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扬
【摘 要】web3.0逐渐将成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模式发展主流趋势。本文从技术角度对web3.0的概念、特征以及在高校教学方面的应用方面做了较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web;万维网;教学设计
一、Web3.0介绍
1.Web是什么
Web的全称是World Wide Web,中文翻译为“万维网”或“全球信息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互联网,缩写为WWW。它是由遍及全球信息资源组成的系统, 其表现为三种形式,即超文本(hypertext)、超媒体(hypermedia)、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port protocol,HTTP)。Web可以说是运行在Internet之上的所有HTTP服务器软件和它们所管理的对象(及其作用)的集合。
2.Web2.0
Web 2.0的概念始于2004年,是相对于Web1.0提出的。Web1.0 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互联网来获取信息。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用户从单纯的接受信息发展到创造信息与接受信息双向发展的局面。
3.Web3.0时代的到来
Web3.0相对于之前有着更为丰富的含义,用来概括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的方向和特征,包括将互联网本身转化为一个泛型数据库;跨浏览器、超浏览器的内容投递和请求机制;应用程序开发的草根化以及社区的广泛化和协同化。总之,web3.0更多的不是仅仅一种技术上的革新,而是以统一的通讯协议,通过更加简洁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更为个性化的互联网信息资讯定制的一种技术整合。
二、Web3.0特征
1.微内容(Widget)的自由整合与有效聚合
Web3.0将应用Mashup技术对用户生成的内容信息进行整合,使得内容信息的特征性更加明显,便于检索。从而实现数字通信与信息处理、网络与计算、媒体内容与业务智能、传播与管理、艺术与人文的有序有效结合和融会贯通。高可信度的信息发布源为以后交际圈的扩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将传统意义的聚合技术和挖掘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更加个性化、搜索反应迅速、准确的“Web挖掘个性化搜索引擎”。
2.适合多种终端平台,实现信息服务的普适性
现有的Web2.0只能通过PC终端应用在互联网这一单一的平台上,面临现在层出不穷的新的移动终端的开发与应用都需要新的技术层面和理念层面的支持。而Web3.0将打破这一僵局,使得各种终端的用户群体都可以享受到在互联网上冲浪的便捷。Web3.0的网络模式将实现不同终端的兼容,从PC互联网到WAP手机,PDA,机顶盒,专用终端。
3.有效和有序的数字新技术
Web3.0同样以人为本,将用户的偏好作为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个性化搜索引擎以有效的用户偏好信息处理为基础,来分析用户的偏好。通过偏好系统得出的结论再归类到一起,在某一内容主题(如体育方面)形成一种内容,搜索的聚合,推送,达到更好的满足用户搜索,观看的需求。将这一技术引入广播电视中来,将会给传统电视带来巨大的影响。对于数字电视机顶盒的应用,IPV、WEBTV的推广提供了更好的聚合推送业务。
4.良好的人性化用户体验、以及基础性的个性化配置
Web3.0将建立可信的SNS(社会网络服务系统),可管理的VoIP与IM,可控的Blog/Vlog/Wiki,实现数字通信与信息处理、网络与计算、媒体内容与业务智能、传播与管理、艺术与人文的有效结合的融会贯通。
Web2.0模式下的SNS—网络社交平台,只是简单的将人与人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连接起来。通过互联网注册在SNS的平台上结交朋友这一途径,并不能确保注册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不是每一次交际圈的扩展都会带来相应的利益需求。这一问题在web3.0模式下,将通过对用户的真实信息的核查与认证这一方式来解决。
Web3.0模式下可管理的VoIP与IM,同样为互联网用户的使用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方式。可信度越高、信用度越好的用户发布的信息将会被自动置顶,既提高了信息源发布者的可信度,同时使得这些有用、真实的信息更快的出现在用户面前,发挥信息的最大效力,提高了信息的使用率、降低了信息查找的时间损耗。
三、Web3.0在教育中的应用
1.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 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 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 并实现即时分享。国内知名新媒体领域研究学者陈永东在国内率先给出了微博的定义: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其中有五方面的理解:
(1)关注机制:可单向可双向两种。
(2)简短内容:通常为140字。
(3)实时信息:最新实时信息。
(4)广播式:公开的信息,谁都可以浏览。
(5)社交网络平台:把微博归为社交网络。
微博将学习者学习时所产生的意识碎片聚合在一起,为微型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平台,即贯穿了“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设备进行学习活动”的理念。通过微博,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地点几乎不受任何限制,有了突发的疑问或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可以随时随地发出信息;微博平台的其他群组人员如教师可以随时接收,并可以使参与移动学习的群体扩张到无限,学生可以随时与专家、教师、学习伙伴及他们的粉丝取得联系,一个问题可以在这个庞大的学习团队中迅速解决,体现了移动学习中对问题处理、知识传播和习得的高效性,这种学习方式,是传统的Web工具所无法比拟的。
2.OpenID在教育中的应用
OpenID 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身份识别框架,它具有开放、分散、自由等特性。OpenID 系统的第一部分是身份验证, 即如何通过 URI 来认证用户身份。目前的网站都是依靠用户名和密码来登录认证,这就意味着大家在每个网站都需要注册用户名和密码,即便你使用的是同样的密码。
与OpenID同属性的身份识别服务商还有ⅥeID,ClaimID,CardSpace,Rapleaf,Trufina ID Card等,其中ⅥeID通用账户的应用最为广泛。
3.虚拟图书馆
有人认为:“Library3.0是指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图书馆服务。”Web3.0拥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智能化界面,用户体验度高。Web3.0可以使虚拟图书馆仿真程度越来越高,使社区、参与、互动、分享等理念在网络空间中得以深入和延伸。技术的进步使虚拟的网络世界正在越来越接近 真实世界,比如在second life(第二生活)这种与现实世界并行的虚拟世界中开辟新的服务领域,“图书馆不仅在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中进行服务。”虚拟世界的图书馆可以和现实的图书馆有一样的馆舍和布局,有图书馆员为读者“面对面”的提供服务。虽然这个图书馆和图书馆员是虚拟的,但其作用却是真实的,而读者可以不用亲临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效果更好的实时咨询,还可以进行组织培训、研讨和读者交流活动;虚拟图书馆 自由开放的特点,可以拉近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沟通环境。
参考文献:
[1]王琴.Web3.0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软件导刊,2010.10
[2]李红艳.浅析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