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方君
摘要:文章以教学中一次偶然的应急处理为案例,结合教学现状尤其是复习的“瓶颈”进行反思,重点围绕达成“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基于罗杰斯 “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理论,从强调良好的心理氛围之重要性、促进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三个方面,阐述作者教改试验中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和有益尝试。
关键词:案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方式改变
一、案例背景
2016年6月18日是上海中考时间,迎考复习也进入了模拟训练阶段。学生做卷子、教师讲卷子,复习生活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也变得疲惫不堪甚至有些麻木了,复习的状态不佳。教师们也有了情绪,感到“讲过的题为什么还不会,学生怎么不像上新课时那么认真听讲,效率那么高了”。如何提高复习效率成了教研组近阶段研讨的主要话题,研讨一直没有答案,似乎找不到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复习的好办法。于是复习课还是在按部就班,高耗低效的复习“瓶颈”局面自然不会得到真正改善,怎么破解,我们在摸索、反思和改进。
二、案例描述
2016年5月24日下午最后两节课,我组织学生考了一套二模卷,下班后诸多原因致试卷没有批改,第二天上午第一、二节有教研活动,第三、四节就计划要讲评试卷,怎么办?硬着头皮向学生求助,准备先讲评后批改再补充完善。而学生建议我两个班级互相改,这让习惯了“朱笔御批”的我很是忐忑,这样做可行吗?考试前虽然自己对这套试卷有过研究预设,但没有批改,就没有第一手的实证材料,不知道准确的学情,这样的试卷讲评课会大打折扣的。时间紧迫,只能先尝试一下。利用下课间隙我先将试卷整理分类,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分发试卷,让两个班中实力相当或者非常熟悉的甚至同名的同学互相批改,批改之前提出明确要求,要求他们扮演好教师角色,帮助批改的同学详细书写出分析过程,最后还要口头和书面交流出答题情况和对自己的启发。
这节课,除了按照预设的要求进行,我更多关注学生学的状态:学生一改往日状态,有的纠结于给多少分合适,有的三三两两讨论着解题思路,有的沉醉在正确书写分析过程的成就中。学习之乐得之心寓于过程中,几乎每位学生都能从对方试卷中有所启发和收获,最后总结时学生还说到,“其实他的这些问题也是我们的问题”。课后,我将试卷重新收上来检查,发现两个班87位学生除了两位学生没有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外,都能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三、案例诠释
反观这次偶然应急案例,效果似乎有些出人意料,但深入来看其实并不意外,它是一次罗杰斯“以学习者为中心”(又称之为“非指导性教学”)教育理论的实践案例。罗杰斯主张创造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使学生信任自己的体验和价值,形成真实的自我概念。而只有在这个条件下,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生动活泼的、自主的、具有创造性和适应性的个性才能形成和发展。首先,讲评的诸多环节,如课前向学生求助、学生给建议、课前对试卷分类和针对性的分配任务等,都是基于这一年内我和学生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也基于我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定位。课堂上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气氛或问题情境,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非无指导,而是全程关注学生,在学生普遍都易错的地方提供必要的指导,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促进者”的角色,促进学生自我指导。最后,本次尝试给学生之间也提供了思维的一次次交流碰撞的机会,每一份试卷就是一面镜子,对它的分析和给同伴的建议也是对学生自己复习的一次阶段小结和反思。它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由学生作出,教师对其他学生要对某一学生的自我评价予以反馈,以促进自我评价的客观性”这一原则的例证。
四、案例拓展
结合这则案例和教学实践,它引发了我以下思考。“以学习者为中心”是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精髓,而“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与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转变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勤于动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教师的促进作用,尤其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和应用情意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然而,现实中不少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仅仅考虑自己的教,而很少考虑学生的学。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率存在如下悖论。
另外,初中学生课堂参与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目前九年级阶段的课堂上,初中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导致参与程度普遍欠佳。另外,很多中学仍然以灌输知识为主,忽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别提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使得教学效果与课标要求还有一些差距。针对这种现象,我在应用“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理论进行教改研究即转变教学方式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1.强调良好的心理氛围之重要性。罗杰斯认为好的学习气氛是关系到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外部威胁降到最低限度时,学生在学习中才会保持其高度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会以一种自我负责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九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我认知和管理能力,因此化学课开学第一节课,我作为教师就首先和学生、家长三方制定“盟约”,内容就是“协议独立完成作业,有问必问”。“盟约”的制定是师、生和家长之间的直接对话,这是师生的直接对话,是真诚师生关系形成的良好开端。“盟约”实施4年来,除了极个别学生偶尔会“违约”抄袭作业(后来都会主动承认)外,都能自律遵守。因为遵循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基本原则,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信任学生和被学生信任。教师的教学方式从防备学生抄袭作业到共同承担责任、一起制定管理方式的转变,真诚、信任和理解的人际关系氛围也在形成,学习的兴趣也就自然被调动了。
2.促进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发生。所谓有意义学习,罗杰斯认为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例如,单元复习课需要将零碎的“珍珠”串成“项链”,我放弃了传统的知识点罗列的课堂教学方式,改为课前组织学生用小报或者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主动梳理,然后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小组讨论再完善提升。有了自己的劳动过程和成果,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这样的复习课成为促进学习者有意义学习的有效途径。
3.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他以何种方式让学生自主学到知识,他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怎样的平台,构建了怎样的支架。“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中的教师首先是一个资源的提供者。传统的专题复习中教师提供的资源主要是PPT课件和学案,近年来,我尝试在专题复习课中增加“学生演示实验”环节。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新授课中一直被教师重视,但在复习课上很少被重视和应用。其实,中考复习的每个专题都和实验有关,也都可以用实验来发现解决的思路和方法。比如“能用酚酞检验氢氧化钠、蒸馏水和盐酸吗?”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但在复习伊始,大多数学生并不能准确地说出实验方案,总是一知半解。基于这一学情,在复习“物质的检验”专题时,我增设了演示环节,学生代表通过动手演示实验,不但将实验过程即实验方案精准地表达了出来,还发现了多种可行的方案,最后还能总结出物质检验方法的一般思路和操作步骤。
以上是基于“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理论的特征进行教学方式改变的实践案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基于对传统教学的深刻反思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尽量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在进行新教材的概念、理论知识表述时,打破以定义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给学生下定义,让他们自己建构知识结构。教师要基于学情的研究创设情境和氛围,在课堂上着力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字上下功夫,将学生的“思维参与、情感参与、行为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主动,指导探究,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将“讲授”与“引导”相结合,“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相结合,多用“启发讲授式”“启发引导式”教学,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