王熙凤的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突出了王熙凤先声夺人的镇场技巧。紧接着,作者把镜头对准了王熙凤的穿戴与容貌,表现了王熙凤不同于众人的打扮(从打扮上又让人很明显也感觉到此人在性格上是比较张扬而要强的),又通过“三角眼”和“吊梢眉”暗示了她性格中的霸道、狡诈、阴毒。然后的一系列语言描写:“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的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这几句话尽显王熙凤的吹捧之能事,为的当然是讨“老祖宗”的欢心,所以当贾母嫌她勾起自己的伤心之情时,王熙凤又见风使舵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此话既满含虚情假意,又极力去巴结老祖宗。“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这些话一方面表现出对黛玉等人所谓的关心,也是为了炫耀自己在这个大家庭中的管家地位,很符合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在这里,作者把王熙凤张扬泼辣、讲派头以及她的个性刻画得淋漓尽致。

2.拓展性格

学生通过以上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致认为“凤辣子”王熙凤是个美中含威、八面玲珑、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其实王熙凤这个人物,有人研究了一辈子,最后他总结了一句话,即“恨辣子,骂辣子,不见辣子想辣子”,说明“凤辣子”这个人物不是简单地用“好人”和“坏人”所能概括的。由于节选的文本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学生往往很难全面认识人物的个性特点。为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文本呈现出的人物形象的同时,要进行文本拓展,弥补节选存在的不足,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人物形象。要想更全面地了解王熙凤这一人物,光靠这篇课文可不够。此时此刻,我推荐出示《红楼梦》第十四回:

话说这年仅二十岁的熙凤被请到宁国府中去主持秦可卿的丧礼,这一去,她便发现了这府中存在的不少弊端,人口混杂,分工不明,滥用钱财,遇事推脱,不服管束,于是,她便对来升媳妇说了这样一段话:

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子,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治。

这几天以后,宁国府上下家眷见到她都是服服帖帖的了。

学生从以上片段中,又看到了王熙凤的另外一面:个性鲜明,责任心强,敢说敢做,精明强干,有自已的主见,懂得家务管理上要先发制人。在这样的拓展阅读中,王熙凤这一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了。学生对文本人物的认识更加全面了,就更能体会到古典名著塑造人物的高超技巧。认识人物形象,多角度地大胆比较阅读,可以使我们的学生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获得“顿悟”的乐趣,感受到经典的无穷魅力。

三、品读情节,拓展生动脱俗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细节是文学作品的细胞,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形象。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文本内容、故事情节、形象感悟、语言表达上,对于细节经常会不经意地一带而过。其实,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却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应引导学生去感受经典的细节美。

四、激发想象,拓展丰厚的人文内涵

古典文学作品语言简洁凝练,具有很大的思维想象空间。教学过程中,只有抓住文本的语言,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才能挖掘丰厚的人文内涵,使文本的价值引向深入。我在教学《猴王出世》时正是通过聚焦语言,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了解石猴出世并成为美猴王的经过,解读石猴形象的。

A.出示句子: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B.展开焦点讨论

①读,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②再读,提问:你发现这句话有哪些特点?比较两种表达方式。(课文更具想象的空间)

③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子旁边,指名板演。

然后引导学生明白“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是表现石猴勇敢地担当起了探险的责任;从“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眼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座铁板桥”领悟这一段通过石猴瞑、蹲、纵、跳等一系列的动作写出了石猴敏捷的身手,表现了他过人的本领;从“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着,就拜他威望。我如今进进出出,寻了这一个洞天与诸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感受石猴的聪慧、机敏。他不仅有过人的勇气与本领,还很有心计,天生就是做首领的材料。至此,一个天设地造的神猴就走完了从石猴到猴王的过程。

通过抓重点语句感受石猴的丰富形象的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符合略读文章的特点,即教略学不略。

五、跳出文本,拓展多姿多彩的课外大餐

从古典名著中节选或者改编的文本尽管能够独立成篇,但是对于整部名著来说又是不完整的。如课文《将相和》改写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几个独立而完整的小故事,这些故事与《史记》中的其他章节没有多大的联系。又如,课文《猴王出世》和《景阳冈》虽然都节选自两部长篇小说,但故事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如果只停留在单篇短章的阅读而不关注整本书的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会很强,也不全面,不能算真正学会了阅读。

因此,教师要通过这些课文的教学,引出对古典名著的介绍,使学生知道所学的课文分别出自哪部名著,这些名著大致讲了什么内容?作者是谁?有哪些大家很熟悉的故事出自这些名著?这些名著的地位和价值如何等等。学习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名著教学要求教师有整体观、全局观,但是,因为部分教师自身对名著的阅读积累较少,视野狭隘,或是缺乏整体把握能力,在教学中只关注了名著片段本身,很少去考虑片段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样的人文感悟就如管中窥豹,往往是局部的、片面的。如五年级下册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这一单元中,编者采用了“以课文带名著”的方式,文本中的名著片段只是引子,目的是希望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名著,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打开古典名著阅读之窗。根据这样的思考,我设计了如下《草船借箭》教学片段:

1.立足文本,落实语言,发展思维。诸葛亮知天、知地、识人心,用草船借得十万多支箭,的确称得上“神机妙算”,但他这招是险招,同学们默读课文再想想:诸葛亮用这招存在失败的可能吗?

2.巧设疑问,激发兴趣,主动探究。诸葛亮答应风险那么大的事,是因为他没看清周瑜的阴谋吗?是为了显示自己能力?是为了气气周瑜吗?答案不在课文中,只有联系名著中的其他内容,你才能对诸葛亮对周瑜有更深刻的理解。

3.自主交流,提升认识,大量阅读。

通过文本与名著相关内容的结合阅读,不但全面把握了人文内涵,还将学生的阅读从课本引向丰厚的全书,激发了阅读兴趣,打开了古典名著阅读之窗,真正实现了“课文带名著”的目的,实现了大量阅读。崔峦老师说过,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需要一定的质,也需要一定的量,没有足够的量变,就不会有质的飞跃。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高,才能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

总之,古典名著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一直在思考,其语言精妙、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小学阶段能否以传承为宗旨,提前引入古典名著,然后减少那些一目了然的现代文,逐年增加古典名著的量。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与中学的文言文自然地衔接,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

猜你喜欢
石猴古典名著名著
初中语文古典名著教学探讨
教师博览(2020年5期)2020-12-18 19:22:18
关于研读古典名著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指导运用研究
散文百家(2020年4期)2020-11-19 13:02:01
《猴王出世》缩写
三位一体话猴王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阅读古典名著在中心校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速读·下旬(2017年7期)2017-08-03 08:14:11
论阅读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惟妙惟肖的方城石猴
时代报告(2016年8期)2016-05-14 02: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