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据短语是否常用以及其组成部件能否独立使用,语文词典通常有四种立目方法。经考察,《现代汉语词典》四个版本对短语及其组成部件的处理方法除了随这些短语的功能变化而有所调整外,对某些短语部件立目的理论及客观依据仍显不足。本文在讨论《现代汉语词典》短语的外部功能及其内部构成的基础上,对其四个版本部分短语及其部件立目状况作进一步的考察,着重分析其处理方法上的利弊,最后提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四个版本外部功能内部构成短语及其部件立目原则
一、语文词典对短语立目的常见方法
汉语中有不少词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同另一个词组成三字格或四字格的短语(下称短语)使用。与此相反,一个短语所包含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有的可脱离短语独立使用,有的则不可。这样,词典对短语及其部件的立目便可能出现四种情形:
第一种:整体立目,左右两个部件也立目。如:“成家立业/成家/立业”“开绿灯/开/绿灯”都立目。
第二种:整体立目,左右部件只有一个立目。如“宁死不屈/不屈”立目,左部件“宁死”不立目;“青云直上/青云”立目,右部件“直上”不立目。
第三种:整体立目,左右部件都不另外立目。如:“眼高手低”立目,“眼高、手低”两个部件均不立目;“含辛茹苦”立目,“含辛、茹苦”不立目。
第四种:整体不立目,但左右两个部件分别立目。如:“规章制度”不立目,“规章”和“制度”分别立目;“壮志凌云”不立目,“壮志”和“凌云”立目;“完美无缺”不立目,“完美”和“无缺”都立目。
据初步考察,《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也酌情收录了一定量的常用短语并予以立目。但其不同版本对某些短语及其部件的处理并不一致,且同一版本对内部关系相同的短语部件处理也有所不同。鉴于此,我们拟在讨论《现汉》短语外部功能及其内部构成的基础上,对其1973、1978、1996及2005年等四个版本部分短语及其部件立目状况进行考察,了解其短语的立目原则,分析其处理方法上的利弊,进而提出改进的建议。需要说明的是,由于2005年版与1996年版基本保持一致,因此本文对2005年版不作重点考察,只在必要时略作说明。
二、《现汉》短语的外部功能及其内部构成
同其他语言单位一样,短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内部构成和外部功能”(陈昌来,2012:72)。外部功能指短语在句中充当何种成分(如主语、谓语、定语等),从词典立目角度说,它还包括短语是否常用、其构成部件能否独立运用。内部构成指短语的组成部件及其结构关系。本文从词典立目出发,就其外部功能考察短语及其部件的独立使用状况,就其内部构成考察短语的构成基础、部件及结构关系。
(一)短语的外部功能
从其外部功能看,收录词典的短语通常是结构定型、在句中能独立充当一定成分且常用的。因此,独立性和常用性是短语能否进入词典并予以立目的重要依据。经考察,收录《现汉》的短语在句法功能上主要有三种类型:谓词性短语(在句中充当谓语和述语)、体词性短语(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及加词性短语(在句中充当定语和状语)。(陈昌来,2012:51)我们在2005年版中随意选取了如下五个音节的全部短语词条(去除“不…不…”之类的类固定短语),根据北大语料库前100条语料对其主要功能进行统计(详见表1),基本印证了陈昌来关于短语的谓词性倾向非常突出的说法。(陈昌来,2012:52)
表1:《现汉》(第5版)部分短语功能一览表
字母 谓词性 体词性 加词性 共计
bu 126 17 5 148
hong 1 11 3 15
ke 12 19 3 34
pi 12 3 3 18
shu 20 11 2 33
总计
百分比 171
68.95% 61
24.6% 16
6.45% 248
100%
(二)短语的内部构成
短语虽然都是由词组合而成的,但其内部构成要素复杂(有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数词、连词、代词、介词等),构成途径也不尽相同(此处不考虑短语构成的具体过程和年代)。如《现汉》的短语有的是通过从原句提取关键词凝固而成的(如“星火燎原”),有的是自由词组因频繁同现黏合而成的(如“科学发展观”),也有的是由复句紧缩而成(如“宁死不屈”)。不同短语的构成基础及部件关系也有明显的差异,如有的短语的几个组成部件早就有之,只是在后来的使用中经常同现,便逐渐凝合成了短语,如“操作规程、装腔作势”等。有的短语中一个部件可独立使用,另一个通常不独立使用,而是依附于整体短语使用,如“青云直上、宁死不屈”等。也有的短语两个部件都不能独立使用,只能组合成短语整体使用,如“眼高手低”等。还有的一出现虽是短语形式,但在之后的使用中其组成部件之间逐渐出现了可插入别的成分、倒装等灵活使用的情况,以至最终部件各自独立使用,如“唱独角戏、戴高帽子”等。
通过考察并分析,我们发现《现汉》的各种短语主要可归为三类:第一类是来自于古代书面语的固定短语——成语,其音、形、义、序很少有变化;第二类是带有口语色彩的3~4音节的短语,使用时搭配、顺序灵活多变;第三类是由自由词组逐渐黏合成的短语。就其主体而言,这三类短语的内部结构黏合度、语义紧密度依次递减。
除上述的第一类有鲜明特点外,其它两类短语的构成也有明显的倾向:前一类大多是通过截取句中关键词加以整合或通过“隐喻”“转喻”而成。语言中简单、常用、使用范围广、易上口的词(尤其是单音节词)较易与其他词组成新的短语。以“吃”为例:
说话火气大→吃枪药
只吃饭不干活→吃白饭
靠出租房子生活→吃瓦片
吃了亏不愿意或不敢说→吃哑巴亏
享受特殊的待遇或得到特殊的照顾→吃小灶
靠原有的本事或以前的功劳过日子→吃老本
此类短语的“生成”数量同某个词在语言中的活跃程度有直接关系。如动词“打”是个十分活跃的词,由“打”构成的动宾结构的短语为数不少。类似的情况还有动词“吃”,形容词“老”“大”,副词“没”“不”以及部分数词等。据考察,汉语词汇中只有少量特别活跃的词具有较强的短语组合能力,通过这种途径能“生成”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短语(如由“不”“打”构成的短语至少分别有120多个和180多个),且较多在句中充当谓词性成分。后一类大部分随其构成部件在交际中的频繁同现逐渐黏合而成(杨金华,2009),此类短语结构相对松散,语义凝固性较差,部件基本保留原来的意义和独立性。如知识产权、知识分子、知识经济、知识产业、知识青年等等。
总之,短语的构成基础及部件关系不同,内部结构关系复杂(联合、主谓、述宾、偏正、复句等),词汇化程度不同,结构凝固性及语义紧密度不同,因此词典立目时的处理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三、《现汉》四个版本部分短语立目的情况考察
(一)前三个版本短语立目的情况
我们对《现汉》三个版本考察的结果是,总的说来,《现汉》的这几个版本对短语及其部件的立目大致呈现上文四种处理情况,大多较为合理。但就某些整体和部件分别立目的短语而言,各个版本的处理并不完全一致(参阅表2)。由于本文着重讨论《现汉》不同版本对短语及其部件立目的原则和处理方法,因此表2中列出不同版本中立目有变化的或者处理方法较有代表性的短语加以讨论。
表2:三个版本的部分短语及部件立目情况
版本
例
子 1973年版 1978年版 1996年版
左或右部件立目 整体 左或右部件立目 整体 左或右部件立目 整体
操作规程 操作 规程 操作 规程 操作规程 操作 规程 操作规程
唱独角戏 唱 独角戏 唱 独角戏 唱独角戏 唱 独角戏 唱独角戏
吃开口饭 吃 开口饭 吃开口饭
成家立业 成家 成家 成家 立业 成家立业
穿小鞋 穿 穿 小鞋 穿 小鞋 穿小鞋
戴高帽子 戴 戴 高帽子 戴 高帽子 戴高帽子
狗头军师 军师 狗头军师 军师 狗头军师 军师 狗头军师
含辛茹苦 含辛茹苦 含辛茹苦 含辛茹苦
开绿灯 开 开 开 绿灯 开绿灯
开小差 开 开小差 开 小差 开小差 开 小差 开小差
宁死不屈 不屈 不屈 宁死不屈 不屈 宁死不屈
前赴后继 前赴后继 后继 前赴后继 后继 前赴后继
青云直上 青云 青云 青云 青云直上
身先士卒 士卒 士卒 身先士卒 士卒 身先士卒
五湖四海 四海 五湖四海 四海 五湖四海 四海 五湖四海
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
装腔作势 装腔 作势 装腔 作势 作势 装腔作势
壮志凌云 壮志 凌云 壮志 凌云 壮志 凌云
(注:关于“绿灯”,《现汉》1978、1996年版只对其本义进行了解释,之后列出比喻用法:开绿灯。)
上表显示,18个短语中,1973年版有14个短语是左右部件立目的,而整体立目的只有6个;1978年版左右部件立目的短语增至15个,整体立目的短语也上升至9个;1996年版左右部件立目的短语有16个,但整体立目的则大大增加,有17个。我们在下表具体统计了上述18个短语及其左右部件立目增减情况,以便清楚地展示各部分立目的变化(详见表3)。
表3:三个版本的部分短语及部件立目增减情况
左部件 右部件 整体立目
1973年版 10 8 6
1978年版 10 13 9
96年版 10 15 17
上述情况表明,《现汉》的短语立目情况大致反映了短语及其部件的不同使用功能,即能否独立使用。而上述三个版本在处理方法上的变化至少揭示了三方面的情况:一是从某个侧面反映了这些短语在不同阶段的功能变化;二是显示出《现汉》短语立目的处理更趋科学合理,三同时也反映出一些不足。
(二)2005年版短语立目的情况
我们逐个检查了上表各条目在2005年版中的情况,除了“小差”“吃开口饭”被取消之外,其他条目均没有变动。1996年版虽然对前几版的短语立目情况有所调整,但2005年版在短语立目方面除个别的已作调整外,基本上维持1996年版的原状。
四、对相关条目的分析
考察中我们发现,不同版本在部件单独立目方面既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上所述,短语的部件可否单独立目,决定于该部件原先是否是一个可以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或者从短语中剥离之后能否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汇单位独立运用。下面结合具体例子来讨论。
(一)关于“高帽子”和“戴高帽子”
1973年版未收“高帽子”,也不收“戴高帽子”。1978年只收“高帽子”,未收“戴高帽子”。1996年版把两个都收了,但不列“高帽子”的实物意义,仅仅释为:“比喻恭维的话:戴~。也说高帽儿”;对“戴高帽子”的解释是,“比喻对人说恭维的话”。从这两个释义以及汉语的运用情况看,“高帽子”和“戴高帽子”分立两个条目是合理的,因为“高帽子”不但是一个独立的词汇单位,而且有一定的自由选择与之搭配的动词,不必完全受控于“戴”字。例如“这又是一顶高帽子”“我只不过做了一点该做的事,你们把高帽子一顶一顶地送过来,我实在吃不消”。
(二)关于“开小差”与“小差”
1973年版只收“开小差”,不收“小差”。这样处理也完全正确,因为“小差”必须与“开”组合起来使用。1978年和1996年的两个版本除照样对“开小差”立目解释之外,还将“小差”立为互见条目(【小差】见〖开小差〗),但不予解释。这表明“小差”并没有被当作可以独立使用的词汇单位来看待,对它的立目仅仅是为了让读者多一条检索到“开小差”的线索而已。还有一些类似的短语,如“坐冷板凳/冷板凳”“杀身成仁/成仁”(2005年版“成仁”已作正式条目,但所给出的释义和整体短语一样)等,《现汉》基本上也是按这个方式处理的。这样的灵活处理在不违背立目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更有利于读者查检,不失为一种着眼于读者的“用户友善”原则。
(三)关于“穿小鞋”与“小鞋”
1973年版不收这两个条目。1978年版只收“小鞋”,不收“穿小鞋”。1996年版同时收录“小鞋”和“穿小鞋”。“小鞋”该不该立目,值得商榷。
鞋子小了穿在脚上不舒服,所以人们通常不会自讨苦吃穿上尺码小的鞋子。自讨苦吃可以避免,可是别人暗中通过类似于穿小鞋的方式给你吃苦头却是自己难以避免的。正是基于这些特点,“小鞋”才能和“穿”结合成短语“穿小鞋”,并获得如下的比喻意义:利用职权对别人暗中刁难,或暗中给予限制、约束,以达到打击对方的目的。这个比喻意义既不是“穿”固有的,也不能单独归属于“小鞋”,而是“穿小鞋”这个组合体特有的。“小鞋”和“穿”一经搭配,便成为一个形式和意义都有一定凝固性的组合体。除允许“穿”在“小鞋”的前后移动之外,两个部件便是不可分离、不可更换的。两者一旦彼此脱离,比喻意义就不复存在。因此,不具比喻意义的“小鞋”似乎没有必要单独立目,即使立目,也只能按其本义释为“尺码小的鞋子”(不过这里已不再是词,而是自由词组。这样做也有违立目原则)。可是,1978年和1996年两个版本对“小鞋”不仅单独立目,而且按上述的比喻意义加以解释(2005年版只在字句上略作调整:比喻暗中给人的刁难或施加的……限制等)。请看两个版本的解释情况:
小鞋:比喻暗中给别人的刁难,也比喻施加的约束、限制:给他一点小鞋穿。(1978年版)
小鞋:比喻暗中给人的刁难,也比喻施加的约束、限制:光明磊落,敢作敢为,不怕人家给小鞋穿。(1996年版)
这两个注释所说的比喻意义都是建立在“小鞋”必须与“穿”搭配的前提下的,它们的词例没有一个能够离开“穿”字而独立存在。按先行的用例,上述两个例句的“穿”字也不能改为其他动词。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情况,我们在北大语料库以“小鞋”形式输入,搜索到89条有效语料。其中只有两条“小鞋”没有与“穿”搭配:
……还要用大帽子压你,用“小鞋”整你,不给个情面,立马就给你个好看。
万一何荆夫真的有什么小辫子抓在奚流手里,“小鞋”马上就会送过来,而且是水晶玻璃的!
这里的“小鞋”显然是“利用权力暗中制造麻烦打击或为难别人”(杨金华,2012:114)的意思。但仅仅两条还不足以证明“小鞋”的独立意义和用法。因此,将“小鞋”从“穿小鞋”分离出来单独立目似乎有斟酌的必要。比较稳妥的做法应像处理“开小差”中的“小差”那样,将“小鞋”列为互见条目,或者在“小鞋”现有的释义里说明基本限于与“穿”字搭配。不过后一种做法似有违《现汉》对同类情况统一处理的操作规范。
(四)关于“吃开口饭”与“开口饭”
这两条1973年、1978年版都没收,但1996年版都收了。“吃开口饭”的注解是:“旧时以表演戏曲、曲艺等谋生叫作吃开口饭”。“开口饭”的解说是:“旧时把以表演戏曲、曲艺等为职业叫做吃开口饭”。不管释为“谋生”(动词性的),还是释为“职业”(名词性的),两个释义的行文表明,所有表述都是针对“吃开口饭”的,没有一个是用来解释“开口饭”的。汉语的“吃饭”可以作为动词用来表示“维持生活”。“吃饭”的中间可以有插入成分,如“他决定不再吃教书这碗饭/他吃的就是教书这碗饭”。因此“吃……饭”可以看成是“吃饭”的一种变体。戏曲或曲艺的表演必须说和唱,而说唱又必须开口。将这个“开口”嵌入“吃……饭”之间,便是“吃开口饭”了。在这里,能够用于表示表演戏曲或曲艺的不是“开口饭”而是“开口”。因此“吃开口饭”不能分割为“吃+开口饭”。脱离“吃”的“开口饭”是不自足的,也不可能与其他动词搭配一起用来表示以演唱戏曲或曲艺为生。此外,从上述“开口饭”的释义最终仍指“吃开口饭”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将“开口饭”单独立目是非常勉强的。汉语中同类的短语还有很多,如“喝闷酒、睡懒觉,打嘴仗”等等,它们分别是在原词中插入了一个成分构成的。(李慧,2012)
从其内部结构关系看,“吃开口饭”和“穿小鞋”“开小差”一样,除动词外,其他部分不构成表达独立意义的独立使用单位,立目时应按统一原则处理。但词典对此类短语的处理欠分析,采取前后两部分都立目的一刀切的做法,有违其功能原则,是欠科学合理的。
(五)关于“装腔”“作势”和“装腔作势”
1973年版和1978年版都不收“装腔作势”,但“装腔”和“作势”都分别单独立目。1996年版删去“装腔”,保留“作势”,又增收“装腔作势”。“装腔”被取消的原因无从查考。其实,它还有单用的价值,如“又在装腔了”“装什么腔”等,最好应予保留,以免不够协调。而“作势”一条似乎收录的依据不足,因为它没有独立使用的场合,只能与“装腔”组合。至于“装腔作势”,其整体使用的频率大大高于其分开使用的情况,予以立目更加合情合理。
五、结语
语言中短语这类单位与其他语言现象一样,并不是整齐划一的,即有的内部结构紧密些,有的松散些。不同短语因其自身内部结构的紧密度、语义的凝固性以及使用的常用度不同而在语言系统中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它们共同构成短语的连续统。如前所述,词典在处理这类短语时,依据的首要原则是其能否独立使用,其次是常用度。即部分能独立使用的则部分单独立目,部分不能独立使用的则不单独立目;整体能独立使用的则整体立目,整体不能独立使用的则不整体立目。
上述考察与分析表明,《现汉》在对短语及其构成部件立目的问题上未能始终如一地坚持“独立使用”这一原则,因此在对短语立目处理上存在“依据不足”的瑕疵。建议:
1.以语料库作为短语立目的基础,通过对大量语料的分析,确保短语及其部件立目的客观性及合理性。
2.由于短语在构成基础、常用度及其部件的独立性方面均有所不同,这使看上去结构关系相似的短语变得极为复杂。对于这样的情况,词典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处理,而应搜集相关语料,对其内部结构关系进行细致分析,逐个解决,尽量减少任意性或随意性。
3.对于不能独立出条的部件,可立目作为互见条目,但不给释义。
4.对不同短语的处理方法应梳理出若干基本类型,供编写人员参照,以确保规范操作。
上面讨论的是《现汉》短语及其部件在立目上的处理问题,其他语文词典也有类似情形,而且随着现代语文词典收录短语的比例增大,短语立目问题日渐凸显。《现汉》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如能进一步加以完善,对其他语文词典将会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昌来,李传军.现代汉语类固定短语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
社,2012.
[2]李慧.《现代汉语词典》“V单+NP”语块中NP的主要问题及其改
进意见[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2,(2).
[3]杨金华.汉英双解常用习惯用语词典[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
社,2012.
[4]杨金华.论语块的特点、性质认定及作用[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学报,2009,(2).
[5]北京大学语料库:http:// 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
index.jsp?dir=xiandai
(杨金华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