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务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能发挥

2012-04-29 22:45:30陈勇
黑河教育 2012年6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辅导员心理健康

陈勇

[内容摘要]高校辅导员作为专职学生工作者,已成为高校广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务入手,主张当前条件下广大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充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行“普及性、预防性、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主体,以“针对性、应急性、排障性”的心理危机干预为补充的工作模式,明确角色定位和职能发挥。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角色定位;职能发挥

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参与者。笔者认为辅导员在心理健康工作事务中应实行以“普及性、预防性、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主体,以“针对性、应急性、排障性”的心理危机干预为补充的工作模式,对自身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能发挥加深理解,以提高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主动参与日常心理健康教育,用思政工作的政策、渠道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辅导员的工作性质赋予其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条件。辅导员是大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是主要的精神关怀实施者,在日常工作中更容易与学生培养情感,这使学生对辅导员具有比一般任课教师更高的信任感和权威性;辅导员拥有更多专门时间、空间接近和了解学生,更易于及时把握学生的各种思想和行为动态,有利于通过日常教育、管理和服务,有计划、有针对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理念

坚持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和育人目标上存在内在一致性,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坚定的政治信念的心理基础。辅导员要创新德育观念,形成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的四元德育格局,使德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和依托,发挥德育在培养人格品质和健康心理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以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和完善德育的内容和手段,让思政教育更加符合心理规律,获得更好的效果。

2.贯通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转变被动应对矫治型教育为主动引导发展型教育,更新过去坐等学生上门、个别私密交谈的单一模式,采取主动谈心、心理动态调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指导阅读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第一,建立机制,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了解。辅导员工作要建立日常谈心制,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思想和心理动态,并建立连续档案,尤其是要了解就业困难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情感受挫学生、违规违纪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及时跟踪反馈;要建立以学校—学院—班级—宿舍为轴线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选任班级心理委员,畅通信息渠道,实施朋辈辅导;要配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开展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建立心理问题筛查、跟踪、干预、控制为轴线的一体化工作机制。

第二,立足实际,加强对心理问题源头的解决。心理问题的背后往往是现实问题,如学业、经济、感情、家庭等。辅导员在深入学生了解具体情况、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更应该考虑问题源头的解决,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要加强与学生家庭层面、学校层面和社会层面的沟通,争取多方资源,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增强心理问题学生对同学、老师、学校、社会和国家的认同感,缓解精神压力,消除心理隐患。同时,辅导员要协助专业人员通过个别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心理行为训练等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第三,拓展形式,丰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辅导员可以通过学生工作组织管理体系,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以素质拓展、主题班会、知识竞赛、演讲征文等形式,扩大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效果;可以依托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文化体育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支点,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改善学生的自我认知,促进良性自我满足,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辅导员要注重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开展心理志愿者、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团队辅导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调适。此外,辅导员要特别注重网络阵地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利用网络的平等性、隐蔽性、便捷性和实时性等特点,强化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二、协同参与应急心理危机干预,发挥预警、协调和善后作用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那些正在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或即将面临危险的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使其恢复心理平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先天”和“后天”的优势,经过适当培训后完全可以承担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但是,由于心理危机干预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精神病学、心理咨询等系统理论和专业技能,而辅导员普遍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特别是年轻辅导员不善于区分学生存在的是思想问题还是心理问题,在面对危机干预的复杂情况时容易错误把握;经过专门培训的辅导员能够具备一定的危机干预知识,但不代表具备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且非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辅导员也没有必要具备完全的心理学专业水平。因此,我认为辅导员应该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参与者,是专业人员的助手,在危机干预过程中扮演“干预机制构建者”、“危机情况发现者”、“事件协助处理者”、“后期干预关注者”和“积极效果引导者”等角色。

1.当好“干预机制构建者”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学生、社会等多方协调作用。辅导员是学校、学生、社会之间的桥梁和枢纽,可以通过构建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在纵向上形成危机预防的落实渠道和危机反应的快速通道,在横向上实现相关教职员工与全体学生的参与,明确危机事件处理流程和不同人员的干预职责,实现相互配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日常沟通交流和普及性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身处境、正确看待心理变化,提高学生接受外界帮助和自我改进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自助、学会求助、学会助人”;可以通过与社会以及学生家庭、朋友保持密切联系,争取和提供有效的外部环境支持。通过这些方法,最终形成以学校支持系统为基础、学生自助系统为关键、社会支持系统为支撑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三维机制。

2.当好“危机情况发现者”

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学生动态,警惕可能影响学生心理状况的突发事件和潜在因素,同时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和实务知识,对常见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有一定的判定力,便于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现学生存在严重心理危机问题,要及时和专业工作人员联系,不能取代专业人员,避免因轻易做出判断而贻误心理危机干预的最佳时机。

3.当好“事件协调处理者”

辅导员一般是学生事务的第一责任人,在出现心理危机信号或发生危机事件后往往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要运用既有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和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努力在第一时间将可能发生的危机影响程度减到最小,为专业人员进一步介入做好铺垫。辅导员要向专业人员提供当事人的相关信息,做好学生家长和同学的联络安抚和教育,统筹好学生、学校、家长的关系。

4.当好“后期干预关注者”

辅导员要配合专业人员开展对当事人的定期回访,在危机干预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当事人保持一定程度的关注,引导当事人正确认识曾经的危机事件,使危机转变为当事人实现个人成长和人生跨越的机遇,使“坏事变好事”。同时,要做好周边同学的思想工作,为当事人创造良好的恢复环境。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辅导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12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新闻传播(2015年5期)2015-07-18 11:10:25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
新闻传播(2015年13期)2015-07-18 1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