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温州的借贷风波与金融改革

2012-04-29 22:02兰向阳
经济师 2012年8期
关键词:金融改革成因分析

兰向阳

摘 要:2011年,温州发生一场借贷风波,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温州中型、小型、微型企业多,“融资难”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温州民间资本比较丰厚,“投资难”成为制约资本增值和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温州的“两多两难”问题,成为温州金融改革的直接动因。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批准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提出12项改革试验的工作任务。文章分析了温州借贷风险波的成因,论述了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直接动因和内容意义。

关键词:温州借贷风波 成因分析 金融改革 内涵举措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171-02

一、温州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和发生“借贷风波”的成因分析

温州目前有30多万家中小企业,生产了占全国10%的服装、20%的鞋、65%的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温州低压电器、五金制品、汽车摩托车配件、陶瓷制品在国内也都占有重要地位。

去年以来温州中小企业关闭、停产约占8%。温州关掉的鞋革企业有1000来家,大多是产值500万以下的小规模企业,300多家规模企业大部分生产经营稳定。温州服装商会会长郑晨爱说,金融危机导致外销订单少了40%。整个服装行业2000多家企业,40万就业人员,现在其中经营好的企业只有10%多,50%有困难,30%是差的。

温州市打火机生产厂原来1000多家,现在只有两百家了,多数属于正常淘汰。

去年下半年以来,少数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发生企业负责人“跑路”,至今有150多家左右,授信余额40亿元左右。据市法院披露,2011年审结金融借款和民间借贷案件11861件,涉案金额133.35亿元。

温州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和借贷风波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1.从国内来讲:一是银根收紧,中小企业从正规银行取得贷款很困难,只得转向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二是原材料上涨,制造业成本不断提高;三是《劳动合同法》实施,劳务成本增加约30%;四是人民币升值、汇率调整、利润空间大幅缩水;五是“节能减排”,环境成本上升。

2.从区域经济条件来讲:温州要素资源紧缺,土地、能源(水,电)紧缺,土地价格(工业用地)已达到每亩200万元以上,所以制造业成本居高不下;温州长期实行“低成本、低价格”竞争战略,经济增长方式落后,靠“量”的扩张而非“质”的提升来竞争;温州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产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轻工产品平均利润只有5%左右,外部环境一变化,利润空间即被侵吞。

3.从国际环境来讲:国际金融危机、经济低迷,造成外贸订单直线下降,平均外贸订单约减少30%;外商违约现象严重,爽约率10%左右;外商“逃账”、“赖账”现象严重,很多企业货款无法收回,约200亿元货款被拖欠;国际贸易争端增加,外商转嫁危机。像俄罗斯以“灰色清关”为名,扣押了温州10多亿美元的温州货,造成约70多亿元人民币损失。

4.从企业内部来讲:部分企业没有核心产品;部分企业盲目多种经营,盲目扩大规模;部分企业经营不善;部分企业融资套现进入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造成资金链断裂,企业主出走,形成借贷风波。

二、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直接动因与改革试验的内容意义

从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来看,金融是经济的血液,是经济的核心。较长时间来,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同银行信贷严重不对称:国有企业30多年来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不足40%,却获得占全国贷款总量70%以上的贷款资源;而占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率62%的民营经济,拿不到20%的贷款资源,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的发展资金来自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自古就有,这是最传统的借贷方式,高利贷的存在是因为有资金需求的土壤。债权人在利用债务人资金的匮乏,获取暴利的同时也满足了债务人的资金需要。长期以来民间借贷都是暗箱操作,得不到法律保护,容易产生借贷风波,影响社会安定。实践表明,把民间借贷从“地下”引到“地上”来,实施“阳光化”、“规范化”操作管理,有利于对民间借贷的引导,有利于民营企业破解“融资难”的问题,有利于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温州市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丰厚,民间金融活跃。2011年10月,温家宝总理来温州调研,浙江省委、省政府,温州市委、市政府向国务院提出在温州设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要求,准备把民间金融引入监管轨道,降低风险,引导几千亿民间资本扶持实体经济,实现民间金融“阳光化”、“规范化”。2012年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12项主要任务。

1.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

2.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3.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引导民间资金依法设立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及相关投资管理机构。

4.研究开展个人境外投资试点,探索建立规范便捷的直接投资渠道。

5.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鼓励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支持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造。

6.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租赁企业。建立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

7.培育发展地方资本市场。依法合规开展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及技术、文化等产权交易。

8.积极发展各类债券产品。推动更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再担保体系。

9.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服务于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的保险产品,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10.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动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市场监管。

11.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防止出现监管真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加强监测预警。

12.建立金融综合改革风险防范机制。清晰界定地方金融管理的职责边界,强化和落实地方政府处置金融风险和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的责任。

三、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正在起步运行

1.金融界、理论界领导和专家为试验区工作“导航”“打脉”。试验区获批1个多月来,金融界、理论界领导和专家先后来到温州,为试验区工作“导航”、“打脉”。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上海交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等专家学者先后莅临温州,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是:

(1)这次金融改革具有全局性意义,并不限于温州,将是下一步中国在金融方面改革的基点。主要探索建立多元化金融体系,提供多层次金融服务。

(2)体现这次金融改革的成败标准是:能否通过金融改革促进温州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能否调动民间金融力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能否扩大民间资本对外直接投资渠道。金融只有依托实体经济才能互相推动,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共同发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是12条改革中最大的突破,拓宽了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希望。

(3)防范风险对资本市场至关重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创新与监管的关系,完善市场规则,明确监管职责,打击违法,纠正违规,严防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发生。

(4)鼓励勇于改革创新,敢于先行先试,包容必要的失败,而不求全责备。

2.温州市委、市政府全力组织试验区实施工作。为加强试验区的工作领导,省、市两级对应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以及民间融资、金融服务、金融创新、资本市场、保险创新、政策保障6个实施推进工作组,温州市设立金融组织创新、资本市场培育、民间融资规范3个重点项目办公室,温州市面向全国竞争选聘108名金融人才,为试验区工作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

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说:要把金融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来培育,给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温州市近期推进五大领域金融改革创新。一是建立健全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组织体系。坚持国有金融组织与民间金融组织、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内资与外资金融机构、本地与外地金融机构共同发展,逐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互为补充,良性竞争的金融组织体系。二是大力促进民间金融的阳光化和规范化。积极引导规范民间资金有序进入实体经济,转化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产业资本。三是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围绕建立适合小微企业和“三农”需求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工作。四是培育和发展地方资本市场。积极开展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试点,发展各类债券产品,推进企业多渠道上市。五是强化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建设和风险防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

2012年4月26日,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以公司化形式正式开张营业,其营业执照显示,公司注册资本600万元,由14家法人、8个自然人投资设立,经营范围涉及信息登记、信息咨询、信息发布、融资对接服务等。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为全省首家,首笔民间登记借款5万元,利率控制在银行利率4倍以内,月息为1.8%,借贷双方在服务中心签订借贷标准合同。业内人士认为,温州这个登记中心的成立,可以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有效遏制高利贷投机行为。通过借贷登记,双方的信息都更加透明,选择的余地也大了,这种市场竞争可有效降低借款利息。总体而言,有助于推动民间借贷的“阳光化”和“规范化”,为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带来福音。同日,奥康国际鸣锣上市,作为中国“男鞋第一股”的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成为温州本土第11家上市企业,分享着金改的阳光。据温州金融办数据公布,温州市第四批拟上市企业共计14家。目前,相关部门上报的“金融改革实施细则(草案)”里提到,要推动企业多渠道上市融资,2012年要争取上市3家以上,另外还要大力培育上市后备资源。这表明,温州的部分优质企业将从资本市场争取更多的资金助推发展。

股权转让开始取得好成绩。温州市在试验区批准设立之前就已建立股权转让机构,去年市本级有4项国有产权转让,成交增值率达122.25%,改变了过去把资产评估价作为交易价,确保国有资产流动而不流失。

温州市已在高新区科技城核心区落实3万平方米场地,计划将产权交易市场、地方金融监管实时监控服务中心和部分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等要素统一纳入其中。重点推进金融集聚区“一街一区”建设,拟将目前温州市金融机构相对集中的车站大道更名为金融大道(街),对既有业态进行整合提升,统一规划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提升零售金融服务街区的形象和财富效应,并加快推进市区黄金地块滨江商务区金融集聚区总部大楼建设。依托温州本地高等院校成立金融学院和金融研究院,加强金融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培养、提升本土金融人才水平。

参考文献:

1.程未.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中的风险与防控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4)

2.李卓林.民营银行的风险防范对策[J].经济参考,2005(31)

(作者单位:温州银行 浙江温州 325000)

(责编:李雪)

猜你喜欢
金融改革成因分析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
美国将放弃金融自由化改革方向吗
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困境
我国温州民间借贷调查分析
供给结构失衡、信贷约束扭曲与金融改革
新常态下多维度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有关英汉翻译中隐性衔接与连贯问题的思考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