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制高专护理药物学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

2012-04-29 13:59:31曹红王宁邢爱红
大学教育 2012年8期
关键词:药物学药理学实验班

曹红 王宁 邢爱红

[摘要]改革三年制高专护理药物学教学内容,以适应临床护理用药实际。方法:将2006、2007、2008级3个年级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在每一年级进行平行实验,对照班按照传统教学内容授课,实验班按照优化的教学内容授课;2009级所有班级全部使用按优化教学内容的新编教材授课;采用期末考核、访谈、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实验班期末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实验班比对照班知识结构更合理。结论:护理药物学教学内容改革符合临床护理用药实际需求。

[关键词]护理药物学教学内容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8-0098-02

护理药物学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是护理基础课与护理临床课的桥梁课程,是学生由护理基础知识与技能向掌握护理临床知识与技能转变的桥梁,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起主要支撑作用。目前高职高专护理药物学教学存在以下主要问题:课程定位不够准确、[1]护理专业特色的药物学教学内容缺乏、[2]教学内容滞后于临床实践、[3]实验教学内容缺少针对性的用药护理实践技能训练。[4]本研究从临床护理用药需求出发,优化护理药物学教学内容,突出护理用药内容,突出护理专业特色,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适应临床护理用药实际,适应当代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我校2006、2007、2008级3个年级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在每一年级进行平行实验;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基础课成绩、理论课与实验课课时安排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总结前三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联合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的医护人员和同类院校长期在教学一线的护理药物学教师编写出版了《护理药物学》,在2009级所有班级全面推广。

(二)研究方法

对照班按照传统教学内容授课,即理论知识以讲授法为主,结合多媒体进行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方面内容的授课,实验课教学内容采用经典的药理学动物实验。实验班按照优化的教学内容授课,即理论知识强化用药监护、简化药物作用机制,实验课教学内容除经典的药理学动物实验外,增加了与临床护理用药密切相关的实训。优化的教学内容按模块化设计,具体如下:理论知识分为2个模块,实验实训分为6个模块。理论知识的2个模块即总论和各论,总论介绍护理药物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各论介绍典型药物、常用药物、新药进展;实验实训内容的6个模块即经典药理学动物实验、正确执行处方和遗嘱实训、正确计算药物剂量、药液浓度及调配操作实训、药物治疗方案的评价实训、药物疗效观察和不良反应监测实训、用药咨询和用药指导实训。实验实训内容与理论内容有效衔接、相互照应、相辅相成。

二、评价方法与研究结果

(一)考核

学期结束进行。对照班和实验班实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试题由医院临床护理一线的护理专家命制。成绩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时被认为有显著差异。结果如下:

与对照班比,*p<0.05;与上一年级比,# p<0.05。

(二)访谈

访谈在学生学习临床课过程中、医院实习过程中进行,分别对临床课老师、医院实习带教老师进行访谈,了解教学内容改革前后对护理临床课学习的影响和临床护理用药的适应情况。临床课老师注重药物学的专业基础课地位,认为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是必需的学习护理临床课的理论基础,作用机制是学生理解药物选择和某些不良反应的基础,在护理药物学授课中突出经典的作用机制、简化一般的作用机制的改革后,对学生学习临床课没有产生不利影响。医院实习带教老师注重药物学的临床应用地位,认为药物的“用法(包括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给药时间)、配伍禁忌”为临床护理用药的基本技能,“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的观察、报告与处理”是临床用药护理必需的职业技能,增设“用药咨询和用药指导”很有必要,为护理职业岗位需求。因此,护理药物学的授课内容在强化用药监护后,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更贴近临床护理用药的实际需求,学生更能学以致用。

(三)问卷调查

在学生学习临床课结束后、实习结束进行,分别向临床课老师、实习带教老师发放问卷调查表,该问卷共设计8个条目,按好、较好、一般、较差、差分别计5、4、3、2、1分,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时被认为有显著差异。结果如下:

与对照班比,*p<0.05。

三、讨论与建议

(一)准确定位护理药物学课程、突出其护理专业特色是满足临床护理用药需求的前提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指导下,护理药物学课程要适应新形势,课程教学需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现代护理模式正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进而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全人护理模式转变,护理对象也不仅仅是患者,还包括健康人,护理实践因此发生变化,即基于医院环境、急性病护理为主的实践转变为以社区为基础更强调慢性病和老年人护理的实践。由于新的护理模式强调护理的独立功能,使护理人员在医疗服务中的职责和角色发生了转变,作为医生的合作者,既是药物治疗的实施者,又是用药前后的监护者和咨询者,护理药物学课程要适应这种转变,课程教学需突出护理专业特色。

(二)改革护理药物学教学内容、加强临床护理用药能力训练是满足临床护理用药需求的根本

传统药理学理论教学一直沿袭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重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等基础性知识,轻用药方法、用药监护等,教学内容与护理工作岗位需求脱节较多,缺乏对临床护理用药的实际指导意义。[5]本研究实现了理论知识体系教学内容重点的转移,即从以作用机制为重点的理论性探究转向以围绕临床药物治疗所产生的护理问题和用药护理措施为重点,对药物作用机制突出经典理论,强化临床护理需求的内容,不但要明确用药目的,还要将用药方法、用药注意事项、用药护理等具体化,兼顾理论知识体系中护理临床课的基础性和护理临床的实用性。

传统药理学实验主要是以动物实验为主的验证性实验,缺乏对用药护理指导的针对性。本研究构建了与临床护理用药密切相关的实验实训,从而使学生具有正确执行处方、医嘱的能力,正确配伍、准确计算药物剂量及药液浓度的能力,观察药物疗效、监测不良反应、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的能力,初步用药咨询和用药指导的能力。

(三)加强护理药物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其整体素质是满足临床护理用药需求的保障

护理药物学师资队伍包括在校专任老师和临床带教老师。在校老师由于缺乏护理专业的临床实践经历、不熟悉临床护理工作现状,造成课堂教学与临床护理用药脱节;而临床带教老师虽已成为临床专科护理专家,但缺乏护理药物学理论知识和带教培训教育。因此,为了促进护理教育与护理服务的协作,应让在校专任老师重新回到临床第一线与护士一起工作,而临床带教老师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应善于在实践中总结护理经验,在互相学习、交流互补中尽快提高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宋前流,冯小君,国萍,等.高职护理技能型紧缺人才药理学教学内容与临床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41-43.

[2]张敏,蒋希.整合药理学教材内容凸显高职护理特色—谈护士临床用药教材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06,6:134-135.

[3]盛芝仁,黄善定,宋前流.从临床需求谈护理药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设想[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7):86-87.

[4]宋前流,盛芝仁.以“用药护理”为导向的高职护理药物学课程框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7):100-102.

[5]林益平,金志华,金庆跃,等.建设基于“用药护理”工作过程的药物应用课程[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91-93.

[责任编辑:钟岚]

猜你喜欢
药物学药理学实验班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中职学校药物学课堂教学改革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今日农业(2021年6期)2021-11-27 08:05:59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08
艺术药理学
特别健康(2018年4期)2018-07-03 00:38:26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药理学原则在抗微生物药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第十六届国际传统药物学大会在广西举办
人民周刊(2016年11期)2016-06-30 13:56:33
模块化教学中口腔临床药物学课程的发展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