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兴趣的启蒙
兴趣的最初属于“有趣”。钢琴,对初学儿童是一新鲜事物,开始也许对眼前这一“庞然大物”钢琴的一种好奇心,于是便“按”动琴键,又对其高低不同的奇异声响产生兴趣。可是当他多次再看到钢琴时,这种新奇感就会消失,对钢琴也就不感兴趣了。这正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在学了一段时间后,就不想学的原因。由此可见,这种儿童对钢琴本身自发产生的直接兴趣并不专一,也不稳定。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只有从“有趣”发展为“乐趣”,才有可能比较稳定,把艰苦的学琴过程视为一种愉快的乐事。因此,在培养儿童对钢琴的专一兴趣时,不可过急。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用多种方法给予引导。如:让孩子多听一些不同情绪的歌曲,使他们感受到音乐也是一种语言,是表达人类情感的一种方式。
二、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一)教师——钢琴教学的主角
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但由于学生年龄的不同、素质的不同、接受能力的不同、心理状态的不同等原因,要求教师必须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只有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趣的教材,生动的讲解,才会给学生带来浓厚的兴趣。
(二)教师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对于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由于学前儿童的大脑和思维发展有限,对语言的理解相对困难。因而,教师要尽可能把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转化为儿童能听懂的,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并做到清楚而有条理,幽默风趣,语速要慢,语调要有抑扬顿挫,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三)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
由于儿童主要是以直观的形式认识外界事物。因此,在实际学习中,应尽量将那些概念知识,比喻成他们生活中熟悉的实物,才有助于儿童的理解。当他们通过自己知道的,甚至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来理解那些概念时,其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增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在钢琴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一)感受入门,萌发兴趣
在学琴初期我们就要让准确美好的声音刺激他们的听觉,开启儿童的乐感。让孩子萌动对美好声音的向往,并意识到这种悦耳的声音是从眼前这架钢琴中流传出来的,他们就会跃跃欲试,从而产生触摸琴键模仿老师弹奏的冲动。这时,根据儿童喜爱模仿的心理特征,教师就可作出引导,让孩子模仿老师的弹奏动作,推动他们兴趣的萌发。
(二)第一节课的重要性
(1)隆重对待见面式。音乐是美的。教师做为美的传递者,鲜明简洁的服饰给幼儿的第一直观印像,能强烈刺激孩子的视觉,吸引孩子注意。而亲切的询问和“平起平坐”的交谈,又能够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形成一个良好开端。
(2)进入课堂。鉴于钢琴课教学多为“一对一”,并由家长陪伴的教学模式,钢琴教师应与家长引领幼儿一同进入琴房。待学生进入教室坐于琴前之后,教师不必马上开始正规教学。
(3)进行教学。在第一节钢琴课上,经历的只能而且必须是最初练习阶段。因此,引导学生练习的方法可由钢琴教师和学生同时进行。除了解钢琴基本知识外,不可过多涉及到乐谱和音符的内容。
(三)因“趣”施教,愉快教学
由于学生一般年龄都较小,爱动,怠惰心理较强,所以教学切忌过于呆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做一些有趣的类比,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强化他们对学习钢琴的兴趣。
(四)坚持给学生“示范”演奏
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大都是感性的。教师的“示范”弹奏,优美的旋律、抑扬顿挫的乐句、生动的音色变化、有韵律的节奏以及弹奏姿势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感染孩子。所以,著名钢琴教育家凌远教授认为:“真正的好教师必须是一个好的演奏家。”
(五)正确的评价与表扬相结合
首先,一位好的老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关注儿童。要有一颗爱心,爱音乐,爱孩子,两者缺一不可。特别是对于弹得不太好的儿童,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们的长处,发现错误要帮助他们找原因,变消极为积极,变训斥为鼓励,变嘲笑为指导,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喜爱,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在教学中既要多进行表扬和赞美,又要防止言过其实,以免将学生引入误区。
(六)巧留作业,引导孩子科学练琴
老师给学生留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灵活掌握。尤其涉及手指的纯技巧性训练,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讲,比较枯燥乏味,往往不容易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可把不同的训练内容放进曲调优美的乐曲中,或把它们编成儿童熟悉的旋律并配上简单的伴奏,使得提高孩子兴趣的同时,手指得到了应有的训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四、重视家长的作用
(一)创造良好的学琴环境
环境对儿童的心理状态有很大影响,因此孩子练琴时,安静、愉快、整洁的练琴环境能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激发练琴的积极性,加强记忆力,练琴效率自然较高。
(二)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在孩子对音乐有一定兴趣时,他们会在琴上胡乱弹出一些音符。这时不要指责,要鼓励他如何弹得更美,或许有利他对音乐感觉的积累。适当的时候,可以举办一些表演观摩活动及竞赛活动。
(三)劳逸结合,让孩子喜欢坐琴凳
从幼儿学琴之始,父母就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练琴习惯,并制定一个严格的时间表,使练琴规律化、正常化。尽可能抓住孩子一天中精力最充沛、最有学习愿望的时间,安排他们练琴。凡是孩子疲劳、困倦、生病时,都不要强迫孩子练琴。
(四)适当让孩子参加实践活动
增加琴童之间的交流。老师要定期举行学生演奏会或开钢琴小聚会,让孩子们互相聆听,引导他们交流学琴的感受。从别人身上学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尤其是听到别人演奏和自己相同的曲子或是自己曾经弹过的曲子时,老师可让他们互相点评。
适当参加演出、比赛,增强孩子的荣誉感。适当地让儿童参加演出、比赛,并大胆地按自己的想法去理解和演奏。让孩子从小就仔细体会乐曲的感情变化,对他以后的音乐学习甚至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老师要让孩子在演出或比赛中,都努力去想怎样奏好他想要的音乐。这样,他就会喜欢从自己手下流淌出的曲调,自然会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最初可让他给家人表演,然后增加一些亲朋好友,再由小型演出扩大到大型演出。这样,让孩子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在第一次上台之前,一定要在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备,让他有一个好的开头。
(作者简介:蒋晓鹏,河南省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