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在对闽南地区(漳州、厦门、泉州、金门、台湾)民居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明清时期闽南民居建筑中折射出的闽南民居文化。吉凶观念、儒家文化、家族观念在闽南民居装饰艺术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反映出了闽南先人对美好生活直白而朴素的强烈追求,具有典型的民居特色。
关键词:闽南民居;装饰艺术;儒家伦理;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2)06-0000-00
民居乃人类依靠最深依赖性最重的作息空间。人生在世,家居生活恐占大半;古代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家几乎就是生命的全部。宅第除了作为提供生活起居之所,而且,举凡象征生命意义的大事,无不在此完成,。儒家更将家庭与政治挂钩,强调”齐家“是从政的起点,由此可知,住宅绝非仅仅是遮风避雨的场所而已,而且具有极其严肃的文化意义。《黄帝工经》中说:“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宅第之于人既然如此重要,故用心选择或营造以求其美好乃属必然,而趋利避害、趋吉避凶则是最基本要求。因住宅是人们的根本,人们以住宅为家。如果住宅安定,那么家族则世代昌盛,如果不安定,那么家族则走向衰弱。“宅者人之本,人以宅为家。若安,则家代昌;若不安,则门族衰微”。
闽南传统民居采用闽南当地的石灰、泥土、木、石、砖、瓦等建筑材料,并搭配闽南当地的石雕、木雕、砖雕、泥塑、交趾陶、剪黏等装饰艺术而自成一体的建筑,其装饰艺术处处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对福、禄、荣、寿的期待。闽南民居以传统的装饰艺术为手段,以追求美好理想美好为目标,透过以图文呈现为方式,将人们内心的期盼表露在美好愿景诉诸屋宇宅舍之中。
1 、吉凶观念在闽南民居建筑文化中的体再现
吉凶观念起源久远,来源于远古祭祀,后引申为“好坏”、“利害”、“善恶”。《说文》:有“”吉,善也”;“凶,恶也”之说。宅第的营建,既耗时旷日又所费不匪菲,自古以来就有破土奠基之礼,用以象征拜年基业的奠立。因此,民居装饰艺术也包含了对消极和积极两种因素的处理。前者,的目的在于去除一切有害生命之物,“厌胜物”的设置在于便是去凶镇宅。后者主要则以招降纳福为主要目的。民居,“吉祥图案”的作用在于便是为了表达内心的一种幸福、快乐、圆满的美好感觉。但人生往往变化无常,生命如白驹过隙,现实生活又常充满挫折和失意,于是,追求美好“吉祥”、吉祥便成为一般民众的期望。在大量的闽南民居中,出现了大量以植物、神灵瑞兽及其组合性的吉祥图案。
1.1植物吉祥寓意
自古以来,花卉即都被视为美好的象征以及君子风范的代表。在传统民宅的装饰中,花卉题材的使用除了反映人们对幸福、完美生活的企望,也传达了对高尚道德情操的自我期许[1]。闽南传统民宅中,花卉作为常见的吉祥装饰题材,无论在入口门堵、水车堵、,还是大厝身,无论是用石雕、木雕还是砖雕,都可以看到花卉它的踪迹(表1),。如以象征五谷丰登的“麻、黍、稷、麦、菽”等五谷图样期许农业丰收和家庭富足的美好愿望,闽南地区也常以佛手表寓能握住财富,桃寓寿桃、长寿之意,榴开百子、石榴多子等吉祥寓意,期盼福寿、子孙多多,富足美满。又如以“牡丹+花瓶+案几”组合寓意富贵平安 (见图1) 。
1.2 神灵瑞兽吉祥
神灵瑞兽主要来自人们幻想的神化传说,由于其所具备的特殊能力,自古以来便常与宗教、及政治领域相结合而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涵义。在宗教上,神灵瑞兽则经常作为神明的坐骑或身旁伴随的动物;在政治上,神灵瑞兽常为用于帝王或王族的政治图腾。在民居建筑装饰上,神灵瑞兽图样也被广泛使用,除作为扮演着守护建筑物、传播吉祥福运的角色外,也成为了也作为彰显屋主社会地位的象征。
在闽南传统民宅中,以凤、鹤、鹿、喜鹊等出现频率最高,龙、麒麟则因规制等原因使用较少。神灵瑞兽常配以与植物组合形式出现,如喜鹊与梅花搭配,取其“喜”之谐音,寓意“喜上眉梢”(图2)。白鹭常与莲花搭配,取其“路”之谐音,寓意“一路连科”(图3)之意。
1.3组合吉祥图案
闽南民居装饰中,在题材的选用上,常选用运用符合传达相同概念或组合成完整涵义的题材进行表达。使用内涵相同的装饰题材,组合成一组系列或巧妙组合成一个题材,以表达完整的寓意。例如,表现传达“明君聘贤臣”内涵的“四聘”( 尧聘舜、汤聘伊尹、文王聘太公、刘备三顾茅庐)的组合、表达君子志节的“四君子”)便,可组成是完整意涵。又如,以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时序的花卉与瓜果图样,组成四季时序,寓意“四季平安”;以琴、棋、书、画共同组合成“四绝”,彰显文雅气质;以“旗、球、戟、磬的组合,取谐音寓意“祈求吉庆”(图4)。
1.4 安置镇宅厌胜物
厌胜物又称辟邪物,乃民间安置用以辟除邪恶、制止凶煞之物。闽南传统民居的厌胜文化极为丰富,以民居聚落为整体设置的厌胜物设置,常在门楣、屋顶、山墙等部位都有设置。
1.4.1 环卫型聚落厌胜物
闽南民居认为无形空间充斥各种神祉鬼魅,它们可能是人畜不安的制造者。为了避免灾祸发生,需要设法加以克制抑制,闽南传统聚落常见的措施是设置“五营”,民间称为“安五营”,其意乃欲以“五营”兵将来镇压邪魔。按“东、南、西、北、中”五营,中营一般设置在村落寺庙前,其余四营一般设施在村落四方入口[2]。
1.4.2 制冲性厌胜物
房屋或者是聚落面对路口、桥头、港口等交通要道,民间认为通衢要道人车往来频繁,影响聚落和民宅的安宁,破坏了人与自然和谐,此现象谓之“犯冲”,需要设法破解。常见做法就是安置“石敢当”或竖立“石雕符号”,金门地区也设置施风狮爷于路口或者是在面对要道的墙壁设置镶壁风狮爷 (见图5、6)。
2、 儒家传统文化在闽南民居建筑中的广泛应用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利用装饰图样宣扬传统社会提倡的忠、孝、节、义等儒家文化。闽南人家向来重视家庭教育,认为家庭教育为一生之启蒙点,其对于人格的养成形成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在传统社会的乃教育事业不繁荣,信息传播不发达的社会。“家教”常是个人所受教育的全部。人格教育除了身教、言教外,环境在其中对其形成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地位。民宅装饰中大量宣扬儒家的“忠、孝、节、义”等核心价值观,使居住环境充满了人文气息。人居其期间,日日受到熏陶,耳濡目染,自然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因此,闽南民居处处可见孝悌之理、仁爱之风。
2.1借用历史演义、戏曲小说宣扬儒家思想
分布于闽南的民间传说、戏曲小说、历史演义中的典型人物、典型情节所体现的道德观念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同。闽南的工匠营造民居时,常取材历史人物事迹、或从章回小说中截取精彩片段,配以通俗文字,即既有装饰美化和教化功能,又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其中以《三国演义》、《二十四孝》等在闽南民居装饰中最为常见,处处传播“忠孝廉洁”等儒家文化。竭尽心力、至诚无私谓之“忠”,矢志不改、坚忍不拔谓之“贞”。“忠贞”为高尚道德情操,忠贞之士为人所推崇,闽南民居中常以广为流传的忠贞人物事迹作为装饰题材。常见有苏武牧羊、岳母刺字、孔明献表等。孝顺为传统道德的重要的核心思想之一,所谓“百善孝为先”,“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孝是晚辈对长者的行为规范,心中存“孝”思,对待长辈定能恭敬顺从。闽南社会也采大家族制,数代同堂。人口众多,若无“孝顺”,家族人际关系复杂,恐连整个生活都难以易维系。“孝”在闽南民居中常以《警世通言》书中二十四孝为表现题材,用以彩绘、木雕等艺术形式表现。如“代父从军、为亲负米、大舜耕田、弃官寻母”等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谓之“廉洁”。 民居常以“廉洁”自律时时警示世人,需要不贪财货、立身清白,为人光明磊落。常见题材如“杨震却金”等。
2.2 借用文字的形式蕴涵丰富内涵
闽南民居中大量的砖雕、壁画均以有大量文字的形式加以表现。,主要包括文字楹联、文字砖雕,宣扬儒家“忠孝、礼义、克己、宽仁”的传统思想,教育子孙刻苦求学,发奋读书,达到“修身、齐家”的传统儒家理想思想。如南安蔡氏古民居的书法字刻中,随处可见主人蔡资深的治世家训:“谦让、兼爱、知恩图报等”。蔡浅厝大厅墙面上书写“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见图7左),告诫子孙,纵有金银万两,儿孙不和谐,家运定衰败。“忍”乃利刃穿心,为人生修养之难。“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凡事“小不忍则乱大谋”,古有明训,能忍人之所不忍,方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此外,“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去寸金还可以买,失去光阴何处寻”等书法作品(见图7右),字里行间见表达了主人,劝诫少年人,要珍惜时间,若虚度光阴,晚年必将后悔的苦心。砖雕中的“荔谱传家”(见图8),充分体现主人不忘先祖的情感。以蔡氏古民居为代表的闽南民居常见的书法刻字集中体现了儒家文化“忠孝仁勤”等内容,以儒家的道德观念指引“修身、正己”,以浓厚的氛围营造闽南淳朴的家风。
2.3 借用装饰图案反映深刻的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赋予动物、植物和山水自然景观以特殊的精神含义,从而形成了固定的图案类型[3]。如闽南民居常以凤凰搭牡丹组成丹凤朝阳。民间认为牡丹是花中之王,凤凰是百鸟之王。面朝高升的太阳,丹凤朝阳,以“二王图”代表文明太平、富贵吉祥。传说中凤凰出现则天下安宁、飞翔时众鸟随之,因凤凰不吃活虫,不踩生草,非梧桐不栖、非竹子不食,善于歌舞,是富贵高雅的象征,以此表达屋主对天下太平和谐、期盼祥瑞的愿望祈望。
3、 家族观念在闽南民居建筑文化中的广泛体现
清中期,闽南地区开发力度增大,社会繁荣、财富积累,经济实力大增;清在后期,部分先民出洋发展,经商致富返乡后,第一件事情都是营造自己的宅院,光前裕后、光耀门楣,出现了许多乡绅富豪庄重雄伟的大宅第应运而生。随着生活改善,提高社会地位的愿望也逐渐强烈。争取功名、热心公益、结交名流,屋主在自己宅院广交好友,鼓励子孙参加科考,均意在彰显扬名。追求荣耀、飞黄腾达,成为了闽南民居文化的重要表现特征,在装饰艺术上也得到广泛体现。
3.1 科举功名的追求
科举乃古代选才材取士之法,尽管科举弊端丛生,八股考试被认为是牵制思想、扼杀人才的罪魁祸首,然而,闽南农耕社会,读书人仍然前赴后继,乐此不疲。科举成为了通往荣华富贵的一条重要管道通道,随着社会稳定,生活经济的改善,为了提高身份地位,晋级社会上层,掀起出现了追求科举功名的热潮。传统观念也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朝金榜题名,幸福美满尽在咫尺。闽南地区学子争相赴考,期许能光宗耀祖、门庭有光。科举之路非常艰辛,有朝一日,若能登科及第,必能扬眉吐气,夸耀乡里。因此,闽南民居中常见做法以挂匾与竖旗最为常见。闽南民宅匾额一般为木制,种类非常多,如“贡元”“朝元”、“进士”等等(见图9)。
3.2“光宗耀祖”的家族观念造就了完美的闽南建筑装饰体系
在我国古代,人们总是将财力或张扬、或内敛地展示给世人,居所就是表达其财力和地位的载体。居所的豪华程度称为是财力的象征,这种不约而同的财力展示,主要源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观念。我国古代是宗法社会,人们光宗耀祖、树碑立传的思想根深蒂固,有成就的人往往将修建宅院、光大门楣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3]。屋脊是民居重要象征之一,常分马背、燕尾两种,前者常为平民百姓所使用,后者据说需要有官品之家者方能使用。闽南地区传统的官宅都使用“燕尾”翘脊,流畅线条微微扬起,既有美感,也象征荣耀。而一般民宅使用“马背”,但闽南地区普遍使用“燕尾”,原因可能是闽南地区地处偏远,相关法规比较不一定严格遵守,只要经济许可,屋脊亦作成做成“燕尾”以彰显奋斗成果 (见图10),期望借此达到提升社会地位的效用。
4 、结语
民居是人类的生活作息空间,它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而呈现不同文化风貌。早期闽南地区地处偏远,自然条件差,开发垦殖过程凶吉难卜、充满艰辛,令先民内心高度不安,期盼稳定、美满、幸福的生活。为了求得精神寄托,民间信仰相当普遍,此心理也反映在民宅的营建上。为求宅居平安、,相地看风水、安置厌胜物、装饰吉祥图案成为闽南民居文化之常见做法精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辛勤耕耘、生活逐渐好转,此时,为了彰显奋斗成就成果,光耀门楣,大豪宅开始出现,装饰内容多表达对平安幸福的期盼和宣扬儒家文化,透过历史人物、动植物装饰题材,宅第被装饰成人文气息浓厚之地,不断教化和鞭策子孙后代,勤奋上进,追求科举,期望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参考文献:
[1]林世超. 澎湖地方传统民宅装饰艺术.[M]. 澎湖:澎湖县政府文化局,1999.
[2]王建成. 金门的闽南式传统建筑与聚落举偶 [M]. 金门:金门县文化局,2005.,12.
[3]潘东梅. 从砖雕装饰看明清时期晋商民居文化[ J] . 中国园林.,2010,26(8):79-82.
作者简介:
蔡雄彬 (1985 - ),男,硕士,助理讲师,福建厦门人,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游憩行为学、休闲农业、闽南建筑
E-mail:fjxmc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