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师合唱与合唱指挥素质刍议

2012-04-29 00:44许凤蓉
飞天 2012年8期
关键词:声部音乐教师

合唱是一种人声特点与多声部音乐相结合的歌唱艺术,它是一种集体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合唱以其独特的审美活动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参与者的思想观念,在培养参与者共同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方面发挥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苏联教育家克鲁斯卡娅曾说:“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以替代的重要形式。”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也要求:“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和合作能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合唱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引起国家教育部、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和各中小学校的高度重视。但是目前中小学校音乐教师有限的合唱与合唱指挥知识,直接制约和影响了中小学合唱课程开设的进程及合唱活动举办的专业水准,使目前中小学合唱教学举步维艰。

2011年5月中旬,十堰市教委举办了“十堰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合唱与合唱指挥培训班”,共汇集了150多名中小学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我作为专家教师也列入授课教师行列,我们讲授的合唱与合唱指挥知识受到了老师们的热烈欢迎。其实我们讲授的知识只是合唱与合唱指挥的一些基本知识点,以及它们排练和演出的一般规律、基本技能、技法等。但中小学老师普遍反映是:对合唱与合唱指挥的基本知识点似是而非,对合唱指挥的基本技能、技法似懂非懂。另外,今年恰逢建党九十周年大庆,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都组建了合唱团参加了庆祝活动,合唱指挥多半由各中小学音乐教师担任,演出集中反映了他们对合唱与合唱指挥知识的极度缺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合唱曲目的选择——没有多声部的概念。演出的曲目多半是一个声部的大齐唱。曲目处理还是革命年代的“高、亮、响”,而不是现代合唱追求的“轻、柔、美、高”。合唱指挥存在的问题就更严重了,在他们的概念里指挥就是打拍子,而且还存在打反拍子(强迫和弱排打反)、打错拍子(如2/4与4/4同等)、抖肩、晃腰、腰弯弓脚、一指禅(一根指头指挥)、抡大锤(指挥的手势能摔到屁股后面去)、摸鱼(两手手指叉开,在胸前来回晃动)等等,不胜枚举。由此可见,我们中小学音乐教师合唱与合唱指挥素质的提高刻不容缓。正因为此,目前绝大多数的中小学并没有开设真正意义上的合唱课。

造成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合唱与合唱指挥知识极度缺乏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第一,主观原因——对合唱与合唱指挥知识的认识存在误区。

“合唱=齐唱”。这是受群众歌曲演唱形式的影响。群众歌曲是我国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五四”以来数以万计的群众歌曲反映了每个时期人们的心里状态,生活情趣、理想和愿望,在在不同的年代都能表现出豪情满怀、群起激荡,有很强的生命力。它的演出形式是单一的齐唱。媒体的宣传与报道将“齐唱=合唱”的观念先入为主的输入人们的观念。再加上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师很多是中等师范院校毕业的,他们根本就没有经过正规的合唱教育。即使是高师毕业的中小学音乐老师,由于高师并没有开设合唱与合唱指挥主修方向,他们也没有形成系统的合唱与合唱指挥知识。所有这些都为知识误区的形成埋下了隐患。

“合唱指挥=打拍子”。他们这个打拍子好比跳交谊舞,只需要卡着拍点走就行了,没有力度、速度、情感变化的提示,没有声部中间进入的预示,也没有明确的起拍、收拍、气口的提示,更无法体现艺术的二度创作。所以,常常出现合唱与合唱指挥两张皮的怪现象:合唱队员根本就不看指挥,也根本就不用看指挥,拍点谁不会卡,这就将指挥摆在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地位。而实际上合唱指挥在合唱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和不可替代的,他不仅是合唱团的组织者、领导者,更是艺术的指导者。合唱指挥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合唱队的专业水平,俗话说“没有不好的合唱团,只有不好的指挥”。

第二,客观原因——教育体制和再教育培养机制的局限。1.学校教育机制的局限:为中小学培养音乐教师的高等师范院校,由于扩招,在校学生人数成倍增长,合唱课成了“排练课”,合唱指挥课成了“形体课”。实训和实践课太少或者根本没有,这必定会引起学生对专业知识“消化不良”和“吃夹生饭”等现象。2.中小学音乐教师再教育机制、即社会培养机制的局限。这种培养机构主要是至各级教委、教育局举办的短期培训班;各级合唱协会举办的合唱与合唱指挥“集训班”、“大师班”;各级高校开办的函授班等。但这些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人员多、时间短、任务重,所以最后取得的效果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针对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师合唱与合唱指挥知识极度缺乏的现状,提出以下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第一,近年来中国合唱节、中国国际合唱节、“青歌赛”与“红歌会”打合唱比赛的成功举办,各大媒体的大力宣传,为人们,特别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建立正确的合唱与合唱指挥观念提供了大量耳闻目染的机会。这些都有利于我们从事音乐教育的中小学一线的教师从“合唱=齐唱”、“指挥=打拍子”观念的至酷中解脱出来,走入多声部与人声结合的合唱艺术殿堂。

第二,高师教育机制的调整。合唱与合唱指挥课程在高师音乐课程设置中是一种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的一门理论实践课程,它要求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专业的声乐技能;娴熟的钢琴技法;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还需要相关的史类、力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支撑;此外指挥者还应具有领导者的魄力、运动员的毅力和人民教师的耐力。高师音乐院校目前开设声乐、钢琴、舞蹈等主修方向,根据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师合唱与合唱指挥技能的缺乏和社会对合唱与合唱指挥人才的迫切需求,高师院校应该考虑增设合唱与合唱指挥主修方向。高师合唱与合唱指挥教师角色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转换,由“教书匠”、“主宰者”,转为“设计师”、“组织者”、”合作者”,增加艺术实践课程比例。

第三,各级社会培训机构队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合唱与合唱指挥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活动应该保质保量的定期举行,且时间最好在半个月以上。这样在知识讲座结束以后,有时间组织老师们组建若干个合唱队,亲自参与排练与演出,将专家们讲解的专业知识“现学现用”、“活学活用”,由理论到实践,得到真正的提高。

总之,中小学音乐教师合唱与合唱指挥知识体系的建构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它不可能一朝一夕取得显著的成效,这就需要我们各级专业人员群策群力,为中小学合唱课堂早日走向正规化、专业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注:该文系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研项目(2011B14)

【参考文献】

[1]潘乃宪.声乐探索[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秋里.合唱指挥与合唱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3]文思隆.合唱与合唱指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许凤蓉,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声部音乐教师
最美教师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音乐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
圆我教师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