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国
摘 要:在打造低碳城市的背景下,杭州市的旅游业如何发展。文章通过文献综述、企业调研,结合杭州旅游的实际情况,提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游客践行”的实现途径,并对它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杭州市 低碳旅游 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236-03
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的概念在2003年《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英国)的白皮书中首次提出。该白皮书认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①。2009年7月,杭州市提出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目标是建成一个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
低碳旅游正是在此背景下,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课题组成员拟从杭州旅游的现状出发,研究切实可行的低碳旅游发展途径。
一、低碳旅游的研究进展
低碳旅游是什么?刘啸(2009)认为,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②。蔡萌(2010)认为,低碳旅游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③。此外,一些学者对国内外低碳旅游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如谢园方、赵媛(2010)得出的结论是国内对于低碳旅游的研究以宏观定性分析为主,而国外则利用问卷调查,构建模型等方法多方面收集信息和数据,侧重于定量分析④。情况确实如此,根据笔者目前手头50多篇低碳旅游的文献,其中40多篇是定性分析的研究,不过,已出现一些学者利用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如肖建红(2011)⑤对舟山、陶玉国(2011)⑥对江苏的旅游碳排放进行定量的研究,这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可知旅游目的地具体的碳排放量。通过这几位学者的研究,我们看到,在旅游过程中,交通的碳排放量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酒店住宿,最后是旅游活动。
综上所述,低碳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模式,关键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环节中达到温室气体减少排放的目标,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低碳旅游的进一步研究,重点应在定量研究上,特别像新西兰、苏格兰等国推行的“测量—减排—补偿”碳补偿三部曲模式④,不仅要测定碳排放量,还要进行前后的数据比较,评估各种手段的效果。
二、低碳旅游发展中遇到的困境
杭州作为旅游城市,在国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旅游总人数和总收入均有较快的增长。2010年,杭州的旅游总人数65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6%,旅游总收入1025.7亿元,比上年增长27.7%。2011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顺利通过审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见,杭州旅游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它将以什么样的方式促进旅游产业向低碳化、高度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鉴于时代背景,杭州旅游的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以低碳经济发展观为指导,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但是,这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并不平坦,因为它将涉及到旅游相关者的利益,例如旅游交通中新能源汽车的利用,虽然国家出台了政策鼓励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但是效果不够理想。据《人民日报》的报道,2011年上半年,上海市场只售出10辆纯电动汽车,杭州仅25辆。原因在于新能源车的购买成本还是较高,电池技术不成熟、充电不方便等。旅游建筑中环保材料的使用,将增加企业的建设成本。此外,低碳旅游的推广将给旅游者带来诸多不便,例如酒店中不提供一次性用品,旅游者将经历一个适应期。
发展低碳旅游,为什么会遇到如此大的困境呢?首先,从国家的角度讲,发展低碳经济第一要做的是调整国家的能源结构。因此在2011年12月发布了《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明确未来我国能源发展将向绿色、多元、低碳化转变,向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协调发展转变,风电、光伏、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调整能源结构的关键。其次,实现节能减排的另一关键因素是淘汰或整合高耗能、落后的产业,而旅游业被认为是低耗能的朝阳产业,因此,只是旅游业内比较关心这个话题。最后,低碳旅游模式较难推广的市场化因素是,在发展低碳旅游的过程中,涉及的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三个主体的利益各不相同。因此,冯周卓、袁宝龙(2011)等学者指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府主体面临发展与环保的双重压力,环境利益已经上升为政治利益;非政府主体,特别是企业,因为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他们传统的经营生产模式带来巨大的挑战,甚至带来利益上的损失⑦。
具体分析发展低碳旅游中的三个主体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作为政府而言,短期利益是完成下达的减排指标任务。例如,2011年,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新闻“许多省市对一些高耗能企业实施强制性拉闸限电,以此完成各地的政治减排任务”,难怪大众会发出如此的声音:如此的低碳生活,不要也罢!当然,旅游企业并不是高耗能企业,而是当下大力扶持的低耗能企业,因此政府在动能上并不像限制高耗能企业那么大。政府的长期利益是通过低碳旅游的发展,保持该行业的可持续性,为杭州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活力。
作为旅游企业,短期利益是负的,因为使用低碳的交通工具、建筑材料、设备、耗材等,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而经济收益则增加不大,因此短期来看旅游企业发展低碳旅游是负效益的。旅游企业的长期利益可能是正的,因为当低碳旅游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模式时,会吸引一部分具有环保意识的游客,增加客源,提升效益。
作为旅游者,短期来看可能会增加购买成本。因为如果政府强制推行低碳旅游模式,旅游企业会增加运营成本,从而将部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长期来看,旅游者的购买成本会降低,因为低碳旅游模式规模化经营,会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回答了“谁最想发展低碳旅游”的问题,至少从短期利益来看,是政府。因此,本课题组认为杭州发展低碳旅游的实现途径是: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游客践行,即以旅游企业的低碳技术应用为核心,通过政府的行政和经济手段积极地引导和鼓励,让游客享受低碳旅游方式,并最终实现杭州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低碳旅游发展的实现途径
“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游客践行”的实现途径应实施“阶梯式”战略:第一阶梯,政策层面的引导和扶持低碳旅游;第二阶梯,技术层面的企业新能源技术的创新、推广和应用;第三阶梯,行为层面的旅游者低碳旅游方式的践行。三个阶梯是从低到高的,难度也是逐渐增加的,相互影响的,可循环实施的,因此它不是三步走、也不是三阶段式的。首先,政府层面的低碳旅游行为倡导是最容易实现的,例如电视电台播放低碳旅游的公益广告片、低碳旅游小册子的印发等倡导活动。其次,政府层面可出台相关低碳旅游的扶持政策,给予相关旅游企业和旅游者一定的补助和优惠措施,在财政充裕的前提下,该政策出台是可行的。这样,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在政策的扶持下可行性会变得更大。最后,才是行为层面的旅游者低碳旅游方式的践行,虽然低碳旅游行为的倡导操作性最强,但彻底改变人的旅游方式和习惯是最难的,特别是要求大部分游客养成低碳旅游的行为,更是难上加难。
(一)第一阶梯:政府主导,引导和扶持发展低碳旅游
1.把杭州打造成低碳旅游城市,将西湖景区作为低碳旅游的示范区。杭州拥有西湖、西溪湿地、运河、钱塘江等重要水资源,截至2008年底,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6%,所以,杭州发展低碳旅游拥有良好的自然旅游资源,能够形成更多的碳汇。为此,杭州市政府已开展多项工程,例如“一绕四线”综合整治工程,增加绿化面积1000余亩,为杭州旅游交通排放的碳进行了“碳中和”。
目前,杭州已开展多种低碳旅游方式。例如2011年,杭州被BBC评选为全球公共自行车服务最棒的城市之一,从2008年5月开始实施的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已越来越受到市民和游客的欢迎。例如2011年国庆期间杭州公共自行车租用总量达150万余辆次,为杭州低碳旅游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因为旅游交通的碳排放量占旅游碳排放总量的比重在70%左右{6}。当然,这并不是说杭州旅游交通的问题已经解决,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双休日或节假日,西湖景区周围的道路是十分繁忙,通常情况1公里的路程开车时间要在半小时左右,有时甚至更慢,旅游交通的碳排放量肯定很大,因为汽车在高峰时运行速度缓慢,排放因子增加,交通污染严重。已有学者对此做过实证研究,张西振(2007)在西安青年大街对汽车尾气不同时段的排放量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高峰期时NOx的排放量是低谷期的两倍多,比正常交通流时高大约25%;高峰期时HC排放量也是低谷期的两倍多,是正常交通流时的两倍左右;高峰期时CO分别比低谷期和正常交通流时高40%和30%左右⑧。为解决双休日或节假日西湖景区交通难题,杭州市政府已出台单双号限行、乘载4人(含)以上的小型客车不限行、西湖景区设置公交换乘中心(双休日或节假日,在省人民大会堂、黄龙体育中心等西湖周边设置免费停车点,并可换乘直达西湖景区的公交车)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的压力。
此外,杭州首条低碳旅游线路——西溪湿地低碳游线,开启低碳、绿色旅游新风尚,漕坊船成为首选环保交通工具。这条线路整个行程往返30公里,如果用45座的旅游大巴,按40人乘坐算,往返30公里估计耗柴油10升,按照计算共排放27kg二氧化碳,这一趟一日游下来,人均碳排放量为0.675kg。而乘坐普通船舶,30公里航程,人均碳排放量为0.305kg,比乘坐大巴的碳排放量要减少一半以上⑨。
在此基础上,本课题组建议杭州市旅委等相关政府层面确立西湖为“市级低碳旅游示范区”,并建立相应的碳排放测量、监控机制,比较前后的数据,达标后给予补偿。
2.出台扶持政策,鼓励旅游企业开展低碳旅游。杭州发展低碳旅游比较可行的原因,除了依托现有的旅游资源、政府部门重视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是杭州的财政收入较高,具备出台相应政策的财力。例如,2010年5月,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对满足支持条件的新能源汽车,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助。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助5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助6万元/辆。在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杭州市在2010年9月出台了《杭州市私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地方财政对于私人购买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助也是6万元/辆。这样,杭州市民购买纯电动乘用车最高可以拿到12万元的用车补贴,力度居全国之首。相比较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补助,企业则不能享受到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持,因此建议杭州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对旅游企业的大客车应鼓励往新能源方向发展。本课题组成员,在对杭州的旅游企业进行“发展低碳旅游的现状和接受度”调查时发现,80%的旅游企业愿意在政策的扶持下发展低碳旅游。可见,旅游企业是有意愿的,因此相关政府部门,特别是旅游行政部门应加大对旅游企业的调研,适时推出符合杭州旅游发展的低碳扶持政策。
此外,作为旅游领域碳排放量居第二位的酒店业,它的碳源主要集中在酒店建筑、能源消耗和易耗品消费上。酒店要打造成低碳旅游建筑,需建立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建筑体系。因此对于杭州的酒店需区别对待,如尚未审批建设的酒店,应从建筑源头关注它的低碳化,即从建筑材料、设备到施工建造再到建筑物使用的整个建设周期内,采用生态建筑、节能技术、生态材料等,通过合理的开发强度,降低物耗,提高能效,实现建筑低碳化。如已经营业的酒店,需从能耗管理入手,完善各项电、水、油、蒸汽等节能管理手段:根据合理的能耗比,利用统计分析软件,与每月各部门的实际耗能量比较,并与该部门的考核奖励奖金挂钩,鼓励酒店的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参与到节能减排中来。
3.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游客开启低碳之旅。杭州旅游等相关政府部门除了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册等手段引导游客养成低碳意识之外,还需通过切实的政策优惠,鼓励游客养成低碳的旅游方式。例如,对于自驾游中每辆坐4~5人的私家车给予高速过路费的优惠;西湖景区周围增加“双休日及节假日公交车换乘点”,缓解交通压力,减少碳排放;进入西湖景区的公交车必须是混合动力车或纯电动车,而且可直接进入灵隐寺等收费景区,采取“门票+车票”的优惠价;酒店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提供,鼓励游客自带,并在费用上予以优惠;游客住店超过2天的,可申请不换床单,并在房费上予以优惠;景区采取“自备垃圾袋+门票返利”的政策等。这些优惠的费用,不是让旅游企业来承担,而是由政府支付。
(二)第二阶梯:企业意愿是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而与低碳旅游相关的技术有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目前,新能源发电的技术主要有太阳能、风能、核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核心技术是发动机及锂电池;新材料主要包括酒店等旅游建筑用的雨水收集、太阳能电池板屋顶、地源热泵、玻璃幕墙等。而这些技术的创新已经超越了旅游企业的能力,不仅需要政府层面的扶持,更需要相关企业自身技术的进步,规模化的生产,降低使用成本。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杭州市政府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将其打造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这对于杭州市发展低碳旅游具有较强的技术支撑。
2.技术推广。新技术的发展之路总不会一帆风顺,例如太阳能和风电,由于前期的鼓励政策,导致企业一窝蜂上马,通过政策补贴来换取利润,而欧洲由于金融危机减少了太阳能政府补贴,导致太阳能设备供大于求。目前国内市场对太阳能和风能的需求也是由市场决定的,对于消费者来说使用新能源的成本比火电要高,市场的需求量就不大。旅游企业使用新能源技术的意愿,和前面的情况类似,首先考虑的是购买成本,其次是维护成本,例如目前新能源客车的购买和维护成本均高于普通客车。
因此,新技术的推广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在现阶段通过政策的手段引导旅游企业购买、使用新能源产品和技术,也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技术创新,带动旅游产业升级转型,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减缓气候变化影响。
3.技术应用。在新能源技术推广阶段,政府处于主导地位,利用行政、经济等手段,鼓励旅游企业使用,而新能源技术的广泛应用则是以企业为主体,是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该阶段,新能源的产品成为社会的主流,规模化生产,成本降低,企业愿意购买。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功能弱化,低碳旅游已基本成型。
(三)第三阶梯:游客践行,低碳旅游发展方可落地
1.让一部分游客先选择低碳旅游,成为旅游新风尚。大学生是低碳旅游的重点培养对象,因为他们年轻、有环保意识、容易接受新事物,此外他们将是今后社会的中坚力量,因此首先在这个群体中宣传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在旅游消费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来减少旅游者的个人旅游碳足迹。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在大学里选择低碳旅游,而且毕业后具备低碳旅游的意识,带给整个家庭低碳旅游的观念。
目前,杭州的大学生较为集中,主要在下沙、滨江、萧山等大学城,利于低碳旅游方式的宣传。此外,利用各大学的学生社团,组织各类低碳旅游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意识。
2.拥有政策补助,吸引更多的游客加入到低碳旅游行列。政策补贴不仅是旅游企业发展低碳旅游的动力来源,也是游客意识养成的必经之路。例如,目前杭州在建设低碳城市,对于垃圾分类十分重视,每家每户可在社区免费申领可降解的垃圾袋,以此鼓励市民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因此,杭州在发展低碳旅游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给予游客更多的政策优惠,让更多的游客加入到低碳旅游的行列中来。
3.低碳旅游产品成为主流,是大部分游客的选择。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低碳旅游,企业在提供低碳旅游产品中尝到甜头时,政府的作用就不那么大了,相关的政策可择机退出。此时的杭州市民,大部分已认识到低碳旅游的重要性,愿意选择低碳旅游的方式。前来杭州游玩的市民,能深深地感受到杭州低碳城市的魅力,自觉地加入到低碳之旅的行列中,犹如现在到新加坡的中国游客,能明显地感受到他们的文明程度,愿意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
当然,杭州低碳旅游的发展还会涉及很多问题,例如碳排放由谁来测量、怎么测量、补偿的标准等,在碳排放测量中,如何做到科学、合理。另外,新能源汽车的碳排放如何测算,必须要考虑到当地的能源结构
[基金项目:2010年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C10YJ21)。]
注释:
①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14-19
②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13):154-155
③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25(01):13-17
④谢园方,赵媛.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人文地理,2010,115(5):27-31
⑤肖建红,于爱芬,王敏.旅游过程碳足迹评估——以舟山群岛为例[J].旅游科学,2011,25(4):58-66
⑥陶玉国,张红霞.江苏旅游能耗和碳排放估算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1(8):151-156
⑦冯周卓,袁宝龙.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主客体关系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4(4):74-78
⑧张西振.汽车排放影响因素及微观排放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07:23-27
⑨俞赟,戚潇琦.浙江省首条低碳旅游线路亮相[N].江南游报,2010.03.18
(作者单位: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