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祝芬
“生活一成不变,人生就像一坨大便;生命不去革命,活着不如一枪毙命。”“蛙咖啡”老板杨明晃顶戴头巾、身穿排汗衫,轻快地骑着单车来到店内;提起开店经过,他一派自在:“开咖啡店其实是意外,但不当上班族后,我像是匹脱缰的野马,冲了。”
环岛后辞掉高薪
杨明晃一度是在线游戏公司戏谷的高阶主管,曾负责经营游戏“麻将”,月薪10万元,管理80多位员工。但偏偏他骨子里装着“出走”的血液,2007年,他35岁,向公司请假,骑单车环岛16天后,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我用半年时间在网络上分享那次的旅行,影响不少网友跟着‘出走,也影响自己往后的人生。”杨明晃原本即以“蛙大”名号架设网站,分享旅行点滴和摄影作品,拥有大批网络粉丝。但那趟旅行结束后,他跌破众人眼镜,坚持丢出辞呈。
咖啡店兼顾停车
杨明晃做视觉设计出身,长期从事摄影和影像创作,“很多人不满现状,却不敢改变,但我相信有一技之长的人,不会饿死。”他原本计划自营设计工作室,但渐渐地,他发现许多爱旅行和摄影的人喜欢分享,加上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常遇到单车无处停的窘境,于是动念头想开一间咖啡厅供分享聚会,也提供单车客停车兼喝咖啡。
他选择落脚松江路,租下120坪(约396平方米)空间,投下约200万元装潢。为了符合单车客随处可上网的需求,特别设置投影、网络设备。
他还特别设计了活动式隔间,桌椅全数可变化移动,“店内可快速隔成大、中、小不同空间,不管是10人、20人、50人,都可马上变化出适合的空间。”
但既然名为咖啡店,饮料、餐点自是不能缺。“想开咖啡店,马上可以找到咖啡豆供货商,愿意教你如何煮咖啡。”但每个厂商都说得天花乱坠,原本只会喝咖啡、不懂煮咖啡的杨明晃,只能靠着生吃咖啡豆来判断好坏,“好的咖啡豆可以吃到果香,不好的咖啡豆根本难以下咽。”
靠着土法炼钢选定厂商,杨明晃开始学习煮咖啡、打奶泡、拉花,“当时不知煮了多少杯咖啡请朋友试喝,还好一周后就达到七八十分的水平。”
至于餐点,他一度想做简餐,但考虑需有更完备的厨房和厨师,决定以三明治、贝果、松饼、培根卷等轻食为主,“毕竟餐饮不是我的强项,所以仍将重点放在场租和单车服务方面。”
车友疯艺人纷至
2008年一月,“蛙咖啡”开幕,靠着网络车友捧场,首月已有约20万元业绩。但3个月过去,客人减少,杨明晃常望着空无一人的桌椅,暗暗发慌。
但空出的时间,也让他应用老本行为店内增色,他不仅设计一面单车挂墙,还投入近万元制作钢印戳章,让客人免费盖印留念,“透过网络流传,开始有香港、马来西亚的游客前来,岛内客人跟着回流。”
不久,媒体注意到这家“可将单车停进店内的咖啡店”,在单车风潮兴盛的当时,成为话题,“连续3个月内,约有30个媒体前来报道。”杨明晃始料未及,“当时天天客满,假日还得在门口排队。”
之后“蛙咖啡”不只成为单车客聚集地,也成了许多活动、聚会举办的地点。例如九把刀、金溥聪都曾在此开记者会,艺人杨丞琳、徐佳莹也曾在店内办过小型音乐会。
2008年底,杨明晃选在八里的自行车道旁,开了第二家店,除了提供咖啡餐点和休憩空间,也做单车、出租维修服务。
为了鼓励“壮游”,他每年投入四五十万元赞助单车环岛,申请者只要负担1000至1500元的清洁费和维修费,就可借用。“至今已帮助超过450人完成单车环岛。”
然而单车热降温,业绩难免受影响,二店月收入从约80万元,掉至五六十万元。他透露,八里店的单车维修和餐饮消费各占7成和3成,为主获利来源,但常受季节气候影响;不过松江店的场租稳定,不受淡旺季影响,每月约有四五十场,占了营收7成以上。“二店路线区隔,就不担心淡旺季冲击。”
周边多 凸显风格
杨明晃也开发“蛙”系列明信片、笔记本、排汗衫、头巾等周边商品,同时举办摄影和设计展览活动,吸引单车族以外的文创同好;也在逐渐增加的单车咖啡店中,凸显个人风格。
杨明晃又啜了口咖啡,“许多人想要出走,却又不断告诉自己‘等赚够钱吧!‘等退休吧!但人生永远不会赚够想要的钱,时间也永远不会等人。” (编辑/立原)
成功关键
台湾第一间标榜可停入单车的咖啡厅,满足单车客休息、分享和聚会需求;场地隔间可快速变化,方便不同人数的聚会或活动;提供环岛单车赞助,被海外背包客视为重要资源。
意见
具前瞻性:懂得结合时下单车风潮,提供单车客所需的空间和环境。在竞争的咖啡业中,显得具有独特风格,较易受到注目。
餐点不足:餐点水平一般,较难有加分效果。建议在餐点方面再下功夫,增加品项和内容,吸引更多场租、上网、停车以外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