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琦
我在《广东园林》2009年三期曾介绍过雁山园,可惜当时提供的图片是未修葺之前所拍下的。这次主要是以修葺后的图片为主,以飨读者。
雁山园位于广西桂林桂阳公路中的雁山镇上,离桂林市22 km,阳朔县城30 km。雁山园始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原为清代桂林地方官吏唐岳的私人园林,名为“雁山别墅”,后来唐岳被朝廷征调,客死异乡,由于家道中落,园子逐渐荒废。至1911年,园林归清末两广总督岑春煊,岑是广西西林人(今隆林),别号西林,故将园子易名为“西林花园”,岑政坛失意后客居上海,1926年,岑氏将花园捐献给民国广西省政府作为市民公园,更名“雁山公园”。雁山园为晚清园林,其特色是将园内天然的岩洞溪河、浓荫郁葱的树木和古雅别致的建筑巧妙地融为一体,表现出桂林山水园林之山奇、水奇和洞奇的特征,是一座规模较大的极富地方风韵的近代私家园林。堪称岭南庭园中的“山庄”佳构和园林精品,有“岭南第一园”之誉。
雁山园占地面积15 hm?,南北长500多米,东西宽330多米,园地结构是真山真水景观,桂林地质属喀斯特溶岩,石山平地兀起,屹立奇秀,相思江从园里流过,窄时为溪,宽则为湖.两岸桂丛柏木荫盖,山清水碧,景致天然。因公园西面的山形犹如平沙落雁,恰像一只北来的鸿雁,至此忽然扭身引颈向东,停在相思河畔,故雁山镇和公园亦由此得名。
相思河由南向北流,穿越雁山园,河水来无影,去无踪,只有200来米一段在园中,当地民谣唱道:“一段仙河落园中,路绕围墙无处通,终年四季常流水,来无源头去无踪。”所以称它为“飞来河”。 河水源起方竹山脚,四周怪石丛生,水道绿荫夹岸,水中澄碧清冽,游鱼可数,至乳钟山西麓突然消失。在相思河中有一个鱼沉潭,相传初一、十五水流涌动而鱼跃回江中,因而雁山园享有“沉鱼落雁之地”的美誉。湖塘池岸或利用天然山石为岸,或保留自然土岸,地尽其利,各得其所,使全园水系相通,或广池巨浸,或小溪曲涧,聚分自然,曲折成章,既有对比,又富变化。
雁山园利用天然的山水洞石树木,结合功能需要,布置楼堂馆榭来组织园林空间,创造出舒适的生活环境。由于历史的乱世战火,又历经抗战、内战、文革等动荡年代,园内的古建筑大多已毁于兵灾、火灾等天灾人祸,大部荡然无存。民国至解放后,广西师专、广西大学、广西农学院、桂林农校等也曾在此办学,增建了许多教学楼房、宿舍、礼堂等建筑。孙中山1921年在桂林誓师北伐时也曾来过这里游玩,并在相思河上荡舟,留下了“孙中山系舟处纪念亭”旧址。1937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到此游玩也留下了“山明水秀”的题字。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蒋介石、朱德、周恩来、李四光、马君武、杨东莼等也曾到此游览、讲学和工作。雁山园是民国文化痕迹最重的地方之一,现经过修葺,恢复了大部分景区与景点,园中的建筑,相当一部分按民国旧样修复,其中大学广场、汇学堂礼堂等保持民国原样。
大门设在全园北端西面,以乳钟山作为屏障,正对着大门,既自然舒展宏伟瑰丽,又省人工,使整个园子隐而不露,起到了增加全园景色层次和深度的作用。大门为一重阁门楼,背山面广场,隔水面置一拱桥引人渡入,步移景异。至门前可透过园门窥见重阁石壁、桂花树丛,山石嶙峋,如同一幅天然山水国画。门额上书“雁山别墅”四字。湖畔建有一座别致的书斋式建筑——清香书屋,唐岳儿子曾在此居住过,俗称“公子楼”,也是国际著名华人企业家、文化名人靳羽西的出生地。隔湖相对建有凸出水面的轩榭,称为“小姐楼”,经修缮后面目一新,门额上“榕园”二字,为齐白石手书。
大门西北处的燕宁居建于1893年,由留美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1921年孙中山携夫人宋庆龄曾在此居住,其后几十年间,蒋介石、林森等人均在此居住过。其旁侧还有起文楼等。园中东北角的钟乳山南面有状元亭、马君武与岑春煊故居等。
碧云湖是全园的主要景区,过去有涵通楼、澄研阁、碧云湖舫、水榭、长廊、亭台等。涵通楼原是全园的主体建筑,为歇山二层楼阁,画栋雕梁,十分堂皇,楼前设有一戏台,登楼可览全园之胜,是唐岳藏书、宴客、聚友、玩乐之处,清人称之为“层楼巍耸,高甍华宇,气象距细……”。涵通楼通过长廊把东面湖中的碧云湖舫和西南面方竹山麓的澄研阁连接成一体,形成一组庞大的建筑群,建筑高低错落,位置得宜有序,南面又有高大的方竹山作为衬托,因而显得造型优美,成为全园的构图中心。现涵通楼正在修复中,据说按原样重修后将成为漓江画派文献馆。
碧云湖中设一形若舟船的水阁,谓之“碧云湖舫”,登临凭栏眺望可观赏湖光山色,亦可琴棋书画、游乐歌饮其间,也是全园的重点建筑之一。碧云湖又称“鸳鸯湖”,为园内最大水面,山石为岸,翠峰倒影,湖畔植柳,湖内种莲,红荷点点,画舟翩翩,碧波涟漪,游鱼穿梭,微风夹歌,风景如画。
园中方竹山上有一天然石洞,早期因桃树而得名,园主唐岳避逃世事所起名为桃源洞,有“世外桃源”之意。上个世纪30年代大学者胡适先生游阳朔返桂林途中曾来此一游,园主送了他几颗色艳如血、又红又大的红豆,勾起胡适的诗兴,写下了“相思江上相思岩,相思岩下相思豆,三年结子不嫌迟,一夜相思叫人瘦”的诗句,以后雁山园的红豆相思树一夜声名大嗓,享誉岭南。“桃源洞”改了一个令人回味无穷的名字“相思洞”,其洞口浅而窄,乍见无奇特之处。进得洞去,扶壁而下,绕一巨石,则豁然开朗,意境别辟,“高崖数十丈,容设数十筵。”从洞内往外望,有绿竹三两丛,桃花数百株,凉风飒然,清旷静谧。
方竹山系一狭长地带,主要由方竹山南坡、花神祠、相思洞、桃林、李林、八角西林亭等组成。花神祠在方竹山南面,内有十二花神像,游人到此可供拜鲜花,佑青春美丽。花神祠西边有一山边小径,称“不扫径”,园中深秋之际,落叶覆盖,境意深远,主人不忍扫落叶,故名不扫径。
相思岩旁边有一座红豆小馆,上个世纪40年代,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在此居住一年,并留有许多诗文,陈寅恪精通二十多国文字,研究隋唐历史最为著称,他是广西桂林人、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女婿。红豆小馆西面有一澄潭奇景,是离相思洞不远的一处小湖,面积约百余平方米,终年不竭。每当春夏、雨水旺盛之际,泉水从地下涌趵而出,轰然有声,翻滚的水纹呈花朵状。湖的一角又有游移不定的旋涡,将水从湖中带走,无论有多少的水灌入湖里,水终不会满溢岸上,始终保持水面平衡,世所罕见。潭中立有“西林纪念亭”,西林纪念亭东南处还有丹亭等一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