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盛颖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几年了,这期间地理教师以务实的态度、紧跟课改的步伐,积极投身实践,认真参与新课改的各级各类培训和研讨活动,努力领会新课改精神,学习新课程标准,重塑新课程理念,把握新课程教材,探索新课程教学方法,在努力学习、积极尝试、勇于探索中不断提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将会不断遇到新的困难和问题,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新革命。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多设疑、缓坡度。
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这是创新教学的前提,地理教师要创造性地创设问题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地理有很大的作用。还要引起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不能跨度太大,要遵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问题的坡度要缓,要在渐进中不断加深。当然地理设疑应该掌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新课开始时设疑。在上新课之前可通过地理小故事、热点事件来设疑,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因为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
(二)在思维分散时设疑。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不可能在一节课内,都集中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教学情境或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三)在课堂小结时设疑。一堂好课也应设疑而终,使其完而未完,意味无穷。例如在学习了《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后,让学生总结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1.中低纬大洋西岸为暖流,东岸为寒流。具体地说,中低纬太平洋西岸为日本暖流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大西洋西岸为墨西哥湾暖流和巴西暖流,印度洋西岸为马达加斯加暖流和莫桑比克暖流;中低纬太平洋东岸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和秘鲁寒流,大西洋东岸为加那利寒流和本格拉寒流。2.中高纬大洋西岸为寒流(太平洋西岸为千岛寒流,大西洋西岸为拉布拉多寒流),东岸为暖流(太平洋东岸为阿拉斯加暖流,大西洋东岸为北大西洋暖流)。在此基础上继续设疑:除了同学们总结的规律外,还能够概括出哪些分布规律(如中低纬洋流呈反气旋型流动,中高纬洋流呈气旋型流动等)?在一堂课结束时,通过提出新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学生课后进一步思维,也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注意新教材内容体系的改变。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正文简短,图、活动、案例增多,很多知识点到为止,内容非常突出时代信息,许多新内容教师没有接触过,这对我们来说是变相地加重了负担。设计的探索活动灵活新颖,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程多,一些活动需花费很长时间,一节课很难讲完,往往按设计把试验做了,但后面的内容难以进行完,出现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并且有些探索活动没有现成的答案,答案开放性过大,这对我们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讲哪些、讲多少、讲多深、怎么讲,很难把握。
在这种形式下,一线教师在业务上就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高,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备课时要加强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按单元进行课时备课,对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统筹安排(讲多少?讲哪些?讲多深?怎么讲?)。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搜集相关地理教材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丰富相关知识点,发动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和搜集相关材料。对于实验课等要花费精力多一点,在课前就应对学生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操作过程,提前准备,如“沙尘暴的成因和风沙灾害的防治”。这样既不耽误时间,又可保证课堂教学的流畅性。
三、明确新时期高中地理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切实转变教学思想。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的任务是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有侧重地对学生实施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为社会主义各行业输送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力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明确新教材各章节的“教学目的与要求”,对于“新纲”中要求“理解”的内容,即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必须反复讲透。而对于“了解”的内容,则作一般性掌握,至于其他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取舍。教学中要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努力摆脱“高考”指挥棒的束缚,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到完全能适应今后生产和生活而必需的知识。为此,在教学中,对于新教材删去的专业性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只要简明扼要地讲清现象,而不再需要过细过深地探究其理。
四、重视读图、用图
一直以来,学生学习地理很明显的一个弱点是地理知识的空间概念差,不会用图,读图,图成为地理知识的附属物。据了解,虽然学生每一本教材都配有地图册,但实际上有很大部分同学不会主动去使用地图册,可想而知,学生在高考中地图部分知识失分较明显。区域地理的学习也不例外,特别是初中部分的区域地理知识如城市、工业、农业、交通干线、河湖等,学生掌握还是比较差。
正确引导学生重视利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尤其重要。因为区域地理知识的不同首先反映在地理空间的差异,空间的差异引起自然和人文各方面要素不同,才会引起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如西北地区和东南地区,学生都知道这两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差异,但要分析其原因首先从地图上找出两个区域地理位置的差异,通过地理位置了解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等各方面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再如“西气东输”一节中,教材首先出示地图,教师只有指导学生看图,找出其起点、终点及其经过的地区才能掌握其重大意义。除了看图,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填图,把教材中的文字转化成图,通过图记忆地理知识效果比较显著。如我在给地理班进行地图知识复习中,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填“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世界地形图”、“世界政区图”,学生也表现出较大的学习兴趣,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就巩固了地图知识,从而培养了用图、读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