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静 叶雯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学生的特点,结合对现有学业评价问题的分析,高职院校要从评价目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对单独招生学业评价进行改革, 让单独招生学生提高自信、体验成功、激发潜能,最终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学生学业评价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8-0018-02
学业评价是学习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它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有效的评价方法,系统收集学生的学业信息,科学进行分析处理,并对学生学业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但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学业考核评价模式存在不少问题。
为了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多元化选拔录取机制,自2007 年起,教育部在部分示范高职院校中启动了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单独招生学生(以下简称单招生)入学后在学业方面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学习意愿低落,不了解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内容,不知道课程的作用,不了解实训的目的;缺乏学习兴趣;有不及格科目不知道应该怎样重修;不了解选课的机制和程序,在选课时盲目或从众;厌学、逃课、沉迷网络、上课睡觉、考试作弊等。
虽然影响单招生学业的因素很多,但笔者认为,学业评价改革滞后,现有学业评价体系不能准确、科学、全面地评价单招生,抑制了学业评价的诊断、反馈、改进和激励功能,容易引起单招生自我发展受阻和自主构建的不足,最终导致其不能如期毕业甚至辍学。随着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不断深入,各试点高职院校应该对单招生学业评价进行改革,让单招生提高自信、体验成功、激发潜能,不断提高单招生的培养质量。
一、现有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给单招生带来的弊端
(一)评价目的偏移
现有的学业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其改进与激励的功能;只重视学业成绩,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关注不足;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
在这种学业评价目的下,很多单招生会选择放弃,因为不努力导致的失败比努力了依然失败更能够避免心理上的冲突或认知上的不协调。
(二)评价主体单一
现有的学生学业评价主要是教师作为评价主体,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及企业评价、社会评价等。教师是评价的权威,学生只是被评价者,只能被动、消极地接受评判,没有评价的权利。
这种单一主体的教师评价,其弊端在于:评价的结果容易片面、主观,单招生对评价的结果难以认同,因而评价的实效性不强;在评价过程中,师生之间由于种种原因难免产生对立的情绪;单招生在评价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就会受到很大限制。
(三)评价内容片面
现有的学业评价以理论知识为主,只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考核,忽视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学生的职业态度、创新能力、实训企业的意见,学生的自评、互评难以得到认定,不能很好地对每个学生做出全面的评价。
单招生虽然在文化基础、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吃苦耐劳等方面不如统招生,但他们自我意识强,思维活跃,社交活动能力强,能够承受压力,接受挑战,掌握实践能力或动手能力强于统招生。因此,这种片面的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评价,使很多单招生怀疑自己作为学习者的能力,丧失取得成功的信心。
(四)评价方式单一
现有的学业评价过多注重定量方法而忽视定性的评价,通常都是通过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来测评学生学业。多采用纸笔测试,所考查的只是学生的解题能力, 涉及的几乎都是陈述性知识。
笔者在访谈中发现,很多单招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撰写科技论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奖等方面非常积极,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在现有的学业评价中,单招生的这种优势却无法显现出来。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目前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而对课程学习的评价主要通过考试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学业评价方式倾向于总结性评价、工具性评价,忽视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漠视教育的个体性、特质性和差异性,从而不利于单招生个人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不利于单招生能力的培养以及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单招生学业评价的改革
针对单招生理论基础较弱但实践能力较强的特点,要激发单招生的发展潜能,就需要积极开展学业评价改革,实现评价目的向促进发展转变、评价主体向多元化转变、评价内容向全面化转变、评价方式向灵活化转变。
(一)改革评价目的——解决“为什么评”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建立发展性学业评价目的。关注单招生的个体差异性及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依据培养目标,通过对单招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系统分析、及时反馈,对单招生的现实与未来发展状况做出价值判断,从而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二)改革评价主体——解决“谁来评”
发挥学生评价主体作用,实现学业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凡是教育的权益者,都可以作为教育评价的主体”,不仅包括教师、学生,还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学生家长、教育专家和其他社会组织。
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企业专家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对单招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促使单招生在自我评价和参与评价的过程中,更准确地把握学习目标,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学到别人的学习经验,增强学习信心,极大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学会学习,更充分地展示才能。
(三)改革评价内容——解决“评什么”
拓宽评价的内容,实现学业评价内容的全面化。既要关注单招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动机和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灵,重视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动机、信念、态度、价值观。评价内容不仅包括相关理论知识考核,还应包括实践能力测试、在校表现、在行业企业实习实训表现等,而且把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现代职业人基本素质要求列入评价内容。
(四)改革评价方式——解决“如何评”
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评价方式的灵活化。除了传统的纸笔测试以外,还可以采用表现评定、设计、学生作业、作品展示、现场操作等多种方式完整地呈现学生的学业水平,将评价的范围从认知领域扩展到情感与社会技能等。采用描述性评语来反映学生的参与程度、交流的主动性、所提出方法的新颖性和创造性等,培养单招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单招生学业评价改革的保障
(一)教师和教学管理者要更新学业评价观念
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学业评价观念,充分认识到现有学业评价的弊端,掌握学业评价的先进理念,树立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的意识,并掌握具体有效的学业评价方法和手段。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管理者应对学生评价的各个层面有着深刻理解,在制订学生学业评价的政策与方案时,要树立学业评价的核心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不论是从管理上,还是从实际评价技术的提供上,都能给教师一定的支持,使得学业评价的改革能落到实处。
(二)实行柔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
采取综合化学习评价、学分认定形式,鼓励学生更多地获取教学计划规定以外的各类技能证书、有效培训证书;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单招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良性转变,养成学生乐学善学的优良学风。
(三)研制开发管理软件
要根据目前学业评价的需要,采用网络技术等手段全面提升管理质量,为构建多维度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提供有力保障。
针对单招生的特点,对学业评价进行改革,对单招生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过程性评价,使学业评价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实现从“关于学习的评价”向“为了学习的评价”的转化。这能发现和发展单招生多方面的潜能,激发单招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发展,成为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涂艳国.教育评价[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88.
[2]廖迎春.对高职院校学业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的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94.
[3]何静.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学生学业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4]李亚东. 关注教育评价的主体性和多元性[J]. 上海教育,2003,(12):26.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