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飞
摘要: 高中数学复习课要求教师要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优化了模式之后,使学生感受到复习课不是枯燥无味的教学,而是一种新的知识的体验.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组织、逻辑思维应变等多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的个性良性地发展.
关键词: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思考能力发展
“新授课学生感兴趣,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尤其是数学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课堂上非常枯燥无味,学生认为自己已经会了,思想不集中,课堂效率很低.数学课堂教学虽然有许多模式,但复习课至今还没有完全形成系统的模式.进入高三阶段,由于各学科知识量大幅增加、知识难度大幅提升,导致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尤其是数学课,习题量的大幅增加会使学生明显感到学习压力骤然增大,觉得数学学习是一件枯燥无味的苦差事,进而放弃繁重的学习任务.因此,如何上好高三数学复习课就成为众多数学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问题.复习课上要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教师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既要处理足量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二者似乎很难兼顾.其实,高中数学复习课并不是简单线性地复习旧知识,它要求学生既要“温故”,更要“知新”;既要巩固基础知识,更要对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而复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要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地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的选择恰当与否,是决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很好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关键因素.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在此理念下,数学复习课应是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回顾和发展,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亲自参与回顾知识和发展技能的全过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高中数学复习课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
如何立足课堂本身,切实提高复习课的教学实效性呢?针对以往的模式,我进行了比较,做了新的尝试,现总结如下.
一、研究模式,反思不足
长期以来,高三复习课普遍采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复习系统知识—出示例题—例题讲解—布置作业”.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着明显的不足:(1)课堂40分钟时间大部分由教师占有,学生只能接收信息和输入信息,得不到评价信息、反馈信息的机会,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更谈不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2)教师没有获得反馈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机会,教学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针对性、目的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忽视学生智力发展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这样导致中等以下学生吃不消,优等生吃不饱,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4)把实践——“练”这个学习的主要环节,通过布置作业推到课外,不仅削弱了它在教学中的作用,而且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影响了学生智能的发展;(5)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使课堂变成一种教师的表演、讲演,看不到学生的学,学生的思维,更谈不上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和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优化模式,大胆创新
我改进了教学方法,初步得到了成效,模式为:课前梳理,问题再现—深入思考,培养能力—解决问题,感受创新—全面总结,提高效率.新课标理念下高三数学复习模式应该体现在:
第一层次是学生在头脑中对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的简单再现.
(1)课前准备是简单再现的重要环节,在备课时,要做到“四备”:备复习要求,制定教学的具体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进行教学;备学生情况,预先了解学生基础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确定教学时“观察点”的设置,重点辅导的对象等;备问题设计,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练习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设计恰当的问题完成复习要求。这里的问题包括让学生练习的问题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启发诱导的问题。问题的目标要明确,问题要有衔接性、层次性,每层问题中具有内在联系,层与层之间环环相扣,连成一体,问题要难易适当,忌深、忌浅,当问则问,借问启发;备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和学生认识过程的各个环节,使之形成有张有弛波浪式发展,根据学情确定教学方式,同时寓学习指导于教学之中,从而达到以学定教,以教导学.
(2)前提诊断能提高效率.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既要考虑到阶段目标,又要考虑每一章节内容的具体目标.从教材的整体性出发,按知识体系或按章节单元,抓住重点与难点,来考虑复习目标,使学生能初步对知识的整体性进行把握,进一步对重点与难点知识进行加深与拓宽,从多层次、多角度认识重点与难点知识,以求解题时不会遇到大的障碍.根据教学内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准备复习的内容适当分开和组合,然后针对教学要求和教材实际编拟综合试题,用来诊断检测学生对每一部分的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检测完后,对学生的答题进行认真批改,抽取好、中、差三个层次的“样本”进行分析,找出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产生的原因,并进行恰当的归类,为针对训练做好准备.
第二层次是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融入了学生积极的思考,使得学生达到对知识理解的加深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1)针对训练.通过前提诊断,摸清“病情”就为对症下药,进行针对性训练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从而由某一基础知识或基本方法出发,结合教材的重点及要求进行适当展开,深化,并寻求与这一知识或方法相联系的问题,通过问题在更高层次上达到巩固、深化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目的.
(2)深入浅出.高三数学复习是重要的学习阶段,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汇报、交流和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要使学生思维活跃,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点拨、解疑,使学生变学为思.其中,题型新颖、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问题,往往是学生比较头疼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难题可能是背景新,某个细节上存在障碍.我们可以对难题进行肢解,对其中的难点、重点、疑点环节有针对性的讲解,使大题化小,难题化易.
(3)一题多讲.方法是关键,思维是核心,培养思维能力是贯穿数学教学过程的主要任务.长期坚持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悟性得到提高,对问题的化归意识得到加强.训练“一题多解”不在于方法的罗列,而在于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从而揭示最佳的解法.“一题多讲”是学生讲评与教师讲评相结合的一种讲评方式,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逐渐学会自己充当监控自己解题的老师,是学生采用“说思维”的形式来联系、体会、发展数学问题解决的自我监控能力的过程.讲评课前学生分组研究典型的、错误率较多的题目,讲评课上先由学生讲解答题的思维过程、自主提问并答疑,教师再引导点拨、总结解题要点.具体的操作流程是:①教学流程:学生自查作业→找出知识弱点→课前分组讨论→选出小组代表→讲解解题思路→学生提出问题→同组学生补充→教师点评归纳并引领继续思考.②题目的选择原则: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先小题后大题,先选择题后非选择题,先学生比较熟悉的题后比较陌生的题.一题多变,对一个问题的内涵和外延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拓展,可以有效地开发问题的潜在资源,发散学生思维.从而帮助学生跳出题海,迅速提高成绩.
例: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且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又f(2a+a+1) 本题综合了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及解不等式,内涵丰富.从这一“模型”出发,可作如下变更. 1.对原题中的“2a+a+1”和“-1+2a-3a”都能定号,改为不全能定号. 变题1:已知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且在区间(-∞,0)上单调递增,又f(2log-1) 分析:由于“2log-1”不能定号,便需进行讨论,或根据f(x)是偶函数,有f(2log-1)=f(|2log-1|),得f(2log-1) 2.变确定型问题为探索型问题. 变题2:已知函数f(x)的定义域为R,f(x+2)是偶函数,且f(x)在[2,+∞)上是减函数,试问f(1-2x)与f(1+2x-x)满足什么关系时才有-2 分析:由f(x+2)是偶函数,可得f(x)的图像关于直线x=2对称.又f(x)在[2,+∞)是减函数,则在(-∞,2]上递增,再确定“1-2x”“1+2x-x”的范围各自为(-∞,1]和(-∞,2].要得到-2 在较好地选择“模型题”的基础上,通过对题设、结论、形式、甚至背景做适当的引申和变化,能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求解能力,对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创新精神大有裨益. (4)精选精讲.精心的选择适量的典型例题,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是一堂复习课的核心内容.解题的目的绝不是仅仅解决这个问题本身,而是要给出通性通法,揭示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熟练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中往往会忽视旧的问题,这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如果能“推陈出新”,从新的角度、新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就能使旧题换新颜,既能充分挖掘旧题的潜能,又能使它在新的背景下产生意想不到的奇效,从而帮助同学走出题海. 第三层次是解决相应问题中“容易出错和被忽略的问题”,加深印象,尽量在今后的学习中减少和避免类似的错误.教师设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易犯的错案→学生自己评价判断、发现问题→师生共同分析、纠正错误、解决问题.这样的方法很好地避免了教师主观展现学生易犯的错误,让学生积极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防止教师的“包办”和“灌输”.在这样的课堂上,复习已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复习”,它不是把上过的课再上一遍,让学生体验到的也不是把走过的路再走一遍,而是有所创新,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走一条似曾相识的新路,并从中感受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它是一个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用前瞻的眼光去回顾和总结“过去”,达到另一个新的高度. 第四层次是复习课的课堂总结,对于总结工作需要教师全面把握高中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深挖教材,精心组织,使课堂总结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除了要总结教材内容,还要对课堂上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总结.只有全方位地总结,才能提高复习课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才能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三、尝试模式,初有成效 1.由于要自己完成课前的准备过程和讲解内容,迫使学生进行章节的全面复习,对知识进行系统整理.这一复习环节,真正实现了学生自觉学习,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2.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知识遗漏,及时补缺,从而达到整体提高的效果.教师应在知识补缺的同时,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方法指导,使复习工作始终在宽松的氛围下进行. 3.这样的课堂教学流程,培养了学生口才、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促使学生的个性良性地发展. 4.采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思想活跃,反应灵敏,教师要处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用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武装自己,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在多次尝试的过程中,学生一次次在讨论中产生强烈的思维撞击,迸发出美丽的思维火花,他们在复习的过程中个性得到发展,自信心不断提高,自主性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明显增强. 学生在集体中得到赏识、获得成就,时时提醒自己要不懈努力,要不断拿出新成果与同学交流.学生一天天不断成长和进步,更坚定了我加强教研、优化课堂模式、更新育人理念的决心.我将继续实践,力争取得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金建平.数学素质教育中优化教学过程的若干策略[J].中学数学,2000(6). [2]许闰生.如何上好高三数学复习课.[J].中外教育研究,2008(11). [3]何荣华.高三数学复习课“变式教学”的实践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