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丹
摘 要 幼儿阶段作为从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的关键期,数学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才能让幼儿的数学“动”起来?让幼儿获得“理解地”学习关键的数学技能和能力?带着问题,笔者从自己的工作实际出发,旨在和同行就如何更好的进行数学教学进行探讨和交流。
关键词 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 渗透的数学教育活动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CG610 文献标识码:A
Using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Develop Children's Mathematical Ability
TANG Dan
(Zhuji Huansha Children's Education Group, Zhuji, Zhejiang 311800)
Abstract The early childhood stage is the critical period of transition from the previous stage to the 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of computing, mathematics teaching plays an irreplaceable important role. How to make children's mathematical "move"? So that children get a " understanding" to learn key math skills and abilities? With a problem, I own reality, aimed at working with peers on how to better do math teaching, study and exchange views.
Key words specialized mathematics education activities; penetration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activities; preschool education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幼儿阶段作为幼儿积极获得基本概念和学习基本技能的关键期,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意识的对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更是将数学教育活动转化为促进幼儿发展的主要途径。所以,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平常工作中,除了要不断领悟、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和渗透的数学活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同时要积极的启发、引导家长,寻求他们的配合,共同激发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自然、愉快的数学教学,努力让幼儿的思维“动”起来,让幼儿的小手“动”起来,让家园的合作“动”起来。积极支持、引导孩子在游戏、生活中学习并应用基本数学概念,轻松地获得 “理解地”学习关键的数学技能和能力,在快乐、自由、满足的氛围中构建新知识。
1 独具配方——组织“灵动”的数学活动
1.1 灵活设计环节,激发幼儿自主探究
专门的数学教育活动作为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和途径,要求教师首先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尊重幼儿,把幼儿当做活动的主体。让幼儿尝试在先,教师指导在后,理解和支持每个幼儿的探索愿望和行为,鼓励、激发幼儿按自己的逻辑与方式进行探索活动。例如:在中班下学期《编车牌号》活动中,笔者没有按常规的教育方法,直接示范教幼儿怎样编。而是一开始先请幼儿说说生活中的数字,联系自己的认知经验思考回答,在充分激发他们兴趣的同时,引出问题。熊妈妈的孩子遇到了困难,想用1、2、3三个数字进行编号,要求每个号码中,都必须用到这三个数字,且不能重复。然后组织幼儿按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尝试提出解决办法。在观察幼儿交流过程中,对幼儿之间出现的不同意见,没有急于告诉幼儿谁对谁错,而是鼓励幼儿自己独立进行思考,大胆提出意见,小组得出结论。接着组织幼儿对小组的操作情况进行展示,集体分析、讨论,引导幼儿通过比较,验证,自然的发现数字的排列方法,掌握排列规律,解决问题。最后又通过用4、5、6三个数字帮熊爸爸的汽车编车牌号的环节,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知识,让刚学的数排列概念得到再次的应用和落实。通过本次活动的有序开展 ,不仅让幼儿在讨论过程中分享了彼此之间的经验,而且使幼儿在轻松、游戏的学习氛围中顺利完成教育目标。另外针对每次活动中发现部分幼儿由于个性、能力、环境等各项因素的关系,造成出现不积极参与活动的幼儿,我就采用开火车、小组竞答的方式,积极地创设机会給每个幼儿。在自然的氛围中,慢慢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活动让被动的幼儿逐渐变得主动起来。一段时间后,就不时有家长来反映,说孩子活泼、主动了好多。
1.2 设置多解问题,培养幼儿发散思维
数学能力是指是否善于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中让幼儿对问题进行多解,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积极性。在数学活动前,每次都根据本班儿童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内容收集、设计一些非常性问题。例:“给我说说……”、“你对……有什么看法”、“你发现了什么”等开始的一些问题。因为这些“发散性问题”往往没有一个正确答案,而是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创造、猜测和实验的机会,让孩子逐步感悟到多种类型的问题解决策略。长此以往,相信以后幼儿遇事就不会只用一种方式处理,而变得拥有灵活、变通的态度和能力。例如:在中班上学期的“小动物住哪里”活动中,没有按常规设计一些问题。如“小猫住第几层” “小狗住第几层” “小羊住第几层”,而是设计了一些让幼儿了解、观察小动物互相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如“小猪的楼上是谁”、“它住第几层”、“二层楼第三间住的是谁”、“它的对面是谁”,尽量做到避免只有“是”“否”两个答案的提问。通过尝试用多角度的问题,启发幼儿去发现小动物之间的联系,灵活的思考问题,加深幼儿对空间、方位概念的认知能力。再如在“分苹果”活动中,打破传统的数组成的学习仅限于两个数的组合这一不成文的规律,而是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用多种方法凑成一个数,当发现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及时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积极性。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操作,获得理解和建立数及组成的概念。
1.3 利用标记卡,培养幼儿独立学习能力
数学活动中,教师经常会碰到由于幼儿不识字,导致操作练习无法独立进行的情况。对此,如果教师一一进行示范、讲解的话,一方面不利于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思考习惯,另外一方面也会造成由于幼儿能力的差异、人数相对较多等实际原因使活动场面出现混乱的情况,怎么办?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发现幼儿对标记的认识、设计比较感兴趣,而且易接受,操作起来得心应手。那么何不试试用标记来替代操作材料中的文字,解决不识字的难题?于是在自由时间,我开始有意识的对幼儿进行了一些认识、理解、设计标记、标记卡的活动,为运用做好充分的准备。
2 无孔不入——渗透“活动”的数学教学
2.1 利用区角游戏,对幼儿进行数学知识渗透
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游戏对于幼儿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 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作为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使幼儿摆脱枯燥、抽象的数量概念,让幼儿得以在欢愉、有趣的氛围中参与、体验、感受和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而且,作为课堂活动的延伸,让幼儿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落实。鉴于此,注重对区角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内容的设置等细节。在保证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方式和伙伴的同时,让每个幼儿的小手动起来,使孩子在一个具有相对开放、自由、自立的环境中按自己的学习方式、速度实践、操作、发现、解决问题。
2.2 日常生活环节中的数学知识渗透
从一个特殊的视角看,直观的物质世界的万物,都是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幼儿有关的数概念和基本技能大部分来自自然和非正式活动,它们的获得离不开其生活的背景与环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有机的将有关数、量、形、时、空等概念渗透于各个环节中。
(1)室内活动,例:
A、充分利用晨间谈话、活动等待的时间,统计小朋友的缺、出勤情况;说说今天是怎样来园的;及组织幼儿玩“听铃声按要求回答”;小组集体顺数、倒数;开火车单独接着数等小游戏,培养幼儿对数概念的理解和感知力。
B、利用室内走廊、主题墙、盥洗室等环境,布置有关时间、空间、分类、守恒、排序等与数学内容相关的立体画面,并在旁边的搁架上放置一些相应的操作材料。让环境教学变单一为多样,变平面为立体,变视觉刺激为多种刺激。例:通过杯子上的数字标签、衣筐上的序号、走廊上的1~10格子图、小朋友生日表等,培养幼儿对数学的感知能力。
(2)室外活动,例:
A、外出前,尽可能按不同要求让幼儿进行排队,如:按高矮、性别、座位前后顺序等来排队;再如,在上下楼梯时,组织幼儿一边走、一边数数楼梯的数量。让按某一特征进行排序及数数等数概念和技能,在幼儿的生活中得到运用、实践。
B、散步时,可有机、灵活的让幼儿观察小花园中的树木有几株?有哪些不同的种类?各有多少?谁最多?谁最少?小道上有些什么图形?由哪些形状组合而成?等等问题。在认识、复习数、量、形知识的同时,使幼儿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体验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引发他们探索、学习数学的兴趣。
3 相辅相成——构建“互动”的数学环境
首先,针对家长对孩子的数学学习非常关注,但存在相对缺乏幼儿教育知识的特点,通过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讲座、组织亲子活动、家园联系栏宣传、利用家校通平台请个别家长谈谈自己的教育经验等方法,让家长明白幼儿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幼儿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全方位提高家长的育儿能力。例:针对大班幼儿,我们就组织家长参加由小学教师主讲的“让孩子快快乐乐上小学”专题讲座,不仅让家长了解孩子即将面临的小学生活,而且让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准备,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关键期。
其次,根据最近学习的数学知识以及孩子的掌握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明白孩子最近学了什么数学内容?在家里如何引导孩子对该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并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宣传家庭中切实可行的各类教育活动、建议等。
实践证明,渗透的、整合的数学活动充斥在幼儿生活、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幼儿思维的特殊性——感性、具体;认识到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幼儿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具体的教学中只有灵活运用、相互融入,让幼儿的数学“动”起来,才能更好完成数学教育任务;认识到只有善于挖掘和利用各种机会,让幼儿多看、多动、多说、多问、多表现、多思考,才能让幼儿自然、充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才能为幼儿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瑾.学前幼儿数学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罗莎琳德,查尔斯沃斯.3~8岁幼儿的数学经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3] 杜林兰.幼儿数学教育.南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