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教学

2012-04-29 05:54石少平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年9期
关键词:感悟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石少平

【摘要】新课程特别强调个性化的阅读,强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感的形成需要“悟”。文章的人文内蕴,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实是“非悟无以言其妙”。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倡导“悟”无疑是使语言教学走上尊重规律的坦途。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引领学生走进感悟的世界,通过感悟让阅读教学精彩而有效。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感悟

所谓“感悟”,是指人们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有所感触从中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就是感受的过程,“见”就是领悟。古人认为多读就可以获得领悟,这实际上是一种朴素的阅读感悟观。而在贯彻实施《语文课程标准》这一大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借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的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汉语是一种表意的语言,它的许多妙处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教师如果搞繁琐分析,硬性灌输给学生一些自己或教参上的理解,那么文章除了剩下干巴巴的骨架,文章的形象、情感都不见了。要知道“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语言不是一种简单的认知过程,它是一项带有主观性的感悟过程,是陶冶学生情感,提高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因而感悟是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自主感悟。何为引领学生自主感悟呢?引领自主感悟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的思维,情感等心智活动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去,达到对文本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等方面有深层把握和领会。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感悟”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成为感悟的主体

阅读教学中的感悟是一种阅读心理活动,是一种语言实践活动。它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任何人也不可能代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感悟的主体,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主感悟,用心地去品味、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感知语言文字所负载的内容,体会语言文字所渗透的情感,领会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让他们自己去朗读感悟,在想象的空间自由驰骋,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有的课文,学生一读就懂,容易浅尝辄止,教师就没有必要做过多的讲解。曾经听了二年级的一堂语文课《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老师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谓“费尽心机”一句一句的引导学生,每一句都不放过,给每一处景物都配上简笔画或是课件。荷叶、蝴蝶、小鱼、蜻蜓……甚至连透明是什么也需引导一番。我不禁要问这有必要吗?这么浅显易懂的小诗,为什么不给孩子们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那字里行间的意境呢?

二、让学生掌握感悟的方法

阅读就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如何在读中感悟呢?教师有必要对其方法加以指导,让学生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能凭借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自觉的读进课文里去,实现自订的阅读目标。做到了这些,阅读教学也就有希望达到育人的目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紧扣课文,加强朗读

朗读是一种常规的阅读方式,从朗读中感悟,本质上就是一种凭借“语言—思维”功能去体验和感受文字语言内含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词语句子的准确含义以及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朗读,在鲜活的语言环境中自主地去感知理解、体验领悟、积累运用,这正是如今学生在课堂阅读实践中落实语言训练的重要方法、有效途径和得力保障。小学语文课的朗读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应该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进行感悟,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接受情感教育。例如学生读到兴奋的句子时可以请他以兴奋的语气来读,读到伤心的句子时可以请他以低沉的语气来读,然后再通过其他同学的比较朗读,以读代评,读后体验,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2.画标注记,品词析句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虽然是传统的学习经验,但是在今天我们仍可以发现其中的作用。阅读和记录相结合是有效记忆的诀窍,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可以教学生学会画、标、注、记。画出关键词句、中心句段;标上着重号、疑问号;注上词语解释、语言常识;记下增补内容、心得体会,等等。学生读书动手又动脑,就能使他们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发挥自主学习的作用。阅读是从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历程,通过语言理解作品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无疑是阅读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无论何种体裁文章的阅读,对语言的细致感受、揣摩、推敲,以致咬文嚼字,都是阅读过程所必需的,这可以避免囫囵吞枣和望文生义。阅读感悟的过程就是从语言文字的感受入手的。

3.联系课文,发挥想象

阅读主体的“悟”是对文章“言外之意”“味外之味”的把握,因此,必须通过想象方能捕捉到文章所隐含的高情远意。而联想与想象具有极大的跳跃性,自由性,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启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与奇特的想象。

三、让学生经历感悟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应该说阅读是学生感悟课文的基本方式,阅读教学必须保证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来感悟课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是激励、引导和评价学生的阅读,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应是体现在对课文感悟的过程中。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教材的“心灵对话”,是学生感悟教材的音律美、形象美、情趣美、意蕴美的过程,是获得教材精神和言语智慧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心理过程,因此,我们的课堂应着力让学生经历感悟的过程,以平视的姿态去审视教材,把教材作为观察和认识的对象,并动用全部的感官和心智去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文化积淀、情感体验来获得对教材的深层感悟,将静态的文本转化为自己心中灵动的文本。教材意义的生成坚持开放,凸现多元,充分尊重孩子体验间的差异,给他们以充分体验的时空,让他们在对课文进行创造性的阅读感悟中,带着自己的情绪,自由而灵动地倾诉对课文的理解,创造出与课文内蕴相和谐的意蕴,滋生出无数个感人的美景,演绎着许多动人的情境,得到精神的满足,使课文所蕴含的美在动态生成中显现出来。

《三亚落日》这篇课文中“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既是课文的中心句,也是特殊语境下的一句话。由于其语言的召唤结构所引出的联想和想象会给人以美感,且对这个美感体验的过程是个体经验与知识的内生,丰富与建构的过程。因而孩子们便会以其固有的体验,情趣对它做出多元的理解,绽放出一个个染上主体生命意识的落日画面。教学中,我不但引导学生反复读这句话,而且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带有情境的去读。让学生抓住语言信息点,充分发挥想象优势,促使自己内心涌动诗情画意生成鲜活的语言,展现生命的灵性。“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正歪着红扑扑的脸蛋,害羞地把自己美丽的身躯悄悄地藏在了无比巨大的云山下。”“我仿佛觉得自己正躺在海滩边的椅子上欣赏落日,红通通的海水轻抚着我的脚。”“我仿佛看到画家在为落日一笔一笔的加浓色彩”所有这些都是学生在经历感悟过程后美好心境的展现。

阅读教学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提问一个紧接着一个,学生活动充分,课堂气氛活跃,但是,如果学生不假思索地抢答,望文生义地臆断,这就不是以人为本,当然也不是感悟。有些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由于没有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没有认真细致的阅读感受,囫囵吞枣,望文生义,这也不是感悟。感悟,必须从感受中领悟。没有学生自己阅读感受的过程,而借助其他任何途径使学生领悟,都不是阅读教学所必需的感悟。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学会阅读,阅读过程就是感悟的过程。感悟是一种阅读行为的实施过程,又是一种阅读行为的实施结果,是感悟有所得后的结晶。如果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引领学生感悟,那么阅读教学将更加开放、更有活力、更加精彩和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刘溶.略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泉》(50年代书).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9)

[2]《语文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感悟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探索规律中感悟和认识“重复”的奥妙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