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社会保障学的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讲授,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方法需要改革和创新。社会保障学的教学改革可以从课堂教学方式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如采取问题思考、案例分析、社保论坛等多种互动教学形式与方法;社会保障学的教学改革还可以从实践教学方面改革,如采取上机实验、专题论文、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形式。这些教学改革探析,有利于该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 社会保障 教学方法 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On the Vivid of Teaching Form and the Diversity of Teaching Methods
——Take Social Security course teaching as an example
FAN Zhongwen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 610103)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of "Social Security" is classroom teaching, this single teaching metho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applied talents, teaching methods need to reform and innovation. Teaching reform of "Social Security" should reform from the classroom teaching ways and means two aspects, such as to take the thinking, case studies, social security forum, and other interactive teaching forms and methods; teaching reform of "Social Security" can also reform from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such as take-on experiments, monographs, practicing and training, and other form of practice teaching. The teaching reform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social security;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form
0 引言
社会保障学是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其它经济专业、管理专业、社会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是一门涉及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金融学知识的综合性课程,理论性更强,知识面更广。长期以来,该门课程的教学主要采取讲授法,通过教师在课堂讲授基本理论、基本概念,通过学生完成作业,学习和巩固社会保障理论知识。然而,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使教学的互动性差,学生的参与性不强,不能促进学生对社会保障理论知识的理解,不能引导学生结合社会保障实际问题进行思考。为此,需要加强社会保障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对社会保障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可以从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实习实训教学方法改革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1 生动性与多样化的课堂教学
社会保障学这门课程的理论性更强,涉足的内容更广,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由于枯燥的教学方法而失去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差、参与意识不强。为帮助学生全面、准确、系统地掌握社会保障学的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问题思考、案例分析、自由论坛等形式,引导学生对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对社会保障知识的理解。
1.1 问题思考教学
问题思考教学,即让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某一理论分析或问题探究,各自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措施,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原理的理解、问题的解决等教学目的。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从准备讲授的内容中提炼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准备发言提纲。下一节课教师主持问题讨论课,由学生针对问题发言,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教师也应参加讨论,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在讨论发言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发言给予点评、概括总结、提炼观点、肯定表扬学生发言中的亮点,最后总结问题讨论的内容、主要观点,形成本次问题思考教学的内容,让学生掌握。这些归纳、总结和观点来自于学生的讨论、思考,学生容易接受、认同,也容易记住。
1.2 案例教学
社会保障学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选好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社会关注热点的案例。在案例教学组织中,案例教学不要由教师直接给出案例的内容、说明的问题、给予的警示等分析结果,案例教学应由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思考、自由心得,不要硬性规定讨论要求、思考问题。这样,每个学生读了之后都有自己的感想和心得,每个学生都可以谈出自己的观点,可以给出学生更多的思考与想象空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如组织一次“瑞典和美国社会保障制度比较”案例分析,学生通过阅读案例,了解这两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后,会有什么心得或感想呢? 学生可能会比较分析两个国家不同的制度模式,从而提出两国的制度差异,各自的优点缺点;学生也可能会思考为什么我们国家不可以建立这样的制度,从而提出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因素。学生还可以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对这个案例的理解,提出不同的心得。这些不同的思考与心得,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案例涉及的知识点,更主要的是可以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与讨论,自己得出合理的结论。这种方法对于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于启发学生思维,将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3 社保论坛
社保论坛,是指每一章节后,组织一次专题性的讨论课,学生自己准备一个相关主题,进行自由发言,发言作为平时成绩。这种形式不同于案例教学,也不同于问题思考,而是学生自己命题、自己组织、自由侃谈,没有压力、没有约束。这样,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生活中接触到的相关事件,再加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就可以做一篇小论文。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可以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
2 丰富的课外实践教学安排
社会保障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除了课堂讲授知识点,还需要通过实践教学对知识点加以理解、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教学内容与当前的社会保障实际结合起来,开展实践教学。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完成专题论文形式开展实践教学;也可以采取上机实验的形式,运用社会保障专门软件,开展社会保障信息化管理实训;还可以通过专业实习,在企业或劳动保障部门从事社会保障专业工作,以了解我国社会保障的运营与管理活动内容,增加感性认识,积累社会经验,巩固专业知识。
2.1 指导学生完成专题论文
专题论文的完成形式可以采取多种多样方式,如作为本门课程的平时成绩,要求学生完成一篇不低于1500字的社会保障方面的论文;作为专门的实践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参加实践教学,除完成实习报告,还需完成一篇专题论文。其它如我院“公管协会”专题活动论文、“挑战杯”论文、系“学生科研扶持基金”论文等,也可作为论文完成的形式。专题论文的完成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对社会保障问题的观察与理解,还可以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基础。上机实验主要是提高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事社会保障管理的信息技术能力。社会保障学上机实验,可以通过“社会养老保险”(企业版、机构版)软件、“医疗保险”软件、“失业保险”软件的运营操作,让学生掌握我国社会保障信息化管理技术;可以通过社会保障专业网站收集社会保障信息,查阅社会保障资料,进行市场调查、资料收集、信息处理等信息技术工作。
2.2 组织专题实践教学
为提高教学效果,社会保障学课程还应设立实习或实训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社会保障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增强学生对社会保障理论的理解能力,对社会保障问题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实习、实训教学,首先要在教学计划中明确本门课程的教学课时,实习实训课时;其次是在教学大纲中明确实习实训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要求。社会保障学的实习实训教学的关键是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指导书的编制。实习基地应主要选择各地的劳动保障部门,如我院的龙泉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实习基地、成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实习基地、宜宾劳动社会保障局实习基地、泸洲劳动社会保障局实习基地。也可以选择大型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或独立的社会保障部门。实习指导书应明确规定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实习要求,作为实习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在设置时,应与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与运营实际相结合,设立劳动监察实习、劳动争议仲裁实习、社会保险实习、劳动培训实习、“低保”救助实习、企业年金实习、农村五保实习等内容或环节。这样,学生实习内容才可以更好地结合我国社会保障实际,才可以为未来的工作作准备。
参考文献
[1] 李成良,顾美玲.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M].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
[2] 高灵芝.关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劳动学会2005年度论文集.
[3] 范仲文.对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