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人发展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在新课标下成为一个新的教学观念,而历史教学的观念随着形势也发生了变化:首先是教师角色的变化,从以前的传统的传授者变成现在的多角色。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指导作用的同时,课堂教学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以学生为本,还课堂给学生。构建一种和谐的、自主的教学形式。
关键词:新课标;教师角色;学生主体;创新能力;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82-02
新课标的实行,带给教育很大的冲击,首先是教育观念起了变化,从以学生发展为目出发,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在新课标下历史教学观念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认识教师较色的转变
不同性质的职业,使其从业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教师的职业性质和作用决定了教师角色的多样化,而且教师的角色也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在教师的一般角色中,他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起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管理者。但是在新课标下,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起了变化,又增加了新的角色: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最具有时代性的角色特征,从知识的传递者到激发学生的指导者,是引路人,要加强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再次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全身心地置身于教学中,对自身进行反思,教育过程是复杂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认识教学规律,把握新变化,分析新问题,探索新规律。教师除了所担任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素养,现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使各方面的知识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传播,学生获得的各种信息也会在学校和课堂中反映出来,再就是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课程综合化的趋势,也要求教师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涉猎各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也在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作为老师,树立起现代职业修养意识,努力提升自身职业修养,是时代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为它既有利于在教学活动中增加成功的机会,又有利于推进整个社会风气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也要认真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理论,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让学生们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以及为了世界和平我们怎么做?引导他们辩证地看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在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变化还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教师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课堂上要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课下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师生之间有了共同的情感、共同的语言,才能为共同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我作为一名老师,在教学中积极与学生处理好关系,调动学生由衷地展现自己的真实内心世界,对有困难的学生,从生活中关心他们,形成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凭着一颗良心对待学生。使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情感也得到升华。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进行的统一活动体系,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边关系。以往上课只是单纯传授文化知识,认为这样任务就已经完成了,而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我们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方面,更没有深刻理解到学生身心发展和文化科学知识的习得是互为因果的。在新课标下,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师只是注重教而忽视学生的感受,现在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
例如在上中国历史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时,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以后,来讨论问题,自己解决。
师: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答(同时展示资料)
师: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生: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
师:如果没有遇到大雨,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分组讨论。实际上这个问题有的说不会,有的说会,学生讨论后让每一组的代表说一下观点,然后教师再分析指出: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这一节课在教师的指引下逐步分析,层层深入,很好地解决了问题,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的最根本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就是要求教师按照社会的要求,反映社会需要的教育目标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而成功的教学活动,也必须由教师来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是其他任何因素不能代替的,教师一般都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着传递知识、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
在新课标下,确立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说明认识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具有积极主动的主体意识,学生与成人有不同的身心特点,有着他们的特殊需要和独立的发展方式,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对教学有很大的作用。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代知识和技术的更新过程空前加快,知识量急剧增长,现在光在学校里学到的有限知识,不足以应付将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必须让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发展智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课题,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不断发现,发明和创新的历史。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注重“教”的过程和方法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认识不够。现行课标要求教师在关注“教”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生学会学习”是现代社会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学生学习过程因人而异,效果差别也很大,在讲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向学生传授怎样才是学好历史课程的基本方法,具体哪些基本能力和技能,培养哪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历史教育根本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历史知识,更应当重视透过历史的学习,使学生终身发展的潜力得到开发。
在“苏联解体”这课学完以后,我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在这节课上,学生们积极发言,气氛热烈,培养了学生们的历史分析能力及反应能力,让学生能认识到政治家各有各的思维,当权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政治走向。
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对生活中有关历史阶段的现象做出积极主动和自觉反应的意识,也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联系,创新思维得到锻炼,这样的课堂是很明显的,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习惯,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形成正确得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总之,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新课标下,教材改变了以往的偏难、偏旧的面貌。现在有价值的东西多了,所以要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更多的空间,以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形式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要充分把握好在课堂中“学为主体,以学生为本,还课堂给学生”,构建一种和谐的、自主的教学形式,以获得更大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