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在实践中应用数学

2012-04-29 17:04:50陈敏
考试周刊 2012年78期
关键词:所学数学知识生活

陈敏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问题,而在数学问题中,有许多的问题都与我们现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生活中挖掘数学,让数学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宗旨,它不但强调了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同时对教学等方面也做了指导。因此教师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我们深深体会到,任何知识学习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通过生活实例去“发现”,因为学生对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达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生活实例,注重数学应用教学。

一、理性概念生活化——加深数学概念理解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是现实生活高度抽象的结果。因此理性概念生活化,使学生由外到内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经验,在与原有认知、经验的相互作用下,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认知、经验,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学《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指导学生量一量教室的长和宽,课桌的长宽高,塑料三角板的厚度,自己拇指的长度和宽度等。教学《吨、千克、克的认识》时,可让学生分别在天平上称一称1克、500克、1千克的物体,并分别在手上掂一掂重量。对于吨的认识,可以让学生称一下体重,选出一个重25千克(或接近于25千克)的人,那么大约40个这样的人的体重就是1吨。这样实际操作,能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能抽象出这些单位的本质属性。数学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活数学”,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去捕捉,为课堂教学服务。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增强了应用意识,也提高了实践能力。

二、抽象思维形象化——建立数学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指一个物体,不在眼前时仍能想象出它的形状、大小、相关位置,进而逐渐形成明确的表象。空间观念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实现的。因此教学中通过具体操作教给学生一些直观的几何知识,初步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为中学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如教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要让学生触摸、度量、分析,然后归纳出图形的特征。例如,让学生把长方体实物图或模型数一数、量一量等得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数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再结合手工劳动课用铁丝制作一个长方体的模型,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关于“长方形”的空间观念。几何初步知识虽然比较抽象,但只要我们遵循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与心理特征去组织教学,并采取动手操作等直观有效的措施去促进他们的认识活动,就能不断形成和丰富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三、复杂问题实验化——直观形象化解难题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智慧的鲜花总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动手操作,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为例,通常的教学模式是就圆柱论圆柱,就公式论公式,而对于如“油桶、牙杯、油瓶、热水瓶等,为什么都做成圆柱体”这一简单却不为人十分注意的生活现象却很少去思考。为此,我让学生展开讨论:“除了美观以外,是否有其他数学因素?”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但都说不到点子上。我让学生将此问题留到课后去讨论思考。后来,在一次野炊时,我给每小组一根长100米的绳子,要他们在地面上围一个平面图形作为本小组的活动大本营,看哪一组围成的图形面积最大。学生通过分小组活动,围成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再通过讨论、比较、计算得出:当周长一样时围成的各平面图形以圆形面积最大。反过来思考,当平面图形面积相同时,以圆形周长最小。学生明白了,在同样容积的不同容器中,如果容器的高度和底面积一样,那么侧面积所需材料以圆柱状的最省。

四、加强课外应用实践——学以致用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垂线段最短”性质学完了,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统计初步知识学完了,让学生自己估算学习成绩波动情况,等等。这样做,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这也是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还可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一些“调查”、“体验”、“操作”等实践性强的作业,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如,教学“单价、数量、总价”三者关系应用题前可让学生做一回小小调查员,完成下列表格:

这样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减缓他们在学习上坡度,对他们深刻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很大帮助。又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再如,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锅盖、脸盆的圆心在哪儿……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生物之谜,无处不用数学”。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它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在数学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

猜你喜欢
所学数学知识生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 18:38:15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28
无厘头生活
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 19:44:06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