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些名言警句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然而,毕生从事音乐艺术教育的孙继南教授更有自己的感慨,“音乐教育是音乐事业发展之本,古今中外莫不如是”。①他同时认为:“音乐教育史的研究,确实是中国音乐史学建设中值得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的方面;特别是清末以来中国音乐教育的兴起、]变过程与史事,不仅是当今音乐教育工作者自身专业史的了解所必需,对今后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不无参考价值和借鉴的意义。”②
孙教授身体力行,倾毕生之精力,撰写了《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并呕心沥血三易其稿。
初读《纪年》,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其一,以时间为坐标,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发展之脉络,读书如同看“音乐教育纪录片”,乐教史实历历在目。
其二,以具体史实为条目,每条皆注明出处,对重要条目还附上原委全文,为有志于深入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其三,我国百年音乐教育史,事项庞杂,人物众多。但多套科学编码非常便于检索。该书是一部难得的考究与考证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史的工具书。
那么三个版本是怎样产生的?又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和特色呢?
孙教授说编撰《纪年》的夙愿起始于60年代初,已经逐渐积累了不少资料。没想到梦魇般的“文化大革命”,红卫兵“打、砸、抢”,孙先生被扣上了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数次抄家、资料被毁,辛辛苦苦积累的成果一扫而光。
1979年,“四人帮”被打倒后,改革开放带来了科学的春天,学术空气也格外清新。孙先生又重新燃起了编写《纪年》的激情。于是,他申报科研立项、寻访当事人取得第一手资料、到全国各地跑图书馆、进档案馆、查辞书文献……历尽艰辛,冬去春来二十载,终于在90年代初,完成了《纪年》的初稿,并在《星海音乐学院学报》连载发表,引起学界很大反响。于是,在2000年,由山东友谊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第一版《纪年》(初版)15印张300千字。该书的出版,引起了音乐教育界和史学界的极大关注。中央音乐学院93高龄的史学大师廖辅叔教授赋诗为序:“厚今尊古各精研/非古非今冷百年/多士有心能补阙/追踪乐教此新编/勾沉辑佚自辛勤/玉石金沙鉴别真/岂独千秋存史料/明明乐史有传人。”
海内外音乐史学界专家、学者和同仁纷纷致函、发表书评,祝贺《纪年》问世,填补了一项史学研究空白。
初版《纪年》上编时限1840—1949,下编时限为1949—1989。收录了这个时期中国音乐教育发展史中的相关文件、人物的史料,条目清晰简练,信息量大而全。作者还把上编中的重要条目在附录中刊印了较为完整的附件。
初版《纪年》出版之后,书中的资料很快就被有关学术论文、专著所引用。一些院校还把该书选作辅助教材。海内外不断来电、来函咨询、求索。也有专家学者提出了宝贵意见,提供重要文献资料。
这样大的社会反响和轰动效应,是先生始料未及的。这反而给他带来了新的压力,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下,又用了四年的时间完成了《纪年》的升级版。2004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2印张,523千字。升级版《纪年》(增订版)有如下变化和改进:
1.把下编的时限延伸到2000年。
2.下编的重要条目也加上了附录。
3.将每个条目加上了身份编号,并在目录中用关键词拟定一个小标题。
4.增加了人名索引,在正文及附录中涉及的人物都可查到,加强了本书的工具性。
5.修正一版中发现的问题,修订补充力求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按理说升级版《纪年》完全可以定稿了。但对学术要求尽善尽美的孙先生“咬定青山不放松”,他执意要把近年来新发现的史料和国内外史学研究的新成果补充到书中来,历时8年,终于对全书进行了又一次较大规模的补充和完善。这就是2012年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再升级版《纪年》(新版),29印张,703千字。
第三版《纪年》又有许多变化和改进:
1.对第二版《纪年》中的850个条目逐一核对甄别,予以必要的补充和修改。披沙拣金,删除文献价值不大的条目,增加新的重要文献。如044-1条中国最早创建的民办通州师范学校及其校歌,以及083-1条中国第一部官编音乐教科书等等,都是此前鲜为人知的与音乐教育有关的重要史料。
2.对附录有所调整和充实,内容更加翔实丰富。
例如【附录1】,中国近代最早的教会学堂“文会馆”学生编创的歌曲原来只选用1首,鉴于这些产生于19世纪末的歌曲远远领先于通常中国近代音乐史书中所提及的“学堂乐歌”,提前了乐歌的出现时间,颇有研究价值,而此类歌曲极难寻求,现增至5首;再如【附录38A】为青岛近代教育史上对音乐教育产生过重要作用的圣功女子学校,该校“课程设置”对音乐教育设施和要求均有具体记载,十分难得。
3.新增加照片202张,其中不乏难得一见的珍品,所有插图都与该条目内容紧密相关,读书时可以加深对史料的直观认知,图文并茂。例如:大家熟悉的岳飞词《满江红》曲调究竟产生于何时?长期众说纷纭,一般都认为是根据1920年北大《音乐杂志》发表的《〈金陵怀古〉曲谱》填词而成的。然而,083-1条所刊插图《满江红》歌谱,则让你清楚地看到:早在1907年出版的《乐歌教科书》上就已经有了。再如:你想见识一下中国第一本音乐史,即可在169条中看到作者叶伯和的肖像及这本《中国音乐史》的版权页。
4.以“凡例”代替此前两次版本的“说明”,使这部带有工具书性质的编著体例更趋规范,其检索、编码系统亦进一步科学实用。举凡全书条目854个、附录102则、人物1348位、图片201幅以及参考书目、文目等各项内容,或按年月先后为序或以汉语拼音归类,一律皆以条目编码为依据。按编码检索,十分简便而快捷。
5.按照我国传统的历史分期,19世纪中叶到五四运动之间为近代,五四运动到当今为现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划分必然会有变化。进入新世纪之后,学界有人主张把整个20世纪称为近代,看来不无道理。可能出于这种原因,作者把第三版《纪年》中的“现”字去掉了。
最后再来谈谈读书后的几点感悟:
1.在今天的商品大潮冲击之下,很多人都在向“钱”看,做学问的人越来越少了,先生能倾毕生之精力、孜孜以求,令人肃然起敬。
2.这位山东音乐教育界泰斗没有丝毫世俗的等级观念,三版《纪年》出版之后,均题签寄赠,使我从中获益匪浅,深为感动。
3.我童稚之年在烟台毓璜顶幼稚园,听老师弹钢琴做律动,给我播下了音乐的“种子”。这所中国最早的幼稚园竟载入《纪年》024条,并在第三版中又刊载了两幅照片。以小见大,由此可见此书之精细可信矣。
最近孙老告诉我说,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的修订了。弦外之音,使我感受到作者似乎仍有不断完善却因年岁不饶人、难免有力不从心之憾,听起来深有感触。其实,如今“再升级版”已经是他在这个领域中修成的正果。我相信,所有读过这本《纪年》的人,都会对孙继南教授做出的贡献由衷地感谢,对他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也正如廖辅叔老先生在诗序中的评价:“勾沉辑佚自辛勤,明明乐史有传人。”
①孙继南《关注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修史工作——〈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编后感》,《音乐艺术》2001年第2期。
②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纪年》(第一版),山东友谊出版社2000年版,第477页。
林寅之青岛李沧区文化馆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