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出来的课堂,愉悦了谁

2012-04-29 14:54井秀娟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年6期
关键词:作秀公开课课堂

井秀娟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也逐步实现了融合,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在新课改中尚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些教师对新理念缺乏深刻的理解,一味地“跟风”,盲目地“随波逐流”, “多媒体秀”“活动秀”“公开课秀”“教案秀”…… 不断出现在课堂上,课堂成了“作秀场”。

【关键词】课堂;公开课;作秀

“秀”字一词的词源就是英文Show,用标准的中文原意对应,有展示、陈列、炫耀、卖弄、辩护、演出、证明等意思。Show在英文中是一个中性词,这个词如果用在表演的舞台上,如“脱口秀”、“表演秀”之类的,应当具有褒奖之意,如果用在我们的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效果。

时下,各种“秀”悄然兴起,就连我们最清静的课堂都不甘示弱。各类培训的风靡,也就助长了课堂秀迅速茁壮的成长。校内公开课,校外的培训课,某知名学校的观摩学习课,各地市每年举行的赛教课等等,名目繁多,让人眼花缭乱,顾暇不及,穿梭于这各种课堂之间,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几乎每节课都完美得让人惊叹,精彩得让人钦佩。但同时我也有了自己的另一种感受。

一、真实性

说到公开课的真实,不能回避的是公开课与常规课的区别。由于公开课的特殊性,它比常规课更要求完美是必然的。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失去了个性。对相当多的公开课承担者来说,备课是教研组的集体行为,大家提意见,人人当参谋,本来也是一件好事,为了“完美”,公婆的话都不得不听一点。但这样一来,公开课实际上已不是某一教师自己上的了,而是体现了“集体智慧的结晶”,任课者个人的风格已几乎不存在了。相反,一些真正有个性的公开课,往往在赛课中榜上无名。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变成了表演。可以这样说,几乎所有稍微有点档次的赛课,在正式比赛前教师都要试讲一遍甚至几遍。讲到自己都毫无激情了,讲到学生都依葫芦画瓢会讲了。

讲课者在试讲之后,由教研组帮着反复“锤炼”。有的还会在试讲时录相,然后对着录相“精心雕琢”。于是,在正式比赛时,只是把已经彩排过多遍的戏再表演一次而已。如果所上课文学生本身就是学过的,教师上课时又当成新课文来教,其表演的成分就更明显了。这样的课,还叫语文课吗?可我们在这样的“秀”课后,大家无不拍手称赞,点头颔首,表示认可和肯定。甚至让听着羡慕和自卑起来,自己怎么就上不了那样一节“完美”的课呢。这样的课,教者自然辛苦得很,备课繁琐不说,就试讲得讲好几遍,到正式讲课了很少从内心生发激情,讲课没了激情那算不算是一种熬煎呢?!

二、实效性

公开课为了达到预想的“完美”效果,就越来越讲究形式了。开头说什么话?中间安排个什么小技巧?“亮点”安排在什么地方?结尾设计个什么“高潮”?每个环节需要多少时间?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提前给学生下发答案让背诵,甚至连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提前安排好,但又要求全班同学都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些成绩优秀的佼佼者,那些学习一般的把手举起来其实只是个陪衬罢了……总之,公开课就是越热闹越好,越花哨越好,越“严谨”越好,越“精巧”越好!另外,老师在准备公开课的时候,很多时候考虑的是“时尚”,比如上面提倡使用电教手段,于是,可能就为使用录音机而设计一段朗读或为投影片设计一个环节;最近多媒体教学热门起来,于是很多公开课就生硬地把电脑搬进课堂,以显示“现代教学”。公开课为了能吸引人眼球,突出新颖,教师们把精力过多地花在怎么使公开课形式多样上,对教法及课本内容研究得不够透彻。课堂上引入手工、舞蹈、绘画、表演、辩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在紧凑的教学结构中,教师讲解文章、引领提升能力的部分就会相应缩减,教师讲得不透,学生自然是云雾里。那么以上那些形式也只能是金玉其外,华而不实了。

比如有位教师在讲《威尼斯商人》时,让同学们将精彩台词背了下来,并在课前精心排练,课上学生们表演得激情、四射,赢得了一片掌声,但表演占用了很多时间,同学们在欣赏之余对台词的内涵还是不能理解。同时授课要求结构完整,教师对文章内容及欣赏方法还没有讲透,下课时间就到了。这样的课堂,学生能学到多少呢?!课堂的实效性如何呢?!

三、引领性

公开课的目的一般是要倡导我们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引领我们走近进而走进教育教学的时尚。但这种“秀”出来的课堂,我们可曾看见教者的真实能力,我们可曾看见学生的真实水平,我们可曾看见教育中真实存在的问题?没,我们没看见。精雕细琢让我们只领略了她的美丽和动人,可华丽衣着下到底是怎样的实情,我们不曾了解。那么这样的课堂还有她的引领性吗?我们就算把公开课堂中的这种理念,这种教法学来,那在我们的平常教学中能顺利的操作吗,这样的课能推广吗?本人曾经就听过的一节课,用同样的手段,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教案原原本本上了一节实践课,问题百出,学生的理解,学生的回答几乎是五花八门,这个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引导,指点,讲解,而不是像公开课中那样,学生的理解都一步到位,且都没异议。也不像公开课中那样全班只要有一个同学能理解这个问题,我们老师对这个问题就不用再讲。这样的“秀”课,作为示范课,培训课,观摩课,最大限度是我们没学到什么,可这样的课,作为调研课,那可是伪真的,害处多多。

如果课堂很热闹很精彩,老师听得也是感觉非常好。但问题是,学生掌握方面就有了欠缺,学生的很多知识技能就留在了浮光掠影的浅层次上。我们以为学生也能掌握的知识点,有些时候只是我们自以为是的感觉或错觉,而并不是学生真正的收获。

“秀”出来的课,教师疲惫不堪,学生收效不大,课堂缺少真实性、实效性、引领性,那这样的课堂为什么还日渐兴盛了呢,这样“秀”出来的课堂到底愉悦了谁?不妨再追问一句,课堂的效率和美丽,是我们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美丽还是虚幻的泡沫呢?当然,这又需要回到评价手段的争论上来。在当今以考试定学生终身的前提下,是不是所有的课堂美丽都是带着镣铐的舞蹈呢?

猜你喜欢
作秀公开课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作秀过敏症
作秀过敏症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难的是一辈子“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