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玉
【摘要】 减轻青少年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主要是通过培养学习兴趣、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等策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 数学课;减负;提质;策略
“减负提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作为数学教师的我,认为“减负提质”就是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前提,有针对性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和心理负担,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建设高效课堂. 在此,我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策略.
一、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是“减负提质”的前提
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改变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变为师生共同探究学习、合作交流等. 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创新建议和合理要求给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 作为活动主体的学生会感到轻松愉悦,作为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的教师感到快乐和充实,真正将“教”与“学”的关系提升到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体现和生命价值释放的高度.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减负提质”的核心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求的倾向. 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 有人说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有人说,真实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落实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之上,这是课堂成功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学生才可能大胆地质疑,勇敢地发言,耐心地倾听,肯于钻研,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为此教师要在课堂内外都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教师的敬爱,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三、安排合理的小组合作是“减负提质”的关键
安排小组合作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四人为宜. 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 二是分组应遵循“以优带差,以优促差,组际竞争”的原则. 教师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 这样的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优劣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其中三个小组成员是动态的,可以有小组间、男女生之间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小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 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是“减负提质”的保障
1. 增强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发展自己的学习思想,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
2. 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共同讨论、互相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 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应首先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五、高效数学课堂的基本模式
1. 课前准备,有“备”而来. 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一个高效的课前准备. 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工夫. 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有效的备课过程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以及学生的个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同时,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 其次,教师在备课上应多研究,多斟酌,多进行教学探索.
2. 创设情境,民主讨论.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真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习过程的引导,适时地创设探索性的教学情境,提供让学生思考发现的机会,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气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关注学生生活,课堂更富生活气息. 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有趣味地讲课,创设快乐的学习气氛. 例如:一个杯子里盛红酒,另一个杯子里盛体积相同的白酒,从红酒杯子里取一勺倒进白酒杯里调匀后,再取一勺调匀的白酒倒进盛红酒的杯里,问:这时原红酒杯里渗进的白酒多,还是原白酒杯里渗进的红酒多?还是一样多?有的学生回家后做实验去证实自己的猜想. 这种趣味教学的学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它不以课堂的结束而结束. 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生活课堂学习活动中,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
4. 内容主体多元,让数学评价“活”起来. 不能单靠一张试卷成绩来判别学生的优劣,而是要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例如在七年级的“七巧板”教学活动中,教师课前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七巧板的有关资料,然后展示、交流、操作等. 对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际操作技能、分析问题的思路等表现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有学生的自评、互评、小组或团体的评价,并以表格的形式填写等级,呈现评价的结果. 评价主体多元化不仅使教师从评价的特权阶层中解放出来,也使学生享受到评价的快乐,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
5. 注重在课堂上巧练. 尽量留一些课堂时间给学生用来完成练习. 练习要有层次、有针对性,以点连线,归类练习,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知识而没有增添学习负担. 此外,要及时批改课堂作业,决不拖拉,以获得及时信息进行评讲和纠正典型错误. 对问题多的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真正搞清课堂上应掌握的内容.
以上策略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学生喜欢数学课,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切实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这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为之努力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