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赵宝柱
【摘要】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在培训中存在对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政策措施存在一定问题,教育与培训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培训;农民工培训模式
一、农民工培训模式存在问题的研究
通过对农民工培训模式资料的搜集整理,可以看出我国农民工教育与培训运行模式还不成熟,存在以下问题:
1.对农民工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农民工自身、用人单位、政府等观念较落后,大都未认识到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性。从农民工自身来看,由于多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认为自己所做的工作就是卖力气,用不着培训,也没有时间培训;用人单位则把农民工的培训视为增加企业的成本或者担心培训后农民工跳槽使企业资金流失而不愿对农民工进行培训投资;政府部门也不能将培训视为提高农民工个人素质、走出低技术陷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他们关注的重点是农民工转移就业而不是培训提高。正是由于这种认识上的不到位,使得农民工培训没有形成全社会的共识。
2.政策设计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政府很多部门基于各自职责正在不遗余力地开展着农民工培训,但是由于标准不一、相互掺杂的情况下,管理部门很难规避个别培训机构的违规行为,部分培训机构急功近利,实施培训时内容不讲针对性、师资不重能力、培训对象随意托等现象。孙正林(2011)认为农民工培训政策不够完善.尽管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关于农民工培训的政策,可是由于政出多门、各自为政,使得政策的执行大打折扣。农民工培训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大多冠以某某工程、某某项目来推进,而工程化、项目化的短期行为难以满足农民工培训长期性的要求。
3.教育与培训缺乏针对性
农民工培训内容、方式与市场需求脱节严重,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古板且陈旧,几十年不变,而且重学历教育,轻技能培训,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培训内容,更不能有效预见市场需求而提前更新。王海燕认为目前培训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与农民工就业实际需求不相吻合。《农民工培训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的课题组认为培训针对性不强。没有很好地瞄准市场需求开设专业,致使培训后的农民工难以及时就业,培训与促进就业相脱节。
二、农民工培训模式改进建议的研究
1.充分认识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政府必须认识到农民工培训对破解“三农”问题、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把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企业也必须“以人为本”,增强用工责任,摒弃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赢取竞争力的思维定势。再次,使农民工认识到培训是一项必要的人力资本投资,通过培训可以摆脱低技术对工作的羁绊,拥有一技之长,进入更好的企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2.完善农民工培训的制度设计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各地政府管理部门应系统制定培训计划,分门别类进行管理,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培训项目管理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推行培训券等有利于农民工灵活选择培训项目、培训方式和培训地点的办法。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建立促进农民工培训的多元投入机制。
3.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根据本地实际和农民工需求情况,创新培训模式和方式,拓宽思路,选准培训目标和内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根据农民工的文化层次、技术水平、年龄结构、行业特点及作息时间,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与培训方式。农民工培训要按需施教,注重实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坚持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
4.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培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培训针对性,建立培训与就业紧密衔接的机制,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培训课程和内容。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特别是要因地制宜,紧密围绕当地优势产业和紧缺人才设置专业,开展培训,使培训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培训中要做到以“量体裁衣”为原则进行分类、分层培训引导。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分化为小企业者、个体工商业者和普通打工者等不同社会阶层,其培训需求、方式和内容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就业培训时,应充分考虑培训对象在技能水平、工作性质、文化程度、年龄层次、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层的引导。
参考文献:
[1]吕小强.论农民工培训现状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1(4)
[2]王海燕.关于农民工培训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吉林农业,2010(07)
[3]马嘉楠.新生代农民工半工半读职业技能培训的社会价值和可行性探究[J].问题探讨,2011(08)
作者简介:
李婷,女,职业教育研究所2010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赵宝柱,男,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