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萍
摘要: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在这个理论的启示下,中职校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学习者己有的水平进行,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关键词: “最近发展区”理论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他在该理论中提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习从属发展,同样的学习对不同的发展阶段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的唯一标准的理解,所以学习者己有的发展水平(包括认知的与非认知的)是学习的决定因素,教学要结合学习者己有的水平进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把握好这个教学理论,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对中职校的数学教学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二、数学分层教学的提出
人的发展由于受到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体差异,在学校环境中,学生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先前知识的差异、志向水平的差异(即学习动机)、智力的差异、能力倾向(素质)的差异、学习方式的差异和男女生的学习差异,等等。因此,在教学中,只有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有所了解,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分层次教学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依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分出层次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应当怎样去实践分层教学呢?首先,我们必须做到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从教育的发展来看,最初,当成人向儿童传递他们的经验、技能,以及文化背景、文化价值时,是一个非常正规的过程。后来当学校和教师出现时,从古至今,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践着分层教学,对每个学生的性格、才能、志趣和特长了如指掌,而且对每人有不同的要求,对不同学生提出的同一问题常有不同的回答。但是,自十七、八世纪班级授课制传布以后,许多教育家们做了很多努力去增强集体教学的效果,这样便带来了忽视班级中个性差异的倾向。在教育工作中,很长时间以来都是比较重视共性,统一要求的,对发展学生各自的特点、特长方面则不够重视,也就是说,总是侧重于让学生达到共同目标的方面。虽然学生的弱点是不容忽视的,但教师既要注意其弱点,又要注意其特长。而弱点和特长又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教师就要有所针对地进行教学,并不是“千篇一律”地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是应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是促成个体学习兴趣形成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启示,可对数学学习能力不同的各类学生设置符合他们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根据中职校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按教学大纲所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教学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教学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以外同学的帮助下掌握教学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学生的层次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做必要的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最终达到C层逐步解体,A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案例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的教学目标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C层学生达到①—③;B层学生达到①—④;A层学生达到①—⑤。在实际教学时,要求C层学生牢记公式,能直接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B层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要求A层学生会推导公式,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
[案例2]在“函数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复习完相应的旧知识后,设计了如下一组问题:
①什么叫函数?映射?
②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
③为什么说:“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
④x、y的取值范围与集合有何关系?是什么?
⑤映射与函数(初中)有共同点吗?有区别吗?我们能否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呢?
⑥如何表示函数?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
要求C层学生回答①②题,B层学生回答③④题,A层学生回答⑤⑥题。
分析:通过提问分析,既复习了旧知识,充分暴露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又调动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完成映射角度下函数概念的建构。
四、分层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实施分层教学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清楚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其次,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接受与其基础相适应的教育,获得相同的发展权利,让每个同学都有进步。对A层学生突出一个“扶”字;对B层学生突出一个“推”字;对C层学生突出一个“激”字。最后是课堂标准设置。因为学生层次不同,数学学习基础存在差异,各个层次的课堂教学标准不可能一样,每位教师要悉心研究各个层次学生的状况,再确定每节课的标准,让不同層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无论对于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培养其创新精神。让学生在不同的知识掌握程度上具有相同的创新精神,这是数学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谢军.维果茨基对心理学的方法论贡献及其现实意义[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2]刘儒德,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郑君文,张恩华.数学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