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凯
【摘要】 本文主要通过对合作学习分组与分工、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的引导与参与、自主探究的习惯、合作学习的评价五个方面进行思考与研究,对充分发挥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最近发展区;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时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已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欢,其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与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一些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和困惑,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 为提高其有效性,针对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经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实现共赢,谈谈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一、合理的分组与分工
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首先应对全班进行适当分组,在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 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 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每位成员要有具体分工,每个小组选出一名成绩较好、责任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其他成员也安排一个相应的角色,确保每名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
二、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
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较适合于开展合作学习:(1)教学规律性的知识时,这类知识的学习,需要从感性材料中抽象、概括出本质属性,对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 例如在“多边形内角和”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通过推导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进行交流、合作、讨论、质疑、反思、协商,最后归纳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2)操作实验、探索问题时,有些数学知识必须通过做实验来得到或加以验证,而有些实验并不是一个人就能顺利地完成的,而是需要小组成员的合作,这时小组合作学习就显得尤其重要.(3)遇到问题有多种结论时,组织小组争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许多问题的答案有不确定性、多解性,解决这类问题时,最好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这样更能培养他们的多向思维、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参与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是“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 在这里,教师要从学生的分析、目标的设置、任务的选择、策略的匹配、教学过程的展开与评估等环节入手,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情况进行观察,获取学生讨论的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究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那就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特方案,容易造成小组内优等生一言堂或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要使合作有效,就应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因为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合作的问题才能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和看法,合作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交流、比较.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习惯,让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为组内交流奠定基础.由于长期受“教知识”方式的影响,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教师要耐心扶助,除教给他们思考方法外,还可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五、及时合理地进行评价
平时,有不少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往往过于简单,重结果而轻过程. 在合作学习的集体反馈环节,往往只求问题的答案,不求解决的过程;只满足于预定问题的解决,不鼓励新问题的提出;只限于一个答案,不接纳问题的多解性;只夸小组的代言人,不表扬集体智慧的结晶;只要求集体回答,并未检验小组合作的效果. 教师往往只做结果评价,即对学生的反馈是否正确,离标准答案的距离还有多远做简单的对错点评,忽视了过程的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参与性、合作诚意、合作技巧等置之不理,视而不见. 这种评价是片面的、不科学的,降低了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功能.
评价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学”的状况作为评价客体,重视自评、互评和综合评定相结合. 自评时要注重学生原有的基础,把评价学生的着眼点放在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互评时,要求学生之间多找优点,目的是在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团结合作、互相勉励、共同提高的氛围;总评时,教师应在收集各种信息的基础上,把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表现出的闪光点放大,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以此激励他们向更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