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纳粹只有一线之隔

2012-04-29 00:44马特
方圆 2012年9期
关键词:极权主义路易斯安那州救世主

马特

【√】如果不是那粒子弹,如果不是偶然事件,国王会把美国引领向何方呢

最近看了一部美国老电影《国王班底》(All the King's Men,又译为“一代奸雄”),改编自劳勃潘华伦的普立兹奖小说,曾荣获第二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该片从一个记者的视角讲述了出身草根的政客威利·史塔克的一世兴衰。史塔克曾是一个正直的人,因揭发当地政府、企业等权势集团的腐败而名声大噪。他两次参选当上了州长之后,开始被权力所腐蚀,滥权舞弊,一手遮天,引发议会的弹劾。无法无天的史塔克竟然发动大规模群众示威而获得胜利。就在他不可一世之时,被他陷害的政敌的儿子以暴制暴,在议会外开枪结束了这个政客有争议的一生。

史塔克并非虚构,其现实原型是上个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的路易斯安那州州长休伊·朗格。小说和电影几乎如实地反映了他的一生。当时的路易斯安那州官商勾结、贫富分化、大企业为非作歹。此公一朝权在手,就开始打击利益集团,改革税制,贫民免纳普通财产税,免费发给学生课本,学童由校车接送,开办夜校为十几万成年人扫盲。任期内政绩显赫,修筑了2500英里柏油路、6000英里碎石路,建造了12座桥梁。他在路易斯安那州人气之高,被万民当做“救世主”拥戴,号称“王鱼(Kingfish)”。

朗格于1935年8月正式宣布参加1936年美国总统竞选。他的竞选口号是“人人是国王”和“分享财富计划”。据其宣称的“分享财富”计划:私有财产不得超过500万元;任何人每年收入不得多于180万元,也不应少于2000元;老年人有养老金,退伍军人有补偿金;儿童上学一律免费;确保每个人有吃、有穿、有工作……救世主要带来人间天堂啦。但是,正当他开启问鼎白宫之路时,不幸被一个青年医生刺杀身亡。否则,根据美国历史学家的说法,没准朗格会在大选中击败罗斯福,继德国那位元首之后在北美建立一个法西斯极权主义政权。

每次社会发生危机的时候,救世主现象就会出现。救世主,马克斯·韦伯所称的克里斯马(Charisma)型统治者,具有超凡魅力,振臂一呼应者如云。正如《异端的权利》里描述的,只要能够“给予人们一种新的协调和纯洁的幻想,就立即能够激发人类最神圣的活力:自我牺牲和宗教狂热”。

救世主都是蛊惑人心的天才。于是人们“像中了邪一样准备投降,他们允许被蹂躏,甚至甘受强暴”。奇怪的是,救世主对信众们要求越多,信众们就越愿意奉献。希特勒精辟的分析过群众心理:人民“就像女人……宁可屈从坚强的男人,也不愿意统治懦弱的男人;群众爱戴的是统治者,而不是恳求者,他们更容易被一个不宽容对手的学说所折服,而不容易满足于慷慨大方的高贵自由,他们对这种高贵自由能做些什么茫然不解,甚至很容易感到被遗弃了”。

“凡是有群众的地方,就可能产生极权主义运动。”根据汉娜·阿伦特的分析,极权主义出现的三个必需条件:此国不具备成熟的公民社会,个体权利意识尚未觉醒;此国经历了长期的深重灾难,人民生活困苦并渴望出现一个救世主式的人物,听信他的许诺,并为他甘愿放弃自己的一切权利;此国刚遭受过外来侵略,民族自尊心受到伤害,据此产生极端的民族主义。美国是幸运的,因为还有宪法、国会、最高法院,公民有持枪权,随时可以挺身而出反抗暴政。这些制衡和纠错机制有效保证了个人自由和公民社会的运转。由于得天独厚的环境,社会长期和平发展,美国历史上极端主义的社会思潮从未成为主流。但是《国王班底》告诉我们,美国曾经和纳粹只有一线之隔,一步之遥,如果不是那粒子弹,如果不是偶然事件,国王会把美国引领向何方呢?

猜你喜欢
极权主义路易斯安那州救世主
世界上最长的闪电
风眼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中国『吃货』成美国龙虾小镇『救世主』
论《苏菲的选择》中极权主义对于女性的影响——以女主人公苏菲为例
Apple Watch 2
从阿伦特的角度看“政治恶”与伦理困境
婚姻没有救世主