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琳
[内容摘要]新课改以来,许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学大纲的需要,课堂教学必须走出一条符合新课改标准的崭新道路。本文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例,对课堂教学中史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运用;课堂教学
历史史料是指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的各种文字、图像和实物资源,诸如原始文献、口述记载、历史遗物、图片与图表以及对博物馆、历史遗迹的参观等。史料教学就是将史料证据引入课堂,让学生尝试在证据中重建过去。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重要性、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运用策略展开系统阐述。
一、史料运用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史料的运用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真实面貌和学科知识点的理解能力。比如,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抗日战争的历史影响这两个大知识点时,教师可通过具体的历史事实,如战争历程、参战双方的实力对比和战后结果等来佐证其影响,不但使历史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加深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让学生看到了当年历史的全貌,放佛回到了那个时代。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史料的运用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的思维能力。正确、成功的历史教学绝不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背诵历史知识点,而是有的放矢地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善于思索、敢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历史课堂上,教师要争取用一种幽默、风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敢于对历史知识提出质疑,善于理清历史脉络。比如教师讲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要善用当年珍贵的史料作为教学的铺垫,讲解课本以外的史料,让学生脱离教材的思维约束,努力听讲,通过课外史料潜移默化的助推作用,引领学生关注问题。
3.直接作为研究历史的根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史料,使学生从中了解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孤立的,都有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运用证据学历史能够帮助学生对历史进行认识和评价,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历史价值理念。
二、史料运用存在的问题
1.重复运用相同史料。在以往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讲解重大历史事件的同时,重复列举对应的史料。这种教学模式易使学生产生消极厌烦的不良学习情绪,不利于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
2.教师讲解枯燥乏味。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讲解史料总是泛泛陈述,没有运用当代语言或者运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讲述,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配合不积极。
3.史料运用不合适。课堂教学中有些不是很重要的历史事件,或不是教学重点的知识点,教师大量运用史料,给学生讲授时间过长,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三、史料运用的策略
1.激发兴趣,提高素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兴趣是学生主动、愉快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历史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在教学中引入生动有趣、有现实感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影视播放或展示实物等手段,把多彩、有趣、感人的史料展现给学生,这些史料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实现快乐学习,同时促进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道德修养的提升。
2.史料的运用要适量、合理和准确。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多在运用精确无误的历史史料上下功夫,绝对不因自己的记忆偏差或常识判断失误而“误人子弟”,导致把错误的史料传授给学生。教师对史料运用应适当,不能照抄照搬,在保证史料原貌的同时加入主流的意见,增强趣味性。教师在课堂上史料讲述过多,就会使课程性质发生改变,背离了历史教学的初衷。
3.史料运用要增强深度。史料运用不是简简单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从史料中挖掘内涵和历史道理,对应教材中讲述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史料的运用不仅能让学生“把书读活”,还能增强学生善用证据证明结论的习惯,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记忆、复习功课时少走弯路。
4.综合运用各类史料。教师要培养学生跨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综合运用各类史料,灵活加以整合。比如,讲到二万五千里长征,可以先穿插一个文字史料——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还可以向学生展示长征70周年的纪念邮票。让学生通过对最熟悉的诗句的理解,不仅减少对历史的神秘感,拉近与历史对话的距离,还渗透了与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
历史是一面照亮人类进程的镜子,时刻记录社会发展的动态。学习历史对于深刻了解当今社会发展进程,对于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史料这一珍贵的资源,在教学中努力加强思路和方式创新,最大限度地提高历史教学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宗莉-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12).
[2]张燕霞,王希维-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J].学周刊.2011(02).
[3]苗懿明,罗志伟-试论中学历史教学的设疑方法[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03).
(责任编辑: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