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远用 韦艳梅 卢淑玲
摘要: 目前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与高校培养的外语类人才仍然存在较大缺口。兴起的本科独立院校正处于调整、优化和创新阶段,对独立学院的学科和课程设置进行一定的探索和研究是必要和及时的。在现有的外语专业学科方向基础上,依照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借助地区优势,尝试增加英语口译方向,并研究该课程体系的建立,是题中之意,也是形势所需。
关键词: 以学习者为中心广西独立学院英语口译
一、 现实问题
毗邻东南亚各国的广西,自身经济、文化、教育日益發展,与周边各国贸易往来频繁,跟“东盟”合作深化,其对于通晓小语种,尤其是英语、越南语和泰语的人才需求越来越普遍。因此,如何培养满足市场需求,既精通语言又懂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成为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科独立学院办学方式多样,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灵活,毕业生就业渠道广泛,正处于优化、创新阶段,针对其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和研究也如火如荼。教育部要求,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因此,我们应该利用这种发展优势,按照教育部要求,综合广西实情,尝试建立体现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的英语口译方向课程体系,探讨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二、理论依据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上世纪起进入课堂。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外语课堂教学模式中,课程设计成了由学习者和教师共同协商的过程。学习者和教师共同参与协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或教师引导学习者分析课程设计和他们自我需求的联系(Dinkinson,1987),而不再是课堂外的专家学者来研究制定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估方式完全从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从而更能促进教学效果的增强。目前语言教学过程中更强调教与学的互动作用及用综合训练的手段全面促进学生在各种技能上的全面发展。
认知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动化的过程(O'Malley,1990),而这种结合与转化最终须取决于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因此,外语教学务必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外语学习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即学习者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意识的计划、监控和评估。它包括确立学习目标、定义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自主学习的核心就是培养学习者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学习过程不是线性的,而是循环的、连续的、复杂的、自然的。当学习者处于相互支持的环境中时,学习效果就会得到增强。在这样的环境中一起学习,学习者会有一种归属感,并能控制学习过程,让人感到安全、信任(McCombs & Whisler,1997)。
从学习者实际需求出发,综合学院办学资源,协商制定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模式、动态评价学习效果,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组织、学习管理、学习评价过程,在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进而学会自主学习。
三、具体措施
1998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发的《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要从21世纪对外语人才的需求、21世纪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出发,重新规划和设计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该文件提出当前外语专业课程建设主要面临以下几项任务:(1)开设与复合学科有关的专业课、专业倾向课或专业知识课,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2)探讨在专业课、专业倾向课或专业知识课中如何将专业知识的传播和语言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课程的效率。(3)在开设新课和改造现有课程的过程中,重点摸索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4)在确保外语专业技能训练课的前提下,加强所学语言国家国情研究的课程,开设一定数量的中文课,以弥补学生在汉语写作方面的不足,适当选开部分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课,加强科学技术知识教育。
另外,在2000年教育部高教司出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强调由于各地各类院校都有不同的培养目标,特别是各校在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特殊需要,更有必要把四年的本科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要在四年的教学过程中,因地、因校、因专业而异,来具体安排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等三大类课程。
第一,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定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调整已逐步达成共识,就是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因此,我们依照办学特色,将课程拓展到企业、单位等对口教学、实习、实训、教育基地,理论结合实践,校企长期合作,纵向深化课堂。广西可凭借地域优势,争取参与与“东盟博览会”相关的口译或贸易、服务活动,开拓实践机会,建立长期课外教育实习基地。
第二,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中心;打破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优化、整合课程。比如把现代汉语、中国文化等母语课程设为口译专业学生必修课;适当减少公共课程的课时,整合翻译理论课和翻译实践课;规定学生必修1到2门理工课程,开设科技基础知识课程,专题讲解的形式使学生掌握了必要的科技知识,做到了文理渗透,学科交叉。
第三,在选择教学材料时,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知识水平,以及社会需求,灵活运用现有教材,大胆创新,自行编写适合的教材。
第四,在整体语言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语篇教学法的指导下,用项目式、任务型、小组合作学习、模拟会议、现场口译等方法设计口译课堂教学新模式。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为宗旨,利用多媒体手段、多种教学资源、社会资源等形成一个课堂教学与课后教学训练、师生评估互动、校内学习与校外实习、实践与研究相结合的循环体系,营造多维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与自我提高的潜能,真正达到“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效果。
四、研究的意义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保证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复合型、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重要条件,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是教学、科研工作的基本单元,是学校和社会之间人才供需的结合点。显而易见,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第一,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独立学院积极研究及探讨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之路,有利于优化独立学院课程体系建设及拓展,有利于脱离母体院校某些单调老旧的做法,探索就业新方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凸显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外语人才。
第二,有助于让“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学习理念和实践模式在教育、教学及研究领域得到进一步推广。从学习者实际需求出发,协商制定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动态评价学习效果,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进而学会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技能、运用的同时,夯实复合交叉的学科知识结构,全面培养综合素质,树立长远学习目标,为今后顺利就业、适岗、择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也有利于教师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向“双师型”教师转变,能够掌握所授专业的应用技能的动态。通过专业授课、实训、实习,引领学生走“从书本到实践,再从实践到书本”的自我提升之路。
第三,地域意义。广西毗邻东南亚各国,随着贸易、文化的交流和日益密切,市场对于通晓各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普遍。考虑广西多民族,多语言现状,利用广西某些地方语言与东南亚不少国家语言存在类似的特点,在英语口译方向课程设置中加设东南亚小语种课程,将教育实习、毕业实习范围拓展到临近各国对口单位,这将有利于广西高等教育管理机构准确了解市场需求,尤其是“东盟”及其相关产业(行业)对于外语类人才的真正需求,并为有效解决实质性问题、制定有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和事实依据。
参考文献:
[1]Dinkinson,L.,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McCombs,B. L. & Whisler,J. S.,The Learner-centered Classroom and School: Strategies for Increasing Student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M].San Francisco Jossey-Bass,1997.
[9]OMalley,J. M. & Chamot A. 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4]仲伟合.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J].北京:中国翻译,2003(4):63-5.
[5]刘芹,熊秋婷.以学习为中心的科技英语口译课程设置[J].上海: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1,(3):63.
[6]張吉良.国外口译专业概况及其对我国口译办学的启示[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1998.8.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