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会莲
摘要: 本文先论述了网络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结合的必要性,接着在主体部分探讨了微博时代下语文老师如何将微博和时评文写作完美结合的问题。
关键词: 微博时代高中时评文写作教学读悟写
对于高中生来讲,平日的课业负担重,生活多是三点一线,生活面相当狭窄,既没时间看课外书,又缺少必要的生活体验。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无疑是他们感受世界的一个新触角。在网络这个巨大无边的虚拟世界中,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信息兼容并蓄。它传播的信息之新、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是其他所有的媒介都无法企及的。随着博客、微博、微信等新颖、快捷、自由、简便的交流方式的出现,人们表达自我的积极性更是被大大调动起来。总而言之,在这样一个网络横行的时代人们的生存、工作、交往方式必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自然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现代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老师绝不能再无视网络和写作的紧密关系,死守着传统不放,而应该积极地探索一条网络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完美结合的新道路。
笔者在最近的作文教学中就做了一次这样的尝试,利用网络和时下最流行的微博对学生进行时评文的写作训练,现就将点滴感悟与诸君分享。
一、写作时评文的初衷
还是源于网络,忽一日从新浪网上的社会新闻一栏中发现了一个叫“评论”的子栏目,点开“独家时评”,即刻被吸引。它是一种对刚刚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意愿的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它具有七个特征:1.观点集中。切入点小而准,往往深入剖析,出奇制胜;2.题目能吸引眼球。没有好标题,文章再好也没人看。如写评价毛泽东的文章《岂能用数字比例评价领袖人物》,叫此名时点击量极少,后改为《能用三七开评价毛泽东吗》点击量猛增几十倍;3.选好主题之后一定要多搜索材料。选用最精的上等原料,吸收最精彩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发挥,自然能胜人一筹;4.思想性。一篇完整意义上的时评,思想性应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作者要站在较高的位置去认识和解决局部的问题,把人们的思想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或者有力地说服读者。有人称时评文写作是“头脑风暴”,就是说的这一点;5.要注意文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能用艺术语言表达,就不要用书面语言表达。要善于化繁为简,用形象比喻解读复杂道理,这样就增加了文章信息量和可读性;6.行文要注意层次,逻辑关系越鲜明,人们越爱读;7.强调个性化见解,拒绝人云亦云。
这不正是高中生作文写作追求的一大目标吗?为何不让学生学学写时评文呢?这个想法撞击着我。后来发现身边的朋友也很喜欢这样的文字,我们还时常在微博中转一些自己喜爱的时评文和大家分享。加上后来到苏州工业园区西安交大附中交流,看了他们晒的数据(作文分数比市区最好的高中高了2、3分),并探知了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在全校开展时评文写作专项训练,我更坚定了对学生进行时评文写作训练的想法。
二、怎么做
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如何着手实践才能有实效?在一段时间的摸索后,我终于尝到了成功的美妙滋味,现将我的尝试做如下总结。
我的时评文写作指导主要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读”——读你千遍也不厌。
花一个月时间激发学生阅读时评文的兴趣并养成每日坚持阅读时评文的习惯。当然在这之前,首先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时评文。在理论传输之外,须配上几篇鲜活的时评文范例,既让他们有更感性的认知,又起到快速激发阅读兴趣的作用。记得当时我从新浪网选了《苹果树有了,牛顿在哪里》、《逸夫小学变4S店》等时评文章,学生都很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有了也就成功了一半。接下来是坚持的问题了,怎样让阅读时评文成为一个长久的做法呢?我先是自己起了带头的作用:多则两日少则一日,我必会精选一篇或针对同一问题不同作者写的多篇时评文(素材从网络来),用投影的形式在全班分享、讨论。课后再请同学利用网络从时政、民生、体育、文化、娱乐等众多领域自由搜集挑选自己感兴趣且有价值的材料进行阅读。这当然不是一句不关痛痒的“自己回家看”就算了。事实证明,即使是高中生依然无太大的自觉性,对模糊的口头作业的落实到位率相当低,故而,教师的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在具体实施时就以书面作业的形式给予硬性规定:学生当日阅读过的时评文(特别强调广阔的关注面)必须精要地写到素材本上,第二天交由老师统查。这个做法实在是一举多得,既培养了学生阅读时评文的习惯,又在无形中积累了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鲜活、丰富的、紧扣时代脉搏的作文素材,还学到了别人看问题的独到方法,更学习了众人的深刻思想,而这些正是优秀作文不可缺少的要素。
2.“悟”——掀起你的盖头来。
习惯养成了,接下来便是“悟”了。“学而不思则罔”。通过之前的积累,每位同学手头都有了30篇左右的时评文素材,如何将读转化为写?“悟”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环。
时评文到底是什么?时评文的写作套路是怎样的?我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再对自己积累的素材进行“回头望”。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微博这个网络平台的优势。我在微博里发起一个讨论,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发表对这两个问题的看法。学生讨论热烈,各抒己见。后来,通过搜集整理学生发布的信息,我发现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家逐渐明晰了两个关键点:一是对时评文概念的理解。学生巧妙地将它切为三块“时—评—文”。时即时效性,评即评论、评议,文即行诸文字之意。二是关于时评文写作套路。学生认为大体两种:第一类,先摆出错误的现象或做法,再揭示错误产生的原因或根源,接着指出错误现象或做法的危害,最后指出正确的做法,得出结论。第二类,列出正确的做法或现象,再联系到一类相关的现象,接着褒扬正确做法的影响,得出结论。
看火候已到,我拿出早已为学生准备好的三个材料:鲁迅的《拿来主义》、冯骥才《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朱永华《苹果树有了牛顿在哪里》。和同学们一起研读。先按照同学讨论出的时评文套路将文章《苹果树》做了对应的分解,然后再读两个大家的作品,尤其是鲁迅的经典文章《拿来主义》。同学们突然发现时评文其实并不神秘,某种程度上它们不就是驳论文、杂文吗?我们老祖宗早有过成功的尝试了,今天的时评文只不过是对经典的传承罢了。
已经揭开了时评文的神秘面纱,克服了写作时评文的畏难情绪,接下来就水到渠成地进入第三阶段。
3.“写”——该出手时就出手。
我将这个过程分三个小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微博秀。不拘字数,不拘格式,在微博上发表自己对刚刚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的意见。因为没有考试分数的压力,学生感到很轻松,所以很乐意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了激发学生的热情,还可将跟帖多的微博拿出来在班级作文角展示。第二阶段:随笔练。让学生慧眼发现素材,找到最佳的切入角度,写个性化的时评文。由于随笔相对的自由性,学生大多也较喜欢。经过上面两层铺垫,第三阶段限定素材写时评大作文就变得很轻松了。经过这三种形式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激情高涨,写作质量大大提高。
利用神奇宽广的网络,学生搜集到丰富、新鲜的素材,再没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恼。而自由、不带说教味道、平民化的微博更激发了同学们思考和表达的欲望,相信再加上老师的引导,“巧妇”定能煮出色香味俱全的饭菜。
参考文献:
[1]文中关于时评文的概念和特征参考.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